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难舍的豆宝宝们‖美食明光

文摘   生活   2023-12-23 20:30   安徽  
 

柳巷豆品四兄弟,涧溪绿豆和豆饼子,绿豆酒,母亲煮的豇豆粥,小时候偷蚕豆,很多都是乡愁,全都成了美食。欢迎走进美食明光,欢迎品鉴明光美食。
欢迎关注【登峰日记】
纸媒有意刊用,需征得作者同意
联系电话13955085678



粒粒难舍的豆宝宝们

张登峰 /文

明光豆子有自己的特别之处。独特的水土,让明光豆子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而“豆”味十足,令人回味不尽啧啧赞叹。

明光豆子多种多样,名气大、被公认的有8种。首推黄豆和绿豆,接着是红豆、黑豆和蚕豆,然后是豇豆、爬豆和豌豆。在一次豆制品展销会上,几个产豆大镇凑在一起,将这8种名豆捆在一起打了一个“包”,取名“明光八宝豆”。从此,“八宝豆”成了明光名牌。

(1)“柳巷豆品四兄弟”最受欢迎

“可以三天无肉,不能一日无豆”,这是前人对豆的重要性的顶级概括。豆子如果有人的灵性,该为这句经典赞美幸福一辈子了。这里的“豆”应该不是专指黄豆,但一定是以黄豆为主。也是因为这句强调,很多人一改之前对黄豆的不当回事,开始重视黄豆之好,有意识地把“不能一日无豆”落到实处

每天吃豆,看起来很难,可如果算上早上喝的豆浆,中午吃的千张、豆腐,还有炒菜用的豆油和酱油,再加上各种豆子稀饭和豆沙包子,“天天有豆”也就不难做到。

明光黄豆主产在淮河两岸几个北部乡镇,其他乡镇也有种植,但产量不如沿淮乡镇高。究其原因,沿淮耕地是淮河水冲击而成的“夜潮土”,是蔬菜、豆类欢喜的天堂,尤其适宜黄豆生长。

让人眼热的是,沿淮黄豆的品质也是一流。

柳巷镇的豆腐、干子、千张和黄豆芽就是让人赞不绝口的“四绝”,被明光人亲切地称作“柳巷豆品四兄弟”,城区专卖店每天都是供不应求,托公交司机和柳巷熟人顺路带是常有的事。明光城乡公交一体化之后,“下乡3元随便坐”更是激活了柳巷半日游,游玩之后捎带几份“柳巷豆品”成为热门选择。

不能说“柳巷豆品”都能天天吃,但如果天天吃,也是一定吃不够。非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便宜。最贵的是千张,每斤大约7、8元,黄豆芽、干子和豆腐单价都只有千张一半。比起羊肉、牛肉,甚至是青菜,豆品的价格确实不高。二是省事。一卷千张放在冰箱,随用随取,即使当天不买菜也有菜吃,而且,豆制品本身就很干净,下锅之前清水充充就好,没有择菜的烦恼。三是实惠。一斤千张能吃两、三顿,一把黄豆芽和两块干子就能做出两碟不重样的好菜。

“柳巷豆品”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还是好吃。先说千张。千张是随和的,它能与很多“配菜”很好地搭。千张炒白菜梗,千张炒芹菜,千张炒尖椒,千张疙瘩烧五花肉,都简单易做,而且千张和“配菜”两两融合后味道总有翻了一倍的感觉。

干子的优势不亚于千张。干子加糖卤,就是小朋友既能当零食又能当饭吃的甜品。干子切成丁,会同黄瓜丁、莴苣丁或者冬瓜丁一起炒一碗杂烩酱,敢与超市里任何一款辣酱比高低。干子切成丝,也不愁做出好菜来。白干丝直接水煮,香干丝炒青椒,都是一绝。

黄豆芽吃法相对有限,但随便怎么做都是好菜。青炒黄豆芽最是随意,却也是特爽口的小炒。黄豆芽做汤也是一把好手,热锅倒上一勺油,油烧辣了放一撮小葱,翻炒一分钟加水,水开了铺上鸡蛋花,就是一锅营养满满的明光人的饭后汤。黄豆芽也能烧大菜,通常烧的是五花肉,肉的油香味与黄豆芽的天然鲜味叠加到一起,肉好吃,黄豆芽更好吃,所有的黄豆芽总被捡得一根不剩。好在有公筷,就算翻菜找豆芽翻到底朝天也无伤大雅了。

豆腐是“豆品四兄弟”中最自信的一个。豆腐谐音“都富”,一身的吉祥,邻里新居落成,提两斤豆腐过去“燎锅底”成为有名的民俗。虽然不便运输和携带,也不好快递和储存,但是,豆腐却是很多明光人的每天必吃,真的是,牙好的人吃豆腐,牙不好的人更是离不开豆腐。

凉拌豆腐是与豆腐渣同时代的一道传统菜,也是70、80后的共同记忆。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块豆腐一把盐,稍加搅拌,再放上一勺小磨辣椒,滴几滴花生油,就足以让一顿寡淡的午饭津津有味起来。

比较起来,麻辣豆腐上了一个档次。一盘麻辣豆腐,加上一层正宗的麻辣,那个诱惑怕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抵御得住。

最不值钱的就是小青菜烧豆腐了。少放油、盐,多放水,再放几根榨菜丝,烧出来的是豆腐青菜汤,也像是一道上讲究的豆腐菜。酒过三巡,大鱼大肉已经吃腻的吃货们会一人来一碗,边吃边赞美,这是豆腐的高光时刻。

柳巷的豆品不止于“四兄弟”,如果把素鸡、豆腐皮算上,再加上豆腐丸子和豆腐泡,柳巷豆品“四兄弟”就成了“八兄弟”。

事实上,能与“柳巷豆品四兄弟”比美的还有潘村镇和泊岗乡,这两地也是淮河岸边的“夜潮土”,也是豆类的天堂,只是他们把重心放在大白菜、红萝卜和雪里蕻这些美食上,柳巷则致力于豆品的“单打”,因此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豆代表”也就不再奇怪。

柳巷豆品独树一帜。究其原因,除了水土本身,“原产地优势”也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柳巷盛产大豆,其他地方想要柳巷大豆,势必要花上运输成本,豆品的价格自然就比柳巷的高,竞争力就小了不少。而如果要保持与柳巷同价,势必就无利可图难以为继。

柳巷豆品优质还有自己的“秘方”。同样是柳巷豆子和柳巷的水,同样是小磨,总有几家豆品获得公认,供不应求,也总有一些人家做得不好。这也正常,这就好比一个厨房不同的人炒土豆丝,有的好吃,连碗底的油汤都恨不得泡饭吃,而有的却是异常难吃,跟没炒熟似的。再比如烧牛肉,有的肉烂味道好,有的却像木头屑。做豆品也是,先放盐还是后放盐,先下葱还是后放葱,是大火还是文火,烧多久出锅,都有讲究,把握不好,口感都会有所区别。或许,这就是“秘方”所在。

当然也有良心上的问题。既然用柳巷豆子成本高,有的作坊就改用品质和价格一般的别的豆子。也有的虽然用柳巷豆子,却会在豆腐成型之前,多挑出几张豆腐皮,岂不知,这样一来,这批豆腐的口味会直线下降。问题是,没吃过“四兄弟”的人,会在马马虎虎中觉得豆腐千张的口味都大差不差。这也是无论什么样的豆品都能卖掉都有市场的原因。即便如此,柳巷总有一些人家的豆品坚持自己的标准,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由此看,好豆品是竞争的产物,而竞争的最高境界必然是人品的比拼,是人品决定了豆品。

(2)明光绿豆、涧溪豆饼和明绿液酒

很多人与绿豆的结缘不是在田里,而是在家里,在母亲煮的第一锅绿豆稀饭或者绿豆茶前。炎炎夏日,热到无处藏身的人能有一份绿豆佳品解渴祛暑,想不对绿豆高看一眼都难。

明光绿豆特别是涧溪、石坝一带的绿豆比起一般绿豆要高出N个档次。

让人一看就喜欢的是它的“颜值”,粒大饱满,闪闪发光,活像“绿明珠”,又像“猴子眼”。让人看到就想买的是明光绿豆“水开即烂”的“易煮”特质。远方的朋友做了一期展示性视频,题目是《煮一锅明光绿豆茶》,全程播放水开的过程和水开时“绿豆花开”的情景,整锅的绿豆像炸开的爆米花,热气腾腾中随着滚开的绿豆茶翻腾。看评论,好评瞬间过了千条,很多人直接询问商家,他们要买。

那之后,朋友开起了明光绿豆专卖网店,生意果然兴隆。这也难怪,绿豆是用来吃的,水开即烂是绿豆的“天职”,是吃货们最关心的重点,明光绿豆做到了。可做不到的也大有豆在,煮来煮去煮不烂,那其实叫“枪子”不叫绿豆。

有几个角度能够印证明光绿豆不同寻常的好。

从荣誉上看,明光绿豆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之前,明光绿豆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名优特产展销会上斩获金奖,堪称“绿豆之冠”。为捍卫这个“全国唯一”,明光市政府和产绿豆的乡镇用各自的名字注册了商标,宣示着明光绿豆的“明光原产地”和公认的好品质。

从需求看,明光绿豆自古就是“特需品”和“招牌豆”。从明朝起,明光绿豆就是皇家指定的“贡品”。100年前,明光绿豆开始跨出国门,成为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抢手货”。凭借硬实力,明光绿豆成为相继成为全国农博会、亚运会的指定用品,更是北京、上海多家大型酒店一豆难求的“欢喜物”。

从采摘过程看,明光绿豆也是金贵无比。与其他种植相比,绿豆不是一次性成熟,也就不能一次性收割,而且做不到机械化收割,只能靠种豆人手工采摘。收获季里,到处都是弯腰采摘人。同一块绿豆田,她们采了昨天采今天,采了明天采后天,直到最后一茬绿豆归仓。如果单纯讲效益,如果可以选择,绿豆被别的作物替换那是十有八九的事,但明光人一直在坚持,坚守着,只因为“明光绿豆”是明光的一张名片,更因为明光绿豆被广泛喜欢和需要。

“橘逾淮为枳”。也是因为这个道理,明光绿豆只宜在有限的几个乡镇种植,准确地讲,那是江淮分水岭脊背两侧25公里范围内,过了这个界,绿豆可以长出来,但一定不是粒大皮薄、水开即烂的“明光绿豆”,有可能就是一堆煮不烂的“铁豆子”。这也是再苦再累明光绿豆也不会被丢下的一个原因。

现在,明光绿豆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上档次的“小礼品”。明光人在想着拿什么馈赠亲友时多半会选明光绿豆,出游明光的外地人也会欣然捎回几盒明光绿豆与家人分享,明光绿豆成为明光与外界联谊的“好助理”。

明光绿豆又一个突出贡献是,为我们奉上一种性价比超高、人人爱吃的美食,美食的名字叫“涧溪豆饼”。在明光,“涧溪豆饼”成为有档次饭店的“招牌菜”,没吃过的客人会慕名点一份“涧溪豆饼”,吃过的一定要点一份“涧溪豆饼”,而且不用担心饭店用别的豆饼冒充“涧溪豆饼”,因为“涧溪豆饼”不可取代的“肉筋”和豆香味是别的豆饼冒充不来的。感谢快递业的一天天发达,让人在他乡也能隔三差五吃到“涧溪豆饼”了。

明光绿豆造福明光的最大手笔在于它造出了“绿豆酒”。也是因为明光绿豆品质极佳,让明光酿酒人突发灵感,靠着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硬是从绿豆中酿制出了极具个性的“绿豆酒”。凭着颜色淡绿、豆香清雅和甘美醇厚,明光绿豆酒一经问世,就被业界公认为“酒中奇葩”,一直畅销,其中一款是明光酒厂的“明绿液”,另一款是明龙酒厂的“明龙御酒”,“明光有好酒”指的就是这两款绿豆酒。

正是看重“明绿液”不可替代的品质,2021年明光酒业与古井贡酒实现历史性牵手。牵手当年,明光酒业税收翻番,达到1亿元,第二年突破1.5亿元,第三年突破2亿元,强强联合的预期目标正一天天成为现实。

(3)“偷豌豆”时光和母亲的“豇豆粥”

要说人与哪一种豆子最深情,可能非豌豆莫属。豌豆从小到大都是宝。先是炒豌豆苗,清嫩爽口,难有替代。再是炒嫩豌豆,一道绝对的时令好菜。然后到了豌豆成型时,一锅加盐加八角烀好的豌豆端上餐桌,一定会把手中的米饭扔在一边,改为吃豌豆,连皮带豆一起下肚吃到饱。最后是豌豆老了,豌豆米晒干或者保鲜冷藏,一天两把煮稀饭,从夏吃到冬。

与豌豆情深,更多的是因为小时候的“偷豌豆”。青黄不接时,小麦离成熟还早,乡村野外,只有豌豆可以生吃,于是,挑猪菜的娃们开始偷豌豆。说是偷,因为远处的“看青人”不让,“看青人”的喝斥声不时地传来,可偷豌豆这个事总能屡屡得手。肚有豌豆,那一天天就是快乐的,只是没想到,这快乐绵延到现在,竟成了生命中的底色,再难忘怀。

感恩豌豆,也感恩豇豆。因为加了一把豇豆,一锅稀饭就变得格外的香。也因为豇豆,米汤开始泛红,停火一会,豇豆米汤凝结成一层有营养的皮子,母亲会把这层“皮子”盛给她的孩子,母爱就这样借着豇豆完成了一次次传递,温润的豇豆也因此成了太多人的记忆。

豌豆和豇豆幸福了我们的儿时,却没有得到农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们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田块,只能过着“寄居”生活。大概是因为这两种豆都是藤蔓作物,只能借助别的高杆作物让它们攀升,豆子才能旺盛生长。于是,豌豆寄居麦田,豇豆寄居棉花田,棉花转场新疆之后,豇豆又寄居到玉米田中,就再也没有变过。

父辈们一定想过改变豌豆和豇豆的“寄居”境况,让它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田块,只是田块终究有限,还要给它们专门制作攀爬“支架”,费力费工,最主要的是,那个年代对这两种豆子的定位就是“自家吃”,所以它们没有像黄豆、绿豆那样的销售市场,既然换不来钱,那就只能让它们寄居了。

寄居的还有“爬豆”。爬豆的豆夹像豆角,比豆角小;豆子像鸡腰,比绿豆小。因为也是藤蔓作物,农人给它的“配对”是高粱。爬豆的营养价值与其他豆子一样,也很高,人吃了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草料添加爬豆喂出的黄牛肉紧实醇香,所以,爬豆是养牛人家的必备。

与豌豆、豇豆和爬豆比,蚕豆是另类的“寄居”。因为蚕豆不是藤蔓作物,不要借助别的作物让自己往上爬,但是,它仍然要借“别人”的田生长,它们通常出现在菜地四周和农作物的预留行中,很少能成为“主角”。可这并不影响蚕豆的美味,相反,因为散落在菜地四周,得风得水得阳光,蚕豆不仅长得好,鲜嫩的蚕豆米做汤,晒干的蚕豆油炸,都是让人难舍难分的美味。

突然发现,这些“寄居豆”都是宝豆,或许正是因为“寄人篱下”,它们才更能体味到物竞天择的道理,于是拼命地长,长得旺,长得好看,长成美食。好在,情势在变,大众对它们的认知也在提升,说不定这些“寄居豆”能跻身主角行列吧。

比较起来,红豆和黑豆幸运得多,不仅能与黄豆、绿豆齐名,而且有着稳定的市场。也是对的,红豆自古就有一个与“相思”关联的好听的名字,加上喜食豆沙包子的吃货们更是要拿红豆做豆沙,不说百度上更多的红豆功效,仅凭这“相思”与“豆沙甜”,红豆的竞争力就是杠杠的了。

至于黑豆,也是因为一身“黑”而占尽了优势。想起一个叫“黟”的地名,因为“黟”字总被网友拆开来读,读成“黑多”,当地政府先是尴尬,继而有了灵感,干脆打起了多“黑”牌,黑芝麻,黑米,黑木耳,黑荞麦,当然还有黑豆,不但一举成名,更是推动了“黑产业”发展。

明光黑豆也是逐年高产,这是黑豆自身优势的体现,更是政府扶持鼓励的结果。应该是从扶贫开始的那一年,明光给红豆和黑豆种植户持续补贴,让红豆和黑豆产量上了一个大台阶。所以,明光红豆和黑豆产业发展也是多亏贫困户的辛勤努力。(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发【登峰日记】原创文章

祝大家晚安


作者介绍


张登峰,安徽全椒人,现居明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头条文章签约作者,【登峰日记】创始人兼主理人。

往期 · 推荐

01生产队的记忆 ‖ 登峰日记

02 小菜园的恩情 ‖ 乡村记忆

03娃多人家的好玩事 ‖ 乡村记忆

04 远去的土墙草屋 ‖ 登峰日记

05卖粮那天 ‖ 乡村记忆

06 割麦栽秧两头忙 ‖乡村记忆

07向麦田跪拜 ‖乡村记忆

08 村庄爱情:瘦堂哥与他的三个女人‖登峰日记

09 给每块田起一个名字 ‖乡村记忆

10 猪菜连着的小确幸 ‖乡村记忆

11 乡村记忆:看青人“拐子爹”

12 乡村爱情:闯深山物色媳妇  穷光棍自我救赎

13 近亲结婚:范家老三的爱与痛 ‖ 登峰日记

14棉花温暖的旧时光

15 村庄换亲:“手心手背”到底牺牲谁 ‖ 登峰日记

16乡村爱情:两姨哥让“妻” ‖ 登峰日记

17 渐行渐远农家肥 ‖ 登峰日记

18外婆家的炊烟 ‖ 登峰日记

19 回望村庄走空的过程

20农家门口的草堆 ‖ 乡村记忆





扫二维码|关注【登峰日记】

登峰日记
只管写是了,其他都交给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