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秧、菱角米、鸡头米、鸡头梗这些“野生绿植”,正在与七里湖莲藕和藕带一道成为天下吃货们钟爱的明光特产,被明光人归纳为里湖“水中六绿”。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文/张登峰
【图为母亲收割第一刀韭菜】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是流传已久的一句民间俗语,韭与藕的美味和重要由此可见。说来也巧,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韭菜可以不断地收割,莲藕也是,在端午到来新藕开始问世之前,湖里和塘里的老藕一直保鲜在淤泥中,这样的生命状态为离不开韭与藕的吃货提供了“随要随取”的便利,这是它们让人感激和敬重的一点。
1.韭菜豆与“三道韭”
韭菜包饺子,韭菜炒小虾、炒千张,还有韭菜与青辣椒素炒,都是让“吃货”们心怀好感的美食。莲藕也是,炒藕片,煮藕节,熬藕粉,都是吃不够的美食。
百度一下,网上对“男不离韭,女不离藕”也是一片赞同,在对二者“药食同源”的双重价值赞许之后,对韭与男人、藕与女人的意义给予了肯定性解答。事实上,无论男人女人,多吃韭与藕都是多有益处,这是韭和藕倍受青睐的原因所在。
明光农家习惯种韭,买菜人也是常常买韭。种着,吃着,偏爱着,明光人对不同时期的韭菜有了更多的发现,渐渐从寻常韭菜中提炼出“文化味”十足的三道“美韭”。
第一道叫“头刀韭”。顾名思义,“头刀韭”就是春天里的第一刀韭菜。节气到了清明,明光大小菜场都会响起“头刀韭”的叫卖声,其实不用叫卖,买菜人都知道这时候的韭菜最好吃,想来也不奇怪,经历一个冬天的历练,韭菜活出了全新的模样,个中蕴含的能量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道叫“苔下韭”。经受住了一个夏天的灼烤,韭菜挺进了八月,开始长苔。这个时候的韭菜好吃,苔更好吃。因为一窝韭菜只有寥寥几根苔,所以,想凑齐够吃一顿的菜苔并不容易,苔的价格自然要比韭菜贵出不少。
韭菜苔贵还因为菜苔易老。从起苔到苔顶花苞开放,菜苔会保持几天的鲜嫩,而一旦花苞打开,嫩苔便老如稻草,硬邦邦的吃不动了。倒也不要泄气,只要花期未过,及时摘下鲜嫩中的韭菜花,和着几根切碎的红辣椒和三两片生姜一夜暴腌,滴几滴香油,就是一碟上等美味的下饭小菜。
第三道叫“霜打韭”。说来也怪,没经历霜打的韭菜腌不了多久就会变黄变酸,而霜打后的韭菜会一直青翠鲜嫩,即使是生吃,也会让人赞不绝口。所以,会过日子的人家会留心下霜这个事,会在下霜后不约而同腌韭菜,不过,就算疏忽了下霜也没事,因为卖菜人会不失时机地给予提醒。
“霜打韭”衍生出来的还有一道著名美食,叫“韭菜豆子”。大体做法是,将黄豆炒出淡淡的煳味,再炒出一碗花生米,然后将腌好的“霜打韭”与炒好的黄豆、花生米拌在一起,再放一点萝卜丝,晾干后塞进坛子里压实,能够一直吃到来年插秧季节。这期间,明光人会把韭菜豆当作礼品互相赠送,送的人情意满满,收的人自然是在喜笑颜开中表示谢意,这道菜的份量由此可见。
从“头刀韭”到“霜打韭”,还有不少事项需要注意,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韭菜消亡。这得从“霜打韭”说起。
霜打后的韭菜收割之后,还要长出1寸来,温度适宜时,长出2寸也有可能。无论长出多少,在来年清明节气到来之前都不可以再割,否则,韭菜根裸露在外,撑不住一个严冬的考验。而保留着新长出来的寸余韭菜不割,雪季里的韭菜会从菜尖开始枯萎,韭菜尖部和上部的营养慢慢倒流,一直流到韭菜根,很好地补充了菜根的养分。
蓄积一个冬天的养分,韭菜根终于在春天到来时破土出芽。从芽到叶,韭菜一天天长大,这个时候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头刀韭”什么时候才能割?简单讲就是,每根韭菜的叶子必须达到6片或6片以上才能收割,4片以下绝对不能割,否则,一墒韭菜十之六七会夭折。
“头刀韭”“苔下韭”和“霜打韭”,说的是农家菜园里的“土韭菜”,而不是大棚韭菜。“大棚韭”的味口远不如“土韭菜”,有光照时间不足的原因,有反季节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土韭菜”用药少,多用农家肥,没有农药残留。
韭菜的天敌是一种藏在地里的“地蛆”,灭掉“地蛆”无外乎两个办法,一个是换土换墒,通过轮作避免虫害;另一个只能是用剧毒农药杀虫。在大棚换墒不容易、剧毒农药禁用、虫害难题不好解决的当下,大棚韭菜想扩大规模越来越难,这也是农家土韭菜市场越来越好的原因。
2.明光人的“藕情结”
吃藕能促进女性的健康和女性美,加之天然的口感好,所以喜欢吃藕的人越来越多。对于藕,明光人除了喜欢,更多的是偏爱,因为藕曾经救过很多明光人的命。
那是闹饥荒的年代,地上能吃的都吃了,明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七里湖的藕。快到端午,终于等来水位下降,男人们冲向湖里,兴奋地从数米深的淤泥里找藕。
当年的挖藕少年已是70多岁的老者。说起当年,他们说的最多的是“难受”和“值得”。难受,指的是吃藕吃到胃胀,胀到张着嘴巴想吐却只能吐出黏液吐不出藕。而值得,当然是说全家人的命因藕得救了。
壮观的场面发生在1978年夏天,因为大旱,七里湖开始见底,多处滩涂裸露出来,数万亩的七里湖尽是挖藕人。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湖水有升有降,挖藕却一直未停。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湖岸上的人没敢忘记七里湖的恩情,他们善待湖水,呵护着莲下的藕。每当莲花盛开,明光人都要到七里湖边赏花寄情,“七里湖藕”成了明光水生作物中的一个招牌。
3.七里湖“水中六绿”
受七里湖藕的影响,七里湖其他水生绿植也纷纷以“七里湖”姿态登上明光人的餐桌。
不可思议的是用来长菱角的菱角秧,因为又酸又涩,上百年来都是与吃无缘,更是与美食无关,一次偶然间,船大妈拿来搓衣板揉掉菱角秧里的涩水,放上辣椒素炒,竟然是人间美味。想吃的人多,菱角秧又是来之不易的“限量版”所以要想品尝得到,只能到船上请船大嫂开小灶了。
与藕相连的藕带长期被吃货们忽略,不买菜的人更是不以为藕的这个“下脚料”原来是上等佳品,直到有人发现素炒藕带的绝佳味美之后,藕带才以超过藕的势头俏销起来。
独树一帜的还有影响力一度不如鸡头米的“鸡头梗”,自打有一天被鉴定为少有的美食之后,就成了下馆子的明光人必点的一道时令好菜。
如今,菱角秧、菱角米、鸡头米、鸡头梗这些“野生绿植”,正在与七里湖莲藕和藕带一道成为天下吃货们钟爱的明光特产,被明光人归纳为里湖“水中六绿”。
作者介绍
张登峰,乡愁作家,安徽全椒人,微信公众号【登峰日记】主理人。一直在公务员战线挥洒激情,拥有明光市多个岗位履职经历。长期关注基层和乡土,坚持书写烟火人生,文字干净优美,直抵人心。新著《文字的力量》第二印持续热销中。
往期 · 推荐
14棉花温暖的旧时光
19 回望村庄走空的过程
扫二维码|关注【登峰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