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中国高估国外,这个误判急需矫正

文化   2024-12-30 23:32   北京  
这一篇是今晚21点之后临时写的,今晚原本要发的感觉有些问题,需要再琢磨下,感兴趣的可以看下次条。
小镇在公众号分享文章已经5年多了,写了不少中国科技和产业进展的文章,也提供了明确的论据,但有相当一部分留言表示根本不信。比如昨天在《巨坑不知深浅,那就让美国先试试》提到在预警机核心的雷达领域,世界公认中国领先美国1-2代。

就有读者难以置信,留言说“越来越像地摊文了,什么都张口就来”,还反驳说“(如果这么先进),为什么连佩洛西飞台湾的飞机都找不到”,还要求小镇拿出美国报告的原文来。

首先,美国报告的原文肯定是不能公开发的,作为自媒体需要搞清楚边界。
但这种基本常识,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报告原文,基本事实就摆在那里。美国准备替代E-3的下一代预警机还处于研制阶段,计划拿澳大利亚的E7预警机改装升级,计划升级为氮化镓数字阵列,原本计划首批两架2027年交付,但现在已经延期了,毕竟负责升级研发和制造的是波音,波音现在都啥样了,就不必赘述了。

目前美军主力预警机仍然是E-3,仍然是极为落后的机械扫描。毕竟已经几十年了,早期还是脉冲多普勒,后期才升级为无源相控阵雷达,但就算升级后相比中国也落后很多了,扫描速度慢、精度差,而且对隐身目标探索能力非常弱。
目前认为从无源相控阵雷达往上,升级阶段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数字阵列雷达、共形阵列雷达。

为什么美国现役主力预警机才是机械扫描雷达,但国际却有了之后三个阶段的升级路线?

原因很简单,中国。

2007年定型的中国空警-2000,2012年首飞的空警-500,对应有源相控阵雷达、数字阵列雷达两个阶段,也就是常说的第二代、第三代预警机,而且目前055、J20也已经升级到数字阵列。早在2018年JY-300无人预警机就实现了雷达天线与无人机的一体化,这被认为是共形阵列典型标志,这一款也是全球首款无人预警机。

其实这时候中国已经领先美国不止两代了。

而最近被网上称为“空警-3000”的,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任何官方证实,也未必是这个代号。但目前国外普遍相信新的预警机肯定更进一步,主流推测是升级为第四代共形阵列雷达,这就比美国现役预警机领先三代了。当然考虑到美国目前E-7已经在研制中,所以就保守点,领先1-2代,1代还是2代,以E-7交付为分界。

之所以这么分界,与一个关键材料有关,那就是“氮化镓”。美国之所以在数字阵列雷达上被长期卡住,核心还是在氮化镓上。

以上是小镇作为一个雷达领域的业余爱好者,通过公开论文等得出的简单结论,学术上肯定不严谨,仅作为一般科普,还请这方面的专家和从业者指正。

其实中国雷达领先美国这太正常了,因为需求不一样。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面对极为强大的美国空军,尤其1997年F22首飞,中国迫切需要能够有效发现隐身战机的雷达,投入了大量资源优先研究。而美国没有必要去反隐形,也不担心被其他大国攻击,2001年开始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反恐,反恐需要什么先进雷达吗?E-3都超标了。

而后来随着中国技术积累、产业爆发,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等到中国2011年J-20首飞,美国突然有了反隐身的需求,才开始投入,但这时候美国去制造业化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雷达这种长期不被重视的领域,人才早就凋零了,相关产业更是没有积累。
再次强调,负责研发和生产是波音。那个两名宇航员8天出差被迫延长到9个月以上、屡屡爆发严重事故、资不抵债的波音。

中国雷达领先美国到底几代,这个暂且放一边,反正领先优势极大。

这本应该是常识,所谓常识就是在某个领域只需要花一点时间了解,就能够知道的东西。但小镇仍然理解开头这位读者无法相信,因为就算是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本科生乃至硕士生,很多仍然认为中国在这个领域很落后,认为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遥遥领先。

这个领域就是氮化镓及其应用。
氮化镓被公认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另一个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代表是碳化硅。这个就不多科普了,只谈下为什么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也会认为中国落后,甚至包括211的大学生。

原因很简单:高校教材更新滞后,而中国这几年进步太快,大多数相关专业的大学老师,尤其是跟本科生、硕士生打交道的,对技术和行业认知更新远远落后于实际。
或者老师本人是清楚变化的,但是教学并不用心,备好课后好几年不变,更甚至有一些对中国科技和产业有着极深的偏见,始终认为中国人不行、美国才先进。

此外,大学老师社会地位比较高、交流的圈子也比较固定,周围人一般也不会违逆老师,不可能指出老师认知的不足。再加上信息茧房和自己主观上不相信中国技术突破的报道,于是就形成了固定思维。

所以哪怕211最直接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不了解也很正常,尤其是当他们打开教科书,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课本、参考书都在说中国在氮化镓领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2020年出版的《氮化镓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这本书介绍是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书,属于相对比较新的了。毕竟2014年氮化镓充电芯片才刚刚问世,一本教科书从编写、审核到最终刊印,用两三年时间很正常。

往前推这本书写的时候可能是2018年或者更早,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这本书前言部分明确说“目前,国内关于氮化镓基半导体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亦或者作者写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中国实践,毕竟新领域的研发主要靠企业,高校差的太多、太远。

也就不难理解作者认为这本书可以“促进国内氮化镓器件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提高国产化电力电子装置的整体性能”,其实2020年的时候,就已经远远偏离了中国科研和产业一线,当然作为基本介绍讲给本科生还是可以的,但需要授课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这几年中国的突飞猛进。

事实上,2018年中国品牌安克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氮化镓充电器。不要瞧不起充电器,小到手机,大到汽车、轨道交通等大型电网设备,都需要充电器,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基础设备。

如果瞧不起区区氮化镓手机充电器,那不妨想想,为什么西方一直拿不出来能够跟中国竞争的小小充电器呢?

不过认为外国领先倒也不奇怪,比如这家安克,就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国外品牌。
对应的英文品牌名“Anker”,2011年在美国加州创建,但是品牌所属公司“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于长沙高新区,是典型的中国创新科技公司,202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有意思的是2021年才在中国首次举办年度发布会,之前一直在北美等海外市场召开。

有很多领域,中国在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比如农业无人机在2018年还不怎么拿得出手,当年6月国内才推出第一个农业无人机行业标准,这一年也被认为国产植保无人机爆发元年,之后进步速度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说到这又得跟昨天《巨坑不知深浅,那就让美国先试试》一样“感谢”下美国,绝不允许中国有任何弱点,从2018年开始硬是逼着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跨越,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难以相信原来突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所以现在中国人根本瞧不起“买不如造”,坚定独立自主。
其实按照中国2015年制定的2025年目标,原计划才达到日韩水平,谁成想,实际目标直接换成了美国,美国自己都承认在规划的多数领域,中国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

只有等在校生成为博士,而且是真正研究氮化镓为代表的电力电子领域,亦或者毕业后去行业靠前水平的企业工作,这才能真正了解到中国当前的真正进展,但大概率不是最尖端的。

氮化镓的应用,无非军民两个方向,民用普通人最熟悉的就是手机等充电器,更大的电力设备就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接触;至于军事国防,就更接触不到了,也只能从一些公开的信息中知道一些进展,比如开头说的预警机和雷达。

在当前中国,除了少数高端的高校团队,中国科研的主力军是企业和研究机构,学校本就是与社会脱节的,能写进课本的必然是基本成熟的东西,成熟就意味着已经落后了,也只有到了博士才不用现成的教材。

在科技进步缓慢的时候也就罢了,在当下科技突飞猛进,尤其是进步最迅猛的中国,教科书的脱节就更严重了。

所以,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如果只看教材、听老师讲,都未必知道中国实情,反而会被误导,更何况普通人。所以不知道也无妨,看到有人说了以后,且慢急着否定,自己去查证下。

骄傲自大绝不可取,但妄自菲薄也不可以,所谓客观,就是要勇于承认不足,更要敢于承认领先。

其他文章推荐

■  在理想与现实的摩擦中,决策思路重新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依托天然气体系,2025年氢能将加速发展

■  巨坑不知深浅,那就让美国先试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