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历时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这是一次热带山岳丛林地形上的进攻战役,陆军步兵师作为战斗的核心力量,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胜利作出了最大的贡献。此次作战,解放军共有29个陆军师参战,其中野战军下辖陆军师27个,省级军区独立师2个。
打完仗统计战绩,歼敌最多的师既不是43军127师这样的老牌红军师,也不是在衡宝战役中腰斩钢7军的54军162师,也不是在对印反击战中威震敌胆的50军149师,而是此前没有什么显赫名声的55军163师。
163师作为军的主力师,担负了从友谊关方向出击,夺取同登、谅山地区的主攻任务。全师指战员在师长边贵祥、政委吴恩庆的指挥下,英勇顽强、连续奋战,胜利攻克越北重镇谅山市,造成了在战略上威逼河内的态势,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从2月17日至3月12日,163师共毙敌5293人,伤敌66人,俘敌38人,缴获坦克1辆,装甲车2辆,火炮64门,各种机枪195挺,各种步枪1036支,40火箭筒70具,各种枪弹上100万余发,各种炮弹16万余发。仅就击毙敌人一项,163师不仅在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独占鳌头,就是放到参战的9个野战军中去比,也足以超越43军(毙敌4991人)、42军(毙敌4605人)、54军(毙敌4265人)、14军(毙敌3875人)、11军(毙敌2826人)、50军(毙敌2128人)这6个军,排在41军之后,名列第四位。
1个师击毙的敌人,竟然超过了6个军,这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骄人战绩充分证明,163师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战术运用得当,既能打得猛也能打得巧。部队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根据越北地形特点和越军打法特点,灵活运用战术手段,从而将胜券稳操于手。
在作战之初,163师根据以往解放战争的经验,以大规模歼灭战为指导思想。但是真正和越军交手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打法和国民党军根本不是一回事。越军擅长利用所熟悉的山岳丛林和石山洞穴等有利条件与我军周旋。
在战斗中,每当正面作战失败后,就迅速化整为零,分散潜藏,利用洞穴、树丛等有利条件向我军打冷枪冷炮,或者利用夜暗结伙袭击、伏击我后续梯队和后方保障分队。第一阶段遭越军冷枪冷炮射击造成的伤亡占整个伤亡人数的36%。
163师及时地总结了经验教训,采取攻击与围剿相结合的战法,攻占一个地区,肃清一个地区的残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87团在攻打扣马山战斗中,当两翼穿插分队切断敌退路,正面攻击部队占领表面阵地后,迅速组织后续部队对钻入山洞、树丛中的越军,采取以小群对分散、围困对固守、搜剿对潜藏、伏击对偷袭的战术手段,逐山逐洞搜索、清剿,取得歼敌470余人的战果。进攻谅山时,炮兵阵地和后勤分队均配置在扣马山东北地区,没有发生被越军散兵游勇和特工人员袭击的情况。
越军在其所防守的坚固筑垒地域内,利用岩洞、坑道、水泥碉堡、A字型工事等筑成交叉、侧射、倒打火网,使我军不易接近和将其歼灭。163师在达成对敌合围之后,先采取佯攻和火力侦察等手段诱敌暴露目标,然后在火力掩护下,采取小分队加强40火箭筒、喷火器、直瞄火炮、坦克编成火力突击队,利用夜暗和有利地形,秘密接近、突然勇猛,连续突击,以神速的动作,迅速将其歼灭。
489团2、3营在攻打谅山城南文庙、428、391高地时,将坦克、152加榴炮、 85加农炮、高射炮,高射机枪,利用夜暗推进距敌300至400米处,以2到3门炮对敌一个洞口,突然开火,连续射击,步兵分队则小群多路,在炮火掩护下,以抵近射击、爆破、喷火等手段实施攻击。
不到一天,就攻占了越军所吹嘘的不可逾越的防线,歼敌248人, 缴获履带牵引车4辆、57和37高炮11门,高、重、轻机枪6挺,汽车2辆。击毁坦克装甲车各1辆、高射、重机枪8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