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脸谱——民国语文

美食   2024-11-23 20:00   河北  


题解

文章在写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运用记叙抒情手法,造成杂文小品文笔调优雅清丽、描写生动、巧喻联珠、情韵悠长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小处着眼,大处落笔,纵横生发,笔触恣肆,却颇有絮语散文的特色,给人们一种沉静的感觉。

脸谱


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也不是麻衣相法里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之类。我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旧戏脸谱和麻衣相法的脸谱,乃是一些聪明人从无数活人脸中归纳出来的几个类型公式,都是第二手的资料,可以不管。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我们不能不叹服人类创造者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窍,但是部位配合,变化无穷,比七巧板复杂多了。对于什么事都讲究“统一”、“标准化”的人,看见人的脸如此复杂离奇,恐怕也无法训练改造,只好由它自然发展!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翻出来的,一律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准,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然甚为壮观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象的。
人的脸究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否则也就无所谓谱。就粗浅的经验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霾。
假如在可能范围之内,努力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挂出一颗微笑,自己费力不多,而给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这人生更值得留恋一些。我永不能忘记那永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颗微笑,那是永恒的象征。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那也并不是理想的事,除了给“婴儿自己药片”作商标之外,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不过赤子之天真,如果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这张脸对于人类的幸福是有贡献的。
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姸媸无关。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上面漾着充沛的活力,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是光,还有热,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希望、欢欣。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如果恹恹无生气,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待了。
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
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
“杰克博士与海德先生”①(Dr.Jekyllandlhr.Hde)那不是寓言。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属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尽!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不要以为脸是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可以负责的。
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不必一定都是颜如渥丹,但是大概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喜欢的。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人们多半不体会自己的脸对于别人发生多大的影响。
脸是到处都有的。
在送殡的行列中偶然发现的哭脸,作讣闻纸色,眼睛肿得桃儿似的,固然难看。
一行行的囚首垢面的人,如稻草人,如丧家犬,脸上作黄蜡色,像是才从牢狱里出来,又像是要到牢狱里去,凸着两只没有神的大眼睛,看着也令人心酸。
还有一大群心地不够薄脸皮不够厚的人,满脸泛着平价米色,嘴角上也许还沾着一点平价油,身穿着一件平价布,一脸的愁苦,没有一丝的笑容,这样的脸是颇令人不快的。
但是这些贫病愁苦的脸、还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因为只是消极的令人心里堵得慌,而且稍微增加一些营养(如肉糜之类)或改善一些环境,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
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般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那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
遇见这样的人,我就觉到惶惑:这个人是不是昨天赌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或是接连着腹泄了三天,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闵凶,否则何以乖戾至此,连一张脸的常态都不能维持了呢?(完)
阅读延伸:《骂人的艺术》、《雅舍谈吃》

注解

1.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出生于北京。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代表作《浪漫的与古典的》和《文学的纪律》两本文艺批评专著。
2.《脸谱》被胡适收入《民国语文》,《民国语文》,分为《公民》、《新知》、《文学》三个部分,所选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名家的典范传世作品,如胡适、鲁迅、孙中山、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梁实秋、林语堂、费孝通、任鸿隽、朱自清、张恨水等,由胡适编辑,并在每篇文前进行题解。
3.封面图片来自网络,特致谢。

民国大师国文课已发推文链接    

鲁迅:聪明人与傻子和奴才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蔡元培:自由与放纵  

孙中山:立志做大事

罗家伦:道德的勇气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梁启超:人生的目的何在

蒋梦麟:故都的回忆 

张恨水:雾之美

鲁迅: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

王国维:词的境界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曾国藩:求阕斋日记   

俞平伯: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赵元任: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闻一多:庄子    

冰心:祝你奋斗到底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周作人:苦雨斋一周   

杜昌丁:藏行纪程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林纾:与蔡孑民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陈西滢:蔡先生的回忆

张荫麟:孔子的人格       

王了一:请客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刘师培:辞赋之渊源              

梁漱溟:东西人教育不同

林语堂:中国的国民性       

钱穆:中华民族的克难精神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任鸿隽:科学的头脑

周作人:新知

梁实秋:旧

沈从文:辰州途中

周作人: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之五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罗家伦:运动家的风度

梁启超(演讲):“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

朱光潜(书信):谈动

李石岑(演讲):青年与我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

夏丏尊: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潘大道:为什么要爱国

鲁迅:最先与最后

丰子恺:邻人



呓语书时光
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