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血液肿瘤的治疗更加多元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情况,但治疗常并发血液学不良反应,如CTIT等。CTIT包括临床常见的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也包括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CTIT会延长治疗周期和降低治疗强度,可能导致疗效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甚至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治疗期间的CTIT管理至关重要。
血液肿瘤患者的合理、规范化的防治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策略包括输注血小板和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主要包括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以及新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rhIL-11和rhTPO在提升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已展现出一定的疗效,并获得指南的推荐。然而两种药物给药方式均为皮下注射,患者使用不便,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院外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安全性上,rhIL-11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其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心悸。rhTPO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但的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计数过度增加并诱发血栓形成。血液肿瘤的治疗模式日新月异,CTIT管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CTIT的管理需要更多的新型的治疗手段,TPO-RA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既往,CTIT患者主要是输血、传统注射药物治疗,经济负担重,生活质量并不高。新型的TPO-RA药物的出现带给患者新的选择和希望。TPO-RA类药物既往在血小板减少领域表现优异,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使用方便、耐受性好等优势,其中海曲泊帕在CTIT中的探索初步验证了其疗效。
海曲泊帕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小分子TPO-RA,具有非肽类、无免疫原性、不影响内源性TPO与TPO受体结合等优势,是2024版《CSCO CTIT指南》中唯一获得Ⅱ级推荐的TPO-RA。CTIT的预防是目前临床的关注热点,CTIT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针对上一个周期已经发生CTIT的患者,目的是保证治疗按时足量进行。在CTIT的二级预防中,指南建议,当下一化疗周期存在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x109/L或上一化疗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但<75×109/L时,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采用海曲泊帕二级预防(2A类)。
且海曲泊帕为口服,院外用药便捷,助力CTIT的全程管理。2024CSCO指南重视院外管理,新增了院外管理与合理用药。指南指出,院外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值,血小板计数异常时回院复诊。患者院外自觉有异常,可能有血栓症状表现,例如下肢肿胀、疼痛、沉重感、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安等,或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回院检查处理。相信未来随着更多药物获批CTIT适应症,将为更多的CTIT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治疗选择。
赵邢力 教授
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白血病分会委员
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委员
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学会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血液病综合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美国洛杉矶City of Hope国家医疗中心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系统肿瘤的常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沿免疫靶向治疗
荟萃名家 聚焦临床
欢迎关注CCMTV·血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