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苗苗教授:再次走进ESMO有感,见证肠癌治疗新进展

学术   2024-10-13 20:01   陕西  
整理:肿瘤资讯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铺面而来的会议报道接踵而至。消化道肿瘤领域的研究热度,从ASCO延续至ESMO大会。今年肠癌领域的“Preferred Paper”与“Mini Oral”部分虽未带来重磅信息,但传递出的信号依然强烈,尤其是“Mini Oral”部分,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引领晚期及局部晚期结肠癌治疗策略的变革。仔细回顾严谨的ESMO指南,再到以欧洲为中心影响结肠癌治疗的临床试验的开展,ESMO大会的选择无疑彰显了肠癌治疗走向更加个体化与精准化,这背后的考量则涉及经济、人文、种群差异及对科学的尊重。回归到今年ESMO大会消化道肿瘤的内容,分为上消化道(upper-GI)和下消化道(lower-GI)。下消化道方面聚焦于结肠癌与直肠癌,涵盖了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LEANOX研究、SAKK 41/13研究)、免疫治疗(NICHE2 3年DFS率结果、NICHE3研究、IMHOTEP研究)、靶向治疗以及直肠癌的器官保留等重要方向


苟苗苗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日本国立癌研医院 高级访问学者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青年委员、肿瘤外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MDT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长期以来从事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15余SCI

多次参与ASCO和ASCO-GI及国内会议交流
CSCO化疗安全管理大赛第一名,个人风采奖
主持一项青年成长课题,参与2项国自然课题和2项重大课题的研究,
撰写中国胆管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以及2023人卫出版社《结肠癌肿瘤学》

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随着IDEA研究结果的尘埃落地,考虑到奥沙利铂的毒性,对于低危III期和高危III期结肠癌,3个月和6个月的辅助治疗时长已明确,这一点已经明确了奥沙利铂的duration time。因此,现有临床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如何减少术后辅助治疗的毒性。DYNAMIC研究通过MRD指导II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MRD阴性患者采取观察策略,减少了奥沙利铂的暴露。GALAXY研究也观察到了术后4周时间窗内MRD阳性患者的预后更差。日本的CIRCULATE-Japan正在探索利用liquid biopsy(液体活检)来减少III期肠癌的辅助治疗人群。今年ESMO大会上公布结果的LEANOX研究探索了根据去脂体重(LBM)来指导奥沙利铂的剂量,以进一步减少毒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在6周期化疗期间小于G2的神经毒性。最后的结果我们看到了根据LBM指导下的剂量减少了神经毒性。虽然该研究入组人群不足以有效力得出非劣效性生存的结论,也不足以改变标准的实践(目前是body surface based),但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未来有望用在转移性肠癌的治疗中。第二,提升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如针对特殊的人群的术后辅助治疗管理。例如,dMMR或微卫星不稳定人群是否可使用免疫治疗,KRAS G12C、BRAF V600E突变人群是否可使用靶向治疗,或考虑肿瘤疫苗等策略。SAKK 41/13研究是一项针对PIK3CA突变患者开展的随机对照III期前瞻性临床研究。既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作为COX-2抑制剂并未对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带来获益,但针对PIK3CA突变这一特殊亚群,回顾性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延长生存。SAKK 41/13研究为该药物的首个前瞻性研究,筛选了PIK3CA突变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100mg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由于经费原因,该研究提前终止,最终入组112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DFS率。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DFS率相较安慰剂组改善43%(HR 0.57,P=0.11),5年绝对获益为13.6%,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目前,由于样本量不足,该研究结果不足以改变当前的临床实践。我们仍需多中心协作的大样本数据来探索如何减少化疗的负担。

免疫治疗在结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证据日益丰富

荷兰癌症研究所开展的NICHE系列研究,从NICHE1到NICHE2再到NICHE3,展示了dMMR肠癌这一特殊人群接受双免治疗(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或LAG3抑制剂)在新辅助治疗非常有前景的疗效。10%~15%的非转移性肠癌患者伴有dMMR,这部分患者在接受标准术后辅助化疗后3年的复发率为20%~40%。而从FOxTROT研究中可见,新辅助化疗对dMMR人群的获益并不明显,pCR仅为7%。先前公布结果的NICHE-2研究显示,局部晚期dMMR结肠癌(cT3、N+)患者接受2个周期双免治疗后,呈现高pCR率(68%)(已见刊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良好安全性。本次ESMO大会公布了NICHE-2研究另一个主要终点,即3年DFS率和ctDNA变化的结果。NICHE2为单臂多中心研究,患者第一周期接受nivolumab 3mg/kg+ipilimumab 1mg/kg,2周后给予nivolumab单药2个周期,随后进行手术。新辅助治疗总时长为6周。术后随访36.6个月,结果显示3年DFS率达100%。下一阶段需探索ctDNA的预测价值,评估其是否可提示复发,是否可作为pCR的替代指标,特别是为后续器官保留的患者提供依据。基线时92%的患者ctDNA阳性,一周期治疗后45%患者转为阴性,术前83%的患者ctDNA阴性,92% ctDNA阴性的患者达到pCR。术后100%患者ctDNA阴性,这一点与术后3年DFS率高度吻合,因此ctDNA有望助力器官保留。

另一项研究是NICHE3, 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其中一个有潜力就是LAG3抑制剂。LAG3在dMMR肠癌中高度表达,其表达会诱导T细胞耗竭,降低T细胞增殖和活化。在黑色素瘤中,PD-1联合LAG3抑制剂的效果与nivolumab+ipilimumab相似。NICHE3采用nivolumab 480mg联合LAG3抑制剂relatimab 480mg,每4周一次,2个周期(8周)后手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CR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MPR、安全性和DFS。结果显示92%的患者达到MPR,68%达到pCR(与NICHE2相当)。安全性方面,80%的患者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10%的患者出现3-4级不良反应,主要3级不良反应为结肠炎、肝炎和甲状腺功能障碍。

今年另一个研究是IMHOTEP研究,继III期KEYNOTE177和CHECKMATE-8HW证实了对dMMR/MSI-H晚期结肠癌患者单免或双免治疗的疗效后,该研究为帕博利珠单抗用于dMMR局限期肿瘤的II期研究,本次ESMO会议公布了结肠癌组的结果。对于早期dMMR/MSI-H人群,非随机对照II期临床试验探索了不同的治疗策略,如PD-1抑制剂 vs  PD-1+CTLA-4抑制剂,或短程ICB后跟随手术(结肠癌) vs 长程ICB去手术(直肠癌)。整体来看,pCR率可达60%~70%,cCR率达100%。IMHOTEP研究入组了结肠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和其他肿瘤患者,给予帕博利珠单抗400mg(Q6W)1或2个周期,随后进行R0手术,术后6~12周给予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最多9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pCR率(ypT0N0)。77例per-protocol可评估患者中,pCR率为52.8%,其中2周期帕博利珠单抗的pCR率为68.2%,高于1周期的46.0%。该研究证实了帕博利珠单抗短程单药在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且未出现新的不良事件。

上述研究均旨在进一步提高肠癌患者的术后pCR率或延长生存期。而在Mini Oral session中,有一项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免疫治疗是否可替代其他治疗方式。针对高危局部晚期dMMR肿瘤,给予2周期帕博利珠单抗后,如果获益则继续6周期治疗,随后评估是否手术或器官保留;如果未获益则退出研究。由此可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dMMR人群不仅提升了局部控制疗效,更是悄然改变了治疗策略。当然目前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最佳术前治疗时长(图1)、单药好还是双药好、最佳患者选择、严重不良反应风险维度/评估。第二,短期疗效是否可转化为长期肿瘤控制,是否需要pCR来实现长期肿瘤控制,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治疗,以及长期不良反应的考量。

图1 不同肠癌研究的术前免疫治疗时长

IMHOTEP与NICHE3、NICHE2在研究设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术前治疗上。IMHOTEP研究中术前使用帕博利珠单抗6~12周,术后治疗1年。NICHE系列采用术前4周治疗,术后不做任何治疗。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免疫治疗持续时间越长,pCR率越高,如多塔利单抗(Dostarlimab)研究中观察到的,需要6个月才能看到完全缓解。

目前的数据是否足以改变临床实践?我认为潜在的治疗模式已在改变。对于高危cT4b肿瘤,NICHE3研究中的可能是优选方案。对于T3、T4a患者,免疫治疗还能提高pCR率,但如何平衡疗效与风险仍需权衡。目前的数据尚不足以改变临床指南,我们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支持。

肠癌靶向治疗进展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基于左右半、RAS、BRAF、HER-2的基因状态已趋于成熟。当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靶向治疗前移到更前线(BRAF V600E 10%、HER-2 4%、KRAS G12C 4%、KRAS G12D),如何更好地与化疗联合,以及未来如何实现个体化一线治疗,将更多靶向药物纳入化疗方案中。为什么要前移靶向治疗?原因在于一线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储备率、更好的整体状态、尚未出现获得性耐药,且仍有后线治疗的机会。为什么要联合化疗?其目的是克服可能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

在靶向治疗前移的研究中,今年公布了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BREAKWATER研究中安全性导入(SLI)组的数据。目前尚无BRAF V600E突变肠癌的标准一线治疗。BEACON研究后,EC方案获批为BRAF V600E的二线治疗(ORR 20%,mPFS 4.2m,mOS 8.4m)。BREAKWATER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III期研究,评估了一线未经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患者中EC联合或不联合化疗(FOLFIRI或mFOLFOX6)对比标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呈现了EC+化疗队列安全导入组的更新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DLT,仅一例患者出现4级持续性DLT。鉴于联合方案的耐受性和良好疗效,支持继续进行BREAKWATER研究。是否靶向治疗在一线治疗中更有效?从目前BREAKWATER研究(EC+FOLFIRI SLI)、FIRE4.5研究(贝伐珠单抗+FOLFOXIRI)、ANCHOR研究(康奈非尼联合西妥昔单抗联合比美替尼,mPFS 5.8m,mOS 18.3m)的数据看,一线ORR分别为83.3%、57.1%、47.8%。HER-2阳性在肠癌中占比约4%。随着抗HER-2药物的丰富,HER-2在肠癌中的探索日益增多。今年ESMO大会公布了zanidatamab+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结肠癌的II期研究结果。安全性方面,主要DLT为腹泻,无治疗相关死亡。15.4个月随访后,11例可评估病灶的患者中,zanidatamab+FOLFOX6组的ORR为83.3%,联合贝伐珠单抗组为100%。两组的DCR均为100%,mPFS尚未达到。DESTINY-CRC02、MOUNTAINEER、I期zanidatamab(样本量较小)等后线研究中,ORR分别为37.8%、28.1%、38%,mOS分别为13.4m、24.1m和未达到。当前的问题是样本量小,需要III期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靶向治疗前移的研究除了BREAKWATER研究外,还有MOUNTAINEER研究,比较了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FOLFOX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在HER-2阳性肠癌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今年ESMO大会还公布了新药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一种直接针对EGF受体和MET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在RAS野生型肠癌中的探索数据(OrigAMI-1研究)。随之而来的OrigAMI-02、03研究正在对比标准治疗(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未来数据可期。还有针对KRAS G12C mCRC的一线治疗研究CodeBreaK 101研究,在CodeBreaK 300 III期研究中我们看到了KRAS G12C抑制剂联合帕尼单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0%,Ib期KRAS G12C经治患者使用FOLFIRI方案联合索托拉西布(Sotorasib)和帕尼单抗的ORR高达60%,疾病控制率(DCR)达95%,所以在今年ESMO大会公布了一线治疗mCRC的数据。40例患者的ORR达到78%,同时也表现出一致的安全性。故此我们也期待包括生存数据在内的更多数据。

在化疗方案增强的研究方面,今年ESMO大会公布了RECAST研究,更新了一线雷莫西尤单抗(ram)联合FOLFIRI对比ram联合FOLFOXIRI用于转移性肠癌的分析。早期研究显示ram联合三药与两药化疗有相似的ORR和PFS,本次更新的OS数据表明联合三药并未改善患者的OS。从TRIBE研究到TRIBE2研究,我们看到三药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延长PFS,但三药带来了更高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和腹泻发生率。有meta分析(TRIBE、OLIVIA、CHARTA、STEAM、TRIBE2)显示,联合三药的5年生存率为22.3%,两药为10.7%。与其他III期研究不同,RECAST研究中三药联合ram方案反而OS更短,可能原因是两药组有更多局限于肝转移的患者,或三药组的不良反应导致药物持续性差。因此,三药与靶向药物的搭配仍存在诸多争议。

直肠癌的器官保留

局部直肠癌的治疗一直在进行加法和减法策略。主要目标是通过选择性放疗、选择性系统化疗,以及对每种治疗策略的精确评估(优质影像和ctDNA),来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提高OS和生活质量(器官保留和功能)。对于局部复发风险高的肠癌患者,治疗目标是提高pCR率或实现器官保留,TNT是主要治疗策略。

今年ESMO大会更新了OPERA研究的3年器官保留率。OPERA研究是一项在欧洲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确定不同的同步放化疗策略(TNT)是否可提高早期直肠癌(T2-3,N0或low<6cm)器官保留的可能性。2021年报道了早期49例患者的结果,即可评估人群的34%,因残留病变而进行了手术。28例(57%)需要进行全系膜切除术(TME),而21例(43%)仅需局部切除。总之,这些结果转化为器官保留率为80.5%。今年ESMO大会报道的141例患者3年器官保留率为81%(试验组)vs 59%(对照组),对于肿瘤小于3cm的患者,3年器官保留率更高(97% vs 63%)。5年器官保留率与3年保持一致。长期疗效方面,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DFS均显示试验组更优,但OS无统计学差异。显然,对于T2-T3a/b,N0<3cm的患者,器官保留已不再是中彩票的小概率事件,而成为可实现的治疗目标,带来更好的耐受性和直肠功能。目前针对中位T3b/d<6cm的TNT+模式的TRESOR研究正在进行中。

总结

总结本次ESMO大会消化道肿瘤内容的更新,我们看到肠癌的治疗方向更加个体化、精准化和优化。靶向治疗前移、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治疗更加丰富多样(dMMR、BRAF、HER-2等),化疗方案的增强或减量,以及如何提升和优选器官保留人群等方面都有进展。小小的步伐便是一点点的前进。期待肠癌治疗走向更加精准的未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ari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