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对越老山轮战期间的11月25日,我43军第2侦察大队1连进驻铳善,随后迅速组织调查询问,了解到越军每天都在西丢至11号界碑进行观察巡逻。
之后的12月1日,1连分别在1900高地、1626高地东南侧无名高地组织了2个观察组,对西丢实施观察。通过观察,掌握了越军的巡逻路线、时间和人数。在此基础上,大队参谋和连队干部决定在越沙八地区组织一次伏击巡逻之敌的捕俘战斗。
时间来到12月4日6时,1连按编的捕俘组、阻击组、接应组三个组的顺序从铳善出发,沿南侧小路向国境线接近。9时15分,捕俘组进至骑线点垭口,对前方进行仔细观察。10时20分,由工兵开路,该组按预定路线继续向伏击地区接近。
15时30分,捕俘组顺利到达伏击地区,选择了伏击位置,完成了伏击部署。
16时10分,3名越边民从我伏击位置5米处通过,由于我伪装巧妙,未暴露行动企图。16时55分,观察组在400米的位置上发现有4人穿苗族服装,背着篓,间隔5米,从西丢出来沿小路向沙八方向运动。我当时将其误判为是越方边民,使得捕俘组这头放松了警惕,没有提前做好战斗准备。(判断失误,失去了第一次机会)
18时50分,这4人接近我捕俘组位置50米时,我才发现前面1人持手枪,后面3人持冲锋枪。这时4人已距我较近,警惕性较高,我无法实施捕捉。连长根据其携带有雨衣、背篓等物,误判4人是前出设伏,决定在4人返回时再将其捕捉。(判断失误,失去了第二次机会)
18时55分,敌通过了我设伏位置,组长陈顺国令各小组调整伏击位置。由于我没有派出观察,加之天黑视度不良,没成想敌并非前出设伏而突然返回,在距我2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我的行动,即向我第3小组打来1个单发,致使陈新华右腿负伤。组长陈顺国迅速从一侧跃起,对准敌连续打去3个点射,当场击毙敌3名、伤敌1名。伤敌见势不妙,向1718高地逃窜。由于地形复杂、视度不良,加之陈新华负伤,我未能打扫战场。
19时07分,捕俘组迅速收拢人员,抢救伤员,在观察组掩护下,沿沙八小路向11号界碑组织撤离。20时30分,各组全部撤回国境。可惜的是,仅仅是右腿负伤的陈新华却因失血过多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