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侥幸,让国家失望,是要付出代价的

文化   2025-01-03 23:28   北京  

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启动了对平台经济的严厉整顿。市监总局在2021年1月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工作部署,既第二项“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之后发生的事情都比较了解了,蚂蚁、滴滴、教培等一个接一个。

因为客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到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弱化整顿,2021年底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对当年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成绩进行了总结,高度肯定这项工作,但没有提出新一年继续加强的工作部署。一般这种表态就意味着告一段落,意味着政策方向开始转变。

到了2022年,平台企业在应对危急的时候表现很好,相关整顿表述继续弱化,开始将重心转为鼓励平台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尤其到了2023年1月再次召开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要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尤其最后一项,寄予了平台企业更大的期待。当时小镇还专门写了《平台:大国独有的剑与盾》,谈平台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性。

很多人以为针对平台企业的整顿过去了,以后马照跑、舞照跳。

其实不然,平台经济存在的无序扩张、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等问题仍然存在。比如网暴、水军、信息茧房、杀熟、恶性价格战、偷税漏税等等问题并没有根治,而随着上一轮整顿渐渐远去,一些企业又开始管不住自己了。

就在2024年11月,首富钟睒睒炮轰平台经济两大顽疾。
一是指责互利网平台搞恶性价格战,某些互联网平台导致价格体系持续下滑,对中国品牌和产业造成巨大伤害,导致劣质驱逐良币;
二是谈及个人遭受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指责平台算法推动的舆论失衡,认为那些骂他的人也是算法的受害者。

上述这些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2023年7月首次举行了平台企业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前,对蚂蚁的罚款突然落地,宣告对2020年末启动的第一轮互联网平台整治的结束。

但真的结束了吗?

并不是,最多只是中场休息,仅仅是宣告性质,并没有进行实质的政策改变,而且需要注意就连2023年初提到的“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也不怎么提了,甚至就连“平台经济”在高层会议、文件中提到的频率也在下降,长达一年多没有专门讨论平台经济,只是作为其他工作的一部分,要求进行配合或者改革。

比如2023年10月在浙江调研数字产业,要求平台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2024年2月的中财委第四次会议,让平台经济参与打造物流新模式,而且平台经济还是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一并提出;等到了2024年7月,只谈了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开始提出“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和“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拉长时间,从高层会议、文件来看,对平台经济的期待持续下降,监管重新受到重视。

尤其到了2024年11月国常会,时隔一年多终于专门研究平台经济,主题是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关工作。
但注意看具体报道,对平台经济的定位相比2023年初大幅下降,主要是强调就业,比如开头说“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最后说“要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线上消费投诉公示、消费后评价等制度,指导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更好发挥平台经济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

开头和结尾都是就业,中间虽然也提了创新、发展等,但相比就业明显是次要的。再对比下2023年初的三大并行期待“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国际竞争直接没了,也不是“引领发展”了,而是“事关发展”,重点放在了“规范经营、有序竞争、提升质量”“促进各方主体互利共赢”。

好好对比下2023年第一阶段整顿结束以及2024年11月国常会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定位,这是很明确的信号。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2023年以来,互联网平台的表现让国家有些失望
当然2020年底启动的专项整顿已经结束了,以后就进入了常态化,但进入常态化不代表监管没了,仅仅意味着不会再有过去的鼎立支持,也不会有各部门都参与的严厉打击。

至于平台经济以后怎么走,关键在于平台自己如何选择。

对于2024年11月重点强调平台的促进就业功能。有两种解读:一是国家特别关注就业,认为平台经济可以在就业领域发挥更高的作用,这是对平台提出的更高要求;二是对平台很失望,其他两件事做的不好,那起码把平台一直号称的“创造就业”做好吧?

自互联网平台诞生以来,无论是要扶持还是避免监管和处罚,任何大小平台重点强调的都是就业。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下2021年各平台的宣传文稿,有途径的可以看看当时各平台向相关部门提交的报告,就业一定是核心。

潜台词是,如果整顿、处罚平台企业,会导致多少人失业。
平台经济的确创造了海量就业,但净增就业是正还是负呢?

这里要引用下京东刘强东多年前的培训讲话,他认为电商没有给国家额外创造一个就业,相反造成了大量失业。而之所以感觉不到电商带来的失业,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网上报道的大学生网上创业致富的报道,没有看到各个县城原来租门脸卖货的那一大批人的失业。这批人往往是没考上大学的或者高中没毕业的低学历的年轻人。

当然,刘强东的这段话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了,当年电商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由于平台收取巨额推流费用等,导致线上流量成本已经开始高于线下,出现了商业从网络向线下回流。

提刘强东多年前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平台经济并不必然会增加就业,关键还是要取决于平台到底准备怎么做。比如经常被讨论的“算法压榨”等问题,如果一个平台只追求利润最大化,无限压榨劳动者,这不是国家想要看到的。

2024年11月会议的主题是“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发展的前提是健康。针对健康发展问题,也明确提出了两点:一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二是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这两点问题也跟钟睒睒在同月炮轰的两大问题对应上了。

小镇昨天《2025年:穿越阴霾,曙光将现》谈到了,2025年当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至少房地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而且国家也成功应对了2024年的国际环境突变,2025年特朗普上台,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可能集中力量针对中国,因此2025年的重心转向国内。

这就意味着此前因为客观原因暂缓的重要工作,可以重新启动了。

加强平台监管就是其中之一。

小镇跟互联网平台交流颇多,2023年初以后,明显感觉各家企业开始重新意气风发了,似乎觉得监管真的过去了。

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就算在2023年,国家对平台经济的看法仍然很谨慎,这也体现在2023年7月首次举办的平台企业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报道邀请了14家企业,其中5家其实是工业互联网企业,剩下的才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消费互联网企业,后者才是传统认为的“平台企业”。

注意工业互联网不是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一般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而平台企业特指提供平台服务的企业,一般认为是消费互联网企业。而且在社会和民众心里,提到平台企业能够联想到的也基本是互联网巨头们,底层逻辑跟工业互联网差别极大。

首次平台企业座谈会,却邀请了本质不属于平台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这看起来是表现消费与工业互联网并重,但也可以理解为,支持平台经济仍然需要思量,才需要拉着一定正确的工业互联网一起。

但还是要注意,2023年7月那会,对互联网巨头期待还是很高的。

只是后来确实失望了。

于是,202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在11月国常会、12月经济工作会议基础上,明确释放了加强平台经济监管的信号。
一共部署了十项工作,有一项指向平台经济监管,也就是“第五项:促进平台经济领域各方主体互利共赢。促进平台规则公平透明,净化直播电商行业生态。

其他部分也可能与平台经济有关,包括“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过,除了“促进平台经济领域各方主体互利共赢”,其他的也未必会把平台企业作为重点对象,还是要看接下来平台企业的表现,如果能够自查自纠,积极向善,真正做好国家期望的促进就业的核心任务,那也没必要惩治。

现在有的企业已经开始自我调整,但有的仍然执迷不悟。

心存侥幸,让国家失望,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他文章推荐

■  在理想与现实的摩擦中,决策思路重新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低估中国高估国外,这个误判急需矫正

■  2025年:穿越阴霾,曙光将现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