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陆教授|“科技引领血液病创新发展”-《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ITP诊疗详解

健康   2024-11-08 22:45   中国  

前言

罗普司亭作为全球首款长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目前已获批用于既往治疗(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治疗)反应不佳的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和儿童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不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以及作为急性放射综合征(ARS)造血综合征的应急药物。同时,罗普司亭在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患者中亦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且耐受性良好。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罗普司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和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结合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和临床实践,制定了《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于近期正式发布。在《共识》发布之际,正值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血液会议,CCMTV血液频道特邀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详细介绍本《共识》,赵东陆教授是本次大会的报告专家,同时也是本《共识》的执笔者。














CCMTV临床频道

近期《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您作为该共识的执笔专家,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之一,能否谈谈这一《共识》的亮点有哪些?

赵东陆 教授    

作为《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的参与者之一,很高兴该《共识》正式发布。


基于我个人对《共识》的理解,我认为本《共识》最大的亮点是为罗普司亭的应用提供了全面、权威的用药指导。罗普司亭是全球首个上市的新一代拟肽类、长效TPO-RA,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不同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中得到证实,并已被多个国家或地区获批用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急性放射综合征(ARS)、免疫抑制治疗(IST)、反应不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本《共识》详细阐述了罗普司亭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临时应用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该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共识》除对罗普司亭的应用指南,其另一大亮点是:可为罗普司亭生物类似物---罗普司亭N01临床用药提供规范性指南。2022 年 3 月,国内研发的首个罗普司亭生物类似物——罗普司亭 N01 的上市申请获得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罗普司亭 N01 具有与罗普司亭原研药相似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其上市有望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除上述所述之外,本《共识》凝聚了多位专家的心血。鉴于目前国内尚无指导罗普司亭应用的规范性文件。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牵头,王建祥、吴德沛、胡豫、侯明、赵维莅、张晓辉担任主审专家,沈志祥、于金明、樊嘉、黄晓军、徐瑞华担任顾问团,马军、朱军、秦叔逵、李进担任专家组组长,共汇集了全国六十多位临床专家参与制定本《共识》。多位来自血液肿瘤、肿瘤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就罗普司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用药经验就其临床应用给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罗普司亭提供规范指导,造福更多患者。


CCMTV临床频道

罗普司亭作为全球首个上市治疗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新一代拟肽类药物,《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作为其指导性文件,能否请您介绍下《共识》中罗普司亭适应证,以及在患者治疗的推荐应用是怎样的?

赵东陆 教授    

《共识》介绍了罗普司亭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证,即对其他治疗(如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反应不佳的成人(≥18 岁)慢性ITP,仅用于因Plt 减少和临床条件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 ITP 患者,不应将 Plt 恢复至正常水平作为治疗目的。


关于罗普司亭在 ITP 患者中的应用方面,本《共识》肯定了罗普司亭可作为成人和儿童 ITP 患者二线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儿童 ITP 患者和持续性或新诊断ITP成人患者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方案与慢性成人ITP患者相同。


《共识》还介绍了罗普司亭的药物调整方案,即若患者的 Plt 稳定在 50~100×109/L 以上超过 6~12 个月可尝试减停 TPO⁃RA。也可在 2~3 个月内通过周期性降低用药剂量至最低可用剂量进行逐步减停,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出血史和创伤风险,有无使用抗凝药物或血小板抑制剂,既往 3~6 个月有无接受紧急治疗以及增加其他 TPO⁃RA 或罗普司亭剂量。


《共识》还强调了罗普司亭药物调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即减停过程中应至少每周 1 次监测 Plt,停药后应监测 Plt 在 2 周以上。


CCMTV临床频道

《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作为罗普司亭的权威临床指导文件,能否请您展开说说其对罗普司亭临床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及处理给予了哪些建议?

赵东陆 教授    

罗普司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罕见发生血栓形成、 骨髓纤维化等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


本《公识》介绍了罗普司亭常见不良反应为38%头痛、34%鼻咽炎、32%疲乏、31%意识模糊、26%上呼吸道感染、25%腹泻 和25%鼻衄,且大多数为轻中度。同时,在已接受脾切除的 ITP 患者中, 不良事件风险并未增加。


同时,本《共识》强调了Plt 高于正常范围上限理论上可能存在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风险。临床研究显示,罗普司亭组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且这些患者既往均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因此,若患者存在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遗传性危险因素[如凝血因子 V Leiden 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危险因素[如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抗磷脂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史、高龄、长期卧床、恶性肿瘤、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手术/创伤、肥胖及吸烟),为降低血栓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应严格遵循罗普司亭的剂量调整方法。


本《共识》提示TPO-RA 可能增加骨髓中网硬蛋白纤维化的风险,但目前尚不确定该风险是否与罗普司亭相关。关于上述不良事件,《共识》的处理建议是:在罗普司亭治疗前和治疗期间使用外周血涂片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细胞形态学异常。若罗普司亭治疗失效且外周血涂片异常,应停用罗普司亭并进行体格检查,同时考虑对网硬蛋白进行骨髓活检。


此外,在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若停用罗普司亭,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本《共识》的处理方法是:患者在停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Plt 降低,以避免出血,包括停止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中和抗凝或血小板支持。


专家介绍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恶性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

参考文献:

1、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白血病·淋巴瘤,2024

CCMTV血液频道
血液科医生学习、交流园地,血液科最新资讯、精彩手术、病例讨论、专家讲课视频集中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