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的三件大事

文摘   生活   2023-10-14 20:30   安徽  
 
欢迎关注【登峰日记】
纸媒有意刊用,请告知作者
轻易不要删减,可连载
如确需删减,需征得作者同意
村庄记忆将结集出版,寻求画家配图,欢迎合作
联系电话13955085678


年底前的三件大事

张登峰

时间是个很怪的家伙。难过的时候,会觉得无限难熬,白天难熬夜里更难熬,而如果真想让它慢下来,它又像白驹过隙,无情地抛却一切绝尘而去。

昨天单位盘点全年工作,对照年初目标找差距,然后补缺补差,这才惊觉,时间已近年底,这一年就这样到了尾声。压力也在这样的盘点中一天天疯长。

摆在案头的有三件大事,都是要在这一年完成。

一件是做一个重要推广,关乎的是人的大健康;一件是出一本推介明光的书,关乎的是地方文化建设;还有一件是打捞乡村记忆,农耕文化正在消逝,想尽自己之力为传承和巩固农耕文明做贡献,所以,关乎的是情怀实现。三件大事一齐涌来,有点手足无措的窘迫。

先说说与大健康相关的这个“重要推广”。推广之前,说一下母亲睡眠的事。

母亲的睡眠一直不好,也不能叫“不好”,是每天的睡眠时间很短,短到只有3、4个小时,甚至更少,而且中午还不用午休。对这,我一直不安,母亲却说没关系的,说她“觉瘾”小,白天不困,精力也还旺盛。

前阵子,母亲偶有晕眩不适感,我怀疑与睡眠不够有关。电话里,我和女儿说了这个,小家伙特意从上海赶回,带上她从国外淘来的精油,给母亲梳头和按摩颈椎,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当夜,母亲一觉睡到四点,算了一下,整整睡了7个小时,而且夜醒之后,又继续睡,直到天亮。前后加起来,足有8个小时。原来,我77岁的母亲可以拥有这样优质的睡眠。

那天天一亮,母亲就兴奋地打来电话,说这个事的时候竟高兴地像个孩子。随即,我把好消息告知女儿,女儿说,这是精油的功劳。这是我第一次与“精油”结缘,心存感激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急于知道母亲接下来的睡眠情况。

接下来的每天,我和母亲的电话都是围绕精油和睡眠。母亲的睡眠持续优质,每天都是7、8个小时,即使有一两次夜醒,也不会影响随之而来的继续深睡。

母亲的“精油疗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睡前用10滴精油梳头15分钟,再让父亲用少许精油给她的颈椎轻按几分钟,然后就是从未有过的深睡眠了。

其实,说“从未有过”也不够贴切,因为3个月前,我邀请朋友两口子到我老家陪父母过端午,饭后,朋友给母亲扎了耳针,又贴了耳豆,当夜,母亲持续深睡了6个小时,让母亲惊呼奇迹。那之后,一直在想着怎样让母亲常态化受到“扎耳针”“贴耳豆”的礼遇,这一拖就拖到了“精油”的到来。

也是因为兴奋,我把精油促进睡眠的事与耳针专家朋友分享,询问精油与“扎耳针”“贴耳豆”的关系,答案是,二者是同一个理念,同一样的道理,都是行气活血,纯粹的中医科学。

而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二者推动的绝不止于促进睡眠,还有更多的其他健康功效。可是,我目前只想关注睡眠,因为有太多的人被睡眠困扰。

作为科普工作者,我强烈希望把精油和耳针促进睡眠的“两个方子”推广开来,只是目前还没有想好怎样推广,这里先点一下题,希望能帮到更多需要的人。

年底前又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写一本推介明光的书。这不是“自选动作”,而是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写书消耗的时间比想像的要多得多,需要完成大量的采访,需要让海量的信息呈现出让人想读、爱读的价值来。所以,每天伏案写作成为自己典型的“文学形象”,颈椎问题也是时好时坏,难受的时候就去贴耳豆、扎耳针,或者就是抹精油,疗愈之后再投入写作中。

全书共分7个部分。开篇就是“让人心动的明光”,标准的一个高难度要求。接下来的六个部分是,生态明光,文化明光,美味明光,多彩明光,旅游明光,爱上明光。7个部分都会有调整,都还会变,不变的是这本书必须达到“热销”的标准,成为这一年乃至很长时间里一个耀眼的亮点。

这里想做一个简略的“剧透”。全书大约有3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应该是“城市记忆”。百货大楼入口处一分钱能喝到饱的卖水摊,人人享受过的堪称“城际列车”一样方便的“明光慢车”,广大市民无数次向往过却进不起的“红旗饭店”,还有滋养过无数明光人的水质优秀的梅大井,还有城市精神高地东方红电影院,还有农家娃曾经梦寐以求的嘉山师范,等等,都是满满的乡愁。

第二个高潮在“多彩明光”这一章。撤区并乡前的35个乡镇,她们的风采、特色亮点、有影响力的人和事,都会在这一章尽情绽放。总体设计是,提到一个乡镇,我们瞬间想到的是什么,然后读到的就是什么,而更重要的“读后感”在于读后会有的满满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第三个高潮就是最后一章的“爱上明光”。在这里,我们能目睹一组又一组创业自在、工作自在和生活自在的鲜活典型,明光高铁的落地,明光化工园区的成功获批,那些身在兵位、心为帅谋的“基层人”,还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最终要清楚回答的是“为什么是明光”这个时代之问。

年底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好,就是打捞乡村记忆了。

这个事费了我不少工夫,几乎所有的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都被占用了。很多时候,一段文字就要耗费一两个小时,累身子,更是累心。因为是乡土纪实,强调的自然是“乡土话”,但又不能土里土气絮絮叨叨,而是要让乡土文字散发出散文诗一般的唯美,而且每篇都要做到,那是难以想像的难上加难。

所幸,已经完成了30来篇。《村娃们的起跑线》《回望村庄走空的过程》《向麦田跪拜》《农家门口的草堆》《看青人拐子爹》《生产队的记忆》《小菜园的恩情》《远去的土墙草屋》《外婆家的炊烟》《棉花温暖的旧时光》《给每块田起一个名字》《猪菜连着的小确幸》《割麦栽秧两头忙》《卖粮那天》《娃多人家的好玩事》《渐行渐远农家肥》《村庄是一部厚厚的书》,以及《换亲结婚》《近亲结婚》等一组乡村爱情系列。单个看,可能感觉还不会怎样,连起来翻阅,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年初与策划人员和出版社沟通时,确实认为今年完成乡村记忆创作没有问题,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有至少18篇没有完工,《欣喜若狂买户口》《眼巴巴地想当兵》《一家共用一盆洗脸水的那些年》《勇敢的私奔》《爱不够的供销社》《不兴离婚的农耕年代》《旱粮值钱了》《鸡毛换糖吃的儿时》《考上乡干部的回乡知青》《旱涝年景的顽强》《老家的民俗》《立过秋锄头丢》《留守儿童有了陪读妈妈》《隆冬里的温暖》《农家的一天》《偷瓜的午后》《蛙鸣狗叫的庄子》《雨幕下的屋里屋外》,是不是都还不错,都能引发我们对村庄、对故土、对儿时的无比想往和情思呢。

好了,不讲了,讲多误事,一篇一篇坚持写才是王道。今晚约了一位极具激情的伙伴接受访谈,相信今天之后,上面三件事都能得到一次扎实的推动,也是,既然都把话抛了出来,那就不会让说过的话掉在地上,无论有多难,都会勇往直前,这是我必须做到的,也一定能做到。

欢迎转发【登峰日记】原创文章

祝大家晚安


作者介绍


张登峰,安徽全椒人,现居明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头条文章签约作者,【登峰日记】创始人兼主理人。

往期 · 推荐

01生产队的记忆 ‖ 登峰日记

02 小菜园的恩情 ‖ 乡村记忆

03娃多人家的好玩事 ‖ 乡村记忆

04 远去的土墙草屋 ‖ 登峰日记

05卖粮那天 ‖ 乡村记忆

06 割麦栽秧两头忙 ‖乡村记忆

07向麦田跪拜 ‖乡村记忆

08 村庄爱情:瘦堂哥与他的三个女人‖登峰日记

09 给每块田起一个名字 ‖乡村记忆

10 猪菜连着的小确幸 ‖乡村记忆

11 乡村记忆:看青人“拐子爹”

12 乡村爱情:闯深山物色媳妇  穷光棍自我救赎

13 近亲结婚:范家老三的爱与痛 ‖ 登峰日记

14棉花温暖的旧时光

15 村庄换亲:“手心手背”到底牺牲谁 ‖ 登峰日记

16乡村爱情:两姨哥让“妻” ‖ 登峰日记

17 渐行渐远农家肥 ‖ 登峰日记

18外婆家的炊烟 ‖ 登峰日记

19 回望村庄走空的过程

20农家门口的草堆 ‖ 乡村记忆





扫二维码|关注【登峰日记】

登峰日记
只管写是了,其他都交给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