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在华东战场孟良崮战役中,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大胆突击,分割包围,硬是从国军重兵集团中将王牌部队整编74师挖出来,经两昼夜激战全部歼灭,歼敌3万余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取得了震动全局的重大胜利。后来,根据这场战役拍摄了电影《红日》并在全国热映,让整编74师和张灵甫的名字家喻户晓。
说到整编74师,其前身74军在抗战中打出了威名,苦战淞沪,喋血南京,血染万家岭,三战长沙,死守常德,辉煌上高,转战长衡,大捷雪峰山,几乎无役不与,卫国御侮,至少歼灭了数万日军。74军的突出战功使其脱颖而出,成为500多万国军中屈指可数的几支“攻击军”之一,由军委会直接掌握执行跨战区机动作战任务。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74军、5军、新1军、新6军、18军中,74军拔得头筹无可争议。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74军被特令进驻南京,成为拱卫首都的部队。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是对74军浴血奋战八年的褒奖,故此该部队又被称为“御林军”。就在驻防南京期间,74军高层进行了一番洗牌。
抗战结束后,国军进行了重新整编,预计将总兵力524万人削减到250万人,取消陆军的军级编制,以整编师为最大单位。部队进行如此重大整编,各军高层人事变动也就提上了日程。而74军作为“五大主力”之首,在这件事情上非常耐人寻味。
74军的老军长是黄埔一期生俞济时,后来调到老蒋身边任侍从室主任,是蒋的心腹嫡系。第二任军长是黄埔三期生王耀武,对打造74军出力巨大,在抗战中率部立下了卓越战功,也因此升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第三任军长是施中诚,出身保定军校,不是黄埔系统,资历虽深,但在74军中根基不稳。出于稳定这支王牌部队的考虑,军委会决定将施中诚调任第11绥靖区副司令。这样,74军军长便空了出来,成为令人眼红心热的肥缺。
首先考虑的是74军出身的副职军长,当时有两位,一个是黄埔一期的余程万,一个是黄埔四期的张灵甫。要论资历,余程万无疑深得多。论战功,余程万比张灵甫只强不弱。要是升余程万成为军长,本来也是顺理成章。无奈当初余程万在坚守常德的血战中最后关头突围而出,丢了开罗会议上老蒋的脸,尽管情有可原,但老蒋对他已有成见,掌握74军这样大的事情也就没了指望。
那么张灵甫就大有希望了吧?并没那么简单,这时又杀出了一匹黑马,就是100军军长李天霞。李天霞也是老74军出身,跟着王耀武时间很长,职务和战功当初还压了张灵甫一头。抗战中军委会颁发陆海空军武功状,李天霞率部多次榜上有名,为74军争光最多。只是王耀武为长久掌握74军有自己的算计,觉得李天霞为人轻俘浪漫,不如张灵甫踏实可靠,遂把李天霞排挤去了另一支主力部队100军。李天霞对74军有感情,内心当然无法平衡,得知74军军长出缺时,立即走了上层门路想竞争一下,以找回当初被排挤的面子。
这样,就有两拨人跑到老蒋面前摇唇鼓舌,分别为张灵甫和李天霞说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支持李天霞的是老蒋很早的亲信钱大钧,支持张灵甫的则是74军两任军长俞济时和王耀武。这些人都出自黄埔,钱大钧是教官,俞济时和王耀武是学生。双方分量相当,决定权就到了老蒋手中。
老蒋这个人在军事上算不上好手,但却颇为重视军人仪表和气节廉耻。李天霞的生活劣迹早在军中传开,而张灵甫则是标准的职业军人。老蒋经过权衡之后,决定钦点张灵甫接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警备司令。几个月后,74军整编为74师,张灵甫的职务也改为师长。
后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的时候,张灵甫和李天霞被分到一个作战集团,协同向鲁中进攻。这时李天霞就挟私报复,抛弃了己部承担掩护74师后路的任务,狠狠坑了张灵甫一把。华野六纵王必成部能够奇兵袭取垛庄,彻底断绝了74师撤退的希望,李天霞下令把防卫垛庄的部队撤走是重要原因。李天霞平时经常称张灵甫为“张飞”,一语成谶,张灵甫果然如张飞一样毁在了自己人手里。
本人的优质内容分享群招新,每年提供超过180篇党史军史原创文章,同步在公众号与内容群,并定期结集做成电子版再分享,现已形成“领袖将帅轶闻录“、”战火往事纵横谈“、”趣谈十大元帅十大将“、”趣谈少奇、小平、陈云、彭真、薄老、尚昆等老领导轶事“几大系列,并继续丰富和更新。入群后,除分享上述精品文章外,还可参加群友间的文史讨论,每周播出两次历史语音讲座,并可每年赠送超过100本精品文史电子书。相比于在公众号追单篇的付费文章,入群要更经济更划算,收获必定大于付出。有兴趣的网友可加微信137553832联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