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真实牺牲人数,军队的伤亡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文摘   2024-11-23 16:38   山东  

绝大多数人在谈到和战争、打仗的有关话题的时候,往往首先关注交战双方的人员伤亡情况,我们自身有多少伤亡?又消灭了多少敌人?而且还经常把伤亡数据的对比作为判断作战胜负的标准。这样的反应很正常,因为人是最可宝贵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

可是在战场上,伤亡人数就作战本身而言或者是交战各方而言,并不是值得关注的首要问题。能否实现作战目的,能否完成作战任务,这才是作为一名指挥员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才是判断输赢的唯一标准!

决定辽沈战役成败的塔山阻击战打到关键时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说过的一句名言,有军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粟裕在总结黄桥战役的经验教训时也着重指出:“特别在战斗没有结束的时候,各部队经常报告伤亡,这是表示他的心已经软了,是削弱战斗力、动摇决心的行为,以后要绝对禁止,战斗未结束,不准报告伤亡数目。


历来以谋略见长,以计算闻名,以指挥艺术高超著称的林彪和粟裕能说出这样的硬话,也是形象地诠释了另外一句军事名言:慈不掌兵。打仗是钢铁的较量,同时也是人命的较量,伤亡难以避免,代价总要付出。作为一名指挥员,要是过于关注部属的伤亡,就容易动摇既定决心,就有可能因此给作战、给部队带来无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注意,上面的论述并不是说伤亡不重要,而是说伤亡不是战争的首要问题,更不是判断作战胜负的标准,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


伤亡对于指挥员来讲,关系到切实掌握自身实力,关系到敌我兵力的对比计算,这是定下决心的基础之一;对于每一名干部战士以及他们的家属来讲,这是不能重来的宝贵生命;对于研究军事和爱好军事的人来讲,这是应该准确把握的基本概念。


在军队里面,从严谨的学术意义上讲,从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角度出发,在进行人员减少相关数据的统计时,使用得更多的是减员这个名词,而不是伤亡。减员是一个卫生勤务领域的专业术语。


卫生勤务是军队后方专业勤务之一,其基本任务是增进军队成员健康、增强部队战斗力,对保障军队完成作战、训练和其他任务与鼓舞士气等,具有重要作用。其基本概念则是:军队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资源等为其成员健康服务的专业组织与工作,简称“卫勤”。


军队参战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作战能力而离开部队,从而导致部队人员减少,称为减员。减员具体分为两类,即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这二者之和称为总减员。


战斗减员是指参战人员在作战行动中发生的减员,主要包括阵亡、战伤减员、被俘和失踪;非战斗减员是指与敌人武器杀伤和实施战斗无直接关系发生的减员,主要包括疾病减员、非战斗外伤减员和意外死亡。需要卫勤部门进行医疗后送的伤病员,称为卫生减员,主要包括战伤减员、疾病减员和非战斗外伤减员。


通过上述概念可知,我们平时所说的伤亡,是指战斗减员大类中的阵亡和战伤减员,这两项构成了减员的主要部分。下面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一个军和一个师的减员统计实例。



历来备受关注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减员情况则如下表(总后勤部卫生部制作)所示:


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志愿军从入朝参战到停战协定签署,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期间,一共死亡148973人。这和近期公布的197653名烈士这个数据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有的人就以此为依据,声称部队刻意隐瞒牺牲人数,这其实是不清楚具体情况,不区分基本概念的无端指责!

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的统计口径和部队不一样!总后勤部只统计战争期间有军籍的志愿军官兵,而近期的统计里面包括了地方支前牺牲人员以及停战后牺牲的指战员。抗美援朝纪念馆负责人说得很清楚:“我们也认为,只要是在朝鲜战场上为国牺牲,不管是阵亡还是伤重不治,是战士还是非战士,都应该统一认为是抗美援朝烈士。

抗美援朝烈士和志愿军烈士是不是一个概念?你要是讨论志愿军的伤亡,能把没有军籍的地方人员也算进来?


烽火南疆铸军魂
1979年,中越开战,1989年战争结束,十年南疆烽火,有上万中华好儿女埋葬在红土地下,作为一名参战老兵,我参加了1979年、1984年的对越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激烈,残酷,我愿意用严谨翔实的文字带你回溯那段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