刚到莱比锡没几天,儿子儿媳就带着我俩和孙女孙儿逛离家不远的动物园。儿媳介绍说,莱比锡动物园始建于1878年,是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园之一。公园占地面积约27公顷,相当于40个足球场大小,生活有850余种不同动物。这么大的园子,这么多的动物,一次是不可能逛遍的,因此给我们买了年票,以方便我们随时可以来。
第一次进入这么大的动物园,恨不得一天就把整个园子看个遍,儿子儿媳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还是先看看水族馆再说吧。水族馆前一阵音乐声吸引着我们。原来,这是一个只有6人的“马戏团”在进行马戏表演,至于动物,那是一个也没有,表演中无论是蛇,还是大猩猩,亦或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其它动物,都是用人来扮演的。这种没有动物的马戏团确实很少见,也许这是要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吧。确实,水族馆在任何一所动物园都是最漂亮的存在: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荡着,时而躲进随水流摆动的珊瑚从中,时而钻进岩石的缝隙里;与驰骋草原的战马相比,海马算得上是极为懒惰,它把自己的头与身体弯成一个直角,几乎是一动不动地静止在水中,有时它还用尾巴卷住海藻等以节省体力;小丑鱼体形娇小,只因脸部或身上有白色条纹,与西方马戏团中小丑一角的装束颇有几分相似,故以“小丑”名之,这对色彩艳丽、颇有颜值的小丑鱼来说,想必也会有几分委屈吧;水母虽然只是水生环境中的浮游生物,但它却是海洋中的“圣女”,洁白的躯体宛若蓝天下张开的降落伞,优雅地在湛蓝的海水中飘荡着……与水族馆相比,莱比锡动物园的热带雨林馆更加令人震撼。被称为“冈瓦纳古陆”的热带雨林馆,是一座由钢骨架搭建而成的玻璃球体,面积16500平米、温度常年控制在26-28摄氏度,湿度则保持在80%左右,这在北纬51度的莱比锡,对热带动植物来说是何等需要。乘船穿行在热带雨林馆,仿佛置身于热带丛林,周边不知名的植物从身边一一闪过,有我认识的蝴蝶兰、猪笼草等,更多的则从没见过。船缓行在清澈的溪流中,流水似乎也怕惊扰到林中的动植物,流动时也是小心翼翼,因而,游人也只见水流,不闻水声。可岸林里的鸟却没那么多顾忌,偶尔突兀发出的响亮叫声,不仅打破了丛林的幽静,甚至还会吓人一跳,可叫声之后,幽静再度恢复,甚至更胜从前。
热带雨林馆里没有一个个的笼、圈、箱,无论是空中的鸟、水中的鱼还是林中的兽,基本都是散养。如果说有特殊,那也就只有鬼精鬼精的松鼠猴了,它们像一群没长大的顽皮小孩,尽情地“秀”着自己悠闲的生活:时而从一个树梢跳到另一个树梢,时而顺着不太粗的绳索荡秋千、挂吊环,时而两两捉对秀着彼此的恩爱,时而瞪大眼睛注视着游人的一举一动……
7月1日,儿子儿媳上班,让我俩独自带着孙女孙儿去动物园,虽说这是我们第三次进入动物园,但仍然觉得这是个不小的考验。刚入园就下起了毛毛雨,好在右侧刚好有一座高大的帐篷,我们谨慎进入,倒没遭到阻拦,这让我们稍许心安。帐篷内人不多,许是周一,且时间尚早的缘故吧。帐篷内长方桌上摆放着画具,这引起了热爱绘画的孙女孙儿的注意。我看见孙女儿Tilia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不一会儿,工作人员便给她拿来了画架、画纸、画笔、颜料等,于是乎,Tilia便支起画架画了起来。一旁的孙儿Daniel见姐姐认真画画倒也没有打搅,自己向工作人员要来了画纸、铅笔画起了铅笔画。不一会儿,妻过来悄悄跟我说孙儿签名的第一个字母非常夸张,我过去一看,果然!可仔细一端详,倒觉得这“D”大得恰到好处。第三次进动物园究竟去哪儿,我们把决定权交给了俩娃,可他们的意见却不一致,于是便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裁定决定权,结果孙女儿赢了,并带我们走进南美洲园区和非洲园区。不知是不是原栖息地面积辽阔的缘故,非洲园区里的动物普遍体型较大:绅士般的长颈鹿、“挈妇将雏”的非洲狮、以泥巴为铠甲的犀牛、顽皮的红毛大猩猩……南美园区正在扩建中,可园区内的动物还是吸引着人们:被称为犬科“桑巴女神”的南美鬃狼优雅地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完全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只是在累了的时候才回到窝内与另一只狼相会——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两口子”;羊驼悠闲地散着步,全然没有把游人放在眼里,更没看见传说中的“吐口水”,也许它是觉得不屑如此吧;几只大耳兔挤在一起,有的吃着,有的看着,虽然毛色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和平相处;山羊表现出特别的温顺,它不仅享受着小朋友们的抚摸,还主动凑到大人身边“求抱抱”……孙女孙儿肚子饿了,买来一份炸薯条+烤肠共享,这食品的香味引来了一群野生动物,不过不是南美洲的,而是欧洲的麻雀!孙儿掐了一段薯条扔向远处,想把这些小精灵引开,它们可不上当,吃完了又飞了回来,而且更多,对此,孙儿孙女也只能摇摇头,无奈地任其陪伴在左右。数次进入莱比锡动物园,看到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也有了不同的体验,但我知道,仍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动植物不认识、没看到。我想,面对如此迷人的动物园,我们还会来的——不来,不但辜负了自己,辜负了儿子儿媳买的“年票”,还辜负了园内时刻等待着的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