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大楼、电影院和绿皮火车‖明光城市记忆
张登峰 / 文
01 购物天堂:明光百货大楼
从火车站出来,顺着跃进湖往城里走,几百米就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靠左手一幢V字型三层大楼赫然眼前,这就是明光百货大楼。比较于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三层楼最多算楼,算不上大楼,但在七十年代,这是人人向往和迷恋的地方。
百货大楼的前身是一个不大的百货商店,因为货物有限,明光人很早就流行逛南京大商场,更多的明光人则钟情蚌埠二马路小商品市场,绿皮火车每天一二十趟在南京蚌埠之间来回穿梭,趟趟都在明光停靠,不但方便了明光人出行,明光周边6个县甚至都把明光火车站当作自家火车站。
终于盼来明光百货大楼建成、购物无需再出远门的时候。开业当天盛况空前,大楼里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欢乐场景持续到半夜。清扫现场时,光捡拾踩掉在地上的鞋子就有几箩筐。
百货大楼从此成为明光的热闹所在。买的人多,看的人也多。看琳琅满目的商品,看伶俐神气的营业员,他们当中有刚进城的上海知青,有顶替父母新招工的中学生,也有从外单位调过来的年轻人,一柜之隔,他们显然是优越的一个群体,令人羡慕。
卖布专柜最受欢迎,里外三层全是买布人,买布款、出货单和找回的零钱在布柜和收钱台区间的“空中铁丝”上穿梭,那是最初能想到的“创造”,机械、原始却看得人眼直。
让人看到眼直的还有钟表柜里亮闪闪的手表。一块钟山表30元,一块上海表120元,在一斤猪肉7毛3、一个月工资三、四十的年代,就算心里再想,也轻易下不了买表的决心,但是,新婚男女、新任大学生和新参加工作的人是“三新阶层”,当然地成为买表的主力军。有人买表,就要有人修表,至少要会打开手表给手表擦油。为此,主管部门从全市范围物色并破格选调两位师傅加盟进来,手表专柜这才顺利开业。
频繁光顾百货大楼的人很快就发现了“淘宝商机”。他们会等着买走一匹布卖到最后总会剩下的不足尺长的“布头子”,那是做鞋子、做裤头和做护袖的“刚需”,不要布票,甚至还会削价卖。掉了一块瓷的脸盆,炸了线的毛巾,坏了一处却不影响用的被面、鞋子和袜子,还有各种有点瑕疵的小东小西,都可能在周末削价处理,成为抢购的“宝贝”。
最让人心动的“卖点”在大楼入口处的楼梯间。一张四方桌上整齐排放着几十杯水,渴了的人支付一分钱就能任意喝、喝到饱。那是冰镇汽水刚刚出现、糖精水还属高档、三五分钱一杯水的消费都有点奢侈的年代,干粗活重活的人想喝水通常面临找不到地方和舍不得花钱两个问题,在百货大楼1分钱能喝个够,无论是基于对人的关怀,还是吸引人气搞促销本身,都是一件值得记载和感恩的精彩案例。
可是,百货大楼没了。连着百货大楼的文化馆、文化广场和广场上的儿童乐园,还有体育馆和春蕾照相馆,都没了。这个几乎让所有明光人留下足迹的美好存在随着时光全部消逝了,我们在心里回忆她,怀念她,苦涩却又甜蜜着。
02 文化高地:东方红电影院和大戏院
明光早期电影院有两个,一个叫“东方红电影院”,距离原明光中学只有几百米,位置好;另一个叫“明光大戏院”,位于跃进湖边上,距离市政府和火车站都只有几百米,位置更好。
没有电视看的70年代前后,电影一直火爆,村里娃追到各个村庄看巡演的流动电影,步行几十公里进城看《少林寺》成为一代人记忆。城里娃有电影院,电影院成了大人和孩子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成为每天热闹繁华的所在。
电影票1毛钱1张,贵的2毛,贵与不贵,看是不是首映,看场次好坏,看电影本身叫座程度,《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是名电影,一直都是2毛。
孤立地看“1毛钱”,哪家都能支付得起,但天天1毛钱,等于天天拿两个鸡蛋换一张电影票,无论是“财力”上,还是对“消费观”的挑战,都有点招架不住的感觉。一部分人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电影院门口的书摊上,1分钱看1本小人书,上下集也不过2分钱,把这样的消费当作日常,时间更有意义,每天都这样持续也成为可能。
看不到电影心里急。这也难怪,“物质满足”可能要到明年或后年,可能更长,可“精神满足”就在眼前,只要过了这道门就能进到电影院,就是幸福时刻的到来。于是,挡不住诱惑的娃开始“智取电影票”。
一大早,一群孩子跑到电影院看黑板上写的电影名,瞄一眼当天电影票的颜色,再设法找到同色的过期旧票蒙混闯关。也会把上面真、下面假的几张票叠在一起,几个人一起采用真假混合的办法闯关。检票的叫杨爹爹,他像神一样立在门口,不知道是“假票”乱了真,让他没识破,还是被少年求知的眼神真心打动而故意放行,总之,假票闯关屡屡得手。
也有过不了关的时候,瘾大本领强的娃干脆翻墙入室。电影院旁边有一家炮仗店,店墙连着电影院的厕所,翻进去,就进到厕所,从厕所出来,就与真实上厕所的人一模一样了,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到电影院。只因为这个算是”惊险动作“,家长和店家都不赞同,想常态化很难。
女孩子斯文得多,她们不做“假票”,更不会翻墙,她们会央求妈妈找熟人送她们看“免费电影”。为此,娃们先去看看当天的把门人是不是熟人,如果是,妈妈会把娃带到检票口,朝着检票爹爹递一个眼色,然后娃就默契地溜进电影院,一次奇妙又幸福的作弊过程就这样不为人知地完成了。
电影不清场,有时间的人可以从上午一直看到半夜。电影不对号,正位子随便坐,早期的“正位子”是长条凳子,挤挤挨挨都是人,无所谓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长凳子改成翻板椅子后,“挤挤坐”自然终止,好在走道上加有临时位子。总之,进到电影院就是合法的看电影人,见到位子坐下就是了。
好位子也是一目了然。第4排和第5排位子最好,每排13个位子,位子宽,其他每排都是15个位子,位子窄。前三排位子总体不好,第一排尤其不好,缺少高瞻远瞩、登高望远的舒适感,靠后的位子看不清屏幕,还有位子上方对着放映楼,发电机的噪音多少会有些吵人。时过境迁,那些温暖,那些少不更事与电影有关的过往,竟都像过电影一样时常出现在脑海,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03 “城际列车”:明光火车站和绿皮火车
作者介绍
张登峰,安徽全椒人,现居明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头条文章签约作者,【登峰日记】创始人兼主理人。
往期 · 推荐
14棉花温暖的旧时光
19 回望村庄走空的过程
扫二维码|关注【登峰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