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式122毫米榴弹炮,全称为“1983年式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于1979年启动研发,1983年设计定型,计划替代当时大量装备的老式的54式和54-1式榴弹炮。
该炮口径122毫米,身管长3634毫米,炮管内有膛线36条,为右旋渐速,缠角范围在4°59′14″至9°4′23″之间,最大膛压264.8兆帕。83式榴弹炮采用三角形可展开大架,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了射击的稳定性。所用炮弹包括杀伤榴弹、增程弹、反装甲子母弹等多种弹药,火炮初速每秒618米,射速每分钟6-8发,最大射程15600米,最小射程3750米,直射距离可达1000米。
该炮装备部队后,主要用来杀伤有生力量,爆破野战工事,支援步兵和坦克的战斗行动,对战斗火器和辎重车辆进行压制和歼灭射击,还可以在地雷区开辟通路。
1984年,83式122榴弹炮参加了国庆35周年的阅兵,并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了我军,该炮还出口了170多门装备斯里兰卡等国。
本来,83式榴弹炮是准备在南疆前线两山轮战中一试身手的,毕竟这款火炮拥有较长的炮管,不仅保证了炮弹的稳定飞行,还提高了炮弹的穿透力,使其在面对坚固目标时具有更强的破坏力;而且其强大的动力性能使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确保了其战场生存能力。
但是,由于设计时间短,火炮自身在设计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可靠性测试。炮兵使用发现83式不如54式皮实耐用,甚至还出现过火炮自动击发的问题,导致重新修改设计。因此83式122毫米榴弹炮也就没有能够在随后的轮战中发挥作用,最终也导致这型火炮在我军的装备数量并不算多,没有大规模的列装。
除了上述的技术原因,还有另外两个层面也导致83式没能大规模列装。
第一,当时正值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处在转型时刻,国家减少国防支出,炮兵部队也就无力大量换装
其次,1985年,我国从其他渠道弄来了苏制D-30榴弹炮,经过测试后发现该型火炮性能全面优于83式,之后,军工开始仿制。到了90年代,D-30的自用版96式正式列装部队。而83式榴弹炮则成为匆匆过客,很快就退出了现役。
如今,在一些二线部队或者预备役里,可能还会见到这型榴弹炮。在一些公园里也可以看到83式122毫米榴弹炮。
虽然83式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它毕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牵引式榴弹炮,在中国的炮兵发展史册上,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