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logist Link
链接 · 交流 · 合作
前 言
近年来,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深入开展癌症防治专项行动,不断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及全民肿瘤防治意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2024年10月27日,由北京利霖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2024)中国肿瘤防治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虞永峰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陆 舜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开场致辞。
以下是精彩内容回顾。
第一位讲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陆舜教授,分享的专题为“从主要研究者的视野看如何做中国肺癌的注册研究”。陆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肺癌的治疗和进展,接着列举了上海市胸科医院牵头完成的肺癌适应症相关研究。
陆教授从三个阶段进行了逐步的研究展示,第一阶段是“设计雷同,小修小补”,介绍了阿美乐临床试验研究,此研究细分肺癌分子亚型,扩大精准治疗适应人群,提高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得到了国际学者的高度认可,建立了中国肺癌精准诊疗“新模式,新标准”;第二阶段是“同一机制,创新设计”,全球首创肺癌免疫治疗新模式—晚期肺癌EGFR-TKI耐药人群Orient-31研究、新模式NEOTORCH研究:开启围术期免疫治疗“3+1+13”,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获益;第三阶段是“新靶点认识,国际同步创新”,赛沃替尼治疗我国MET外显子14跳变NSCLC的II期研究、奥希替尼与赛沃替尼联合治疗奥希替尼耐药伴MET扩增/过表达NSCLC的全球注册研究。他指出肺癌研究仍面临着新的挑战,仍需继续探索。
第二位讲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方 勇教授,分享的专题为“早期肺癌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
方教授从“早期NSCLC围手术期治疗现状、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模式探索、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指出肺癌手术治疗已得到长足发展,但早中期患者的预后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免疫治疗打开了围手术期NSCLC治疗的新格局。方教授介绍了肺癌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并作总结,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围手术期中的价值被深入挖掘。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已进入免疫时代,阿替利珠单抗率先公布阳性结果,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早期NSCLC辅助治疗的免疫疗法。免疫新辅助治疗数据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NSCLC的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模式;早期NSCLC免疫围手术期治疗仍有问题需要更多探索,阿替利珠单抗具有安全性优势和截至当前唯一5年OS数据优势,期待未来早肺免疫更多的结果报道。
第三位讲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董晓荣教授,分享的专题为“NSCLC免疫治疗耐药策略探索”。
董教授从“NSCLC免疫治疗耐药定义与机制解析、NSCLC免疫治疗耐药新靶点及新联合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指出IO-based方案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一线NSCLC标准治疗且给患者带来了反复验证的长生存获益,目前指南推荐的二线治疗以化疗、免疫单药为主,选择不多且获益有限,因此对于免疫治疗耐药的探索急迫且重要。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错综复杂且动态变化,目前对于耐药机制的探索始终与临床实践有差距,未来应该加大对于机制探索的投入。目前已有系统耐药之后的药物研究进展,包括ADC、抗血管生成药物等,但是喜忧参半,未来需要更多数据告诉我们答案。
第四位讲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赵伟新教授,分享的专题为“小细胞肺癌放疗+化免治疗前沿进展”。
赵教授首先介绍了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后通过相关研究介绍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他指出放疗仍在SCLC初始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免疫联合放疗成为探索热点;免疫+化疗作为ES-SCLC标准1L治疗,免疫治疗在SCLC中的疗效启动及持续仍有待改善。免疫化疗+放疗的诸多研究以II期研究为主,包括放疗巩固、同步放疗、LDRT等多种模式,最佳方案及最佳顺序仍有待进一步探索;CCRT作为不可切除LS-SCLC的标准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有进一步提高疗效趋势。
第五位讲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项 轶教授,分享的专题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新进展”。
项教授从“建立标准:一线免疫+化疗从Ⅲ期研究到真实世界、持续探索:一线免疫+化疗±放疗/抗血管的多模式、新药赋能:靶向DLL3、B7H3、SSTR、FucGM1”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她通过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讲解,里程碑研究IMpower133,拥有SCLC 免疫治疗的首个5年OS;阿替利珠单抗一线Ⅲ期研究OS>16个月、RWD OS>26个月,IMpower133研究结果,丰富一线治疗选择。一线免疫+化疗联合胸部放疗:自诱导+LDRT,诱导期间+HFRT,维持RT;一线免疫+化疗联合抗血管:自诱导或维持阶段,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目前有更多新药的临床研究正在路上,期待有更多的Ⅲ临床研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六位讲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李子明教授,分享的专题为“精准诊疗在肺癌中的进展与应用转化研究”。
李教授对肺癌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型研究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和分享,主要从“建立肺癌的“精准治疗”体系、肺癌转化研究、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研究建立了诊断流程→分子分型→精准治疗的新模式,建立基于血液液体活检的患者复发和预测疗效的新技术,建立中国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疗效预测的系列指标,建立肿瘤-免疫细胞相互作用3D水凝胶培养体系助力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最后,他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特色,推动肺癌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提出中国肺癌人群“精准诊疗”的综合策略,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七位讲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艾星浩教授,分享的专题为“Ⅲ期不可手术NSCLC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挑战”。
艾教授指出Ⅲ期不可手术NSCLC免疫治疗的现状是CRT后免疫巩固治疗地位确立,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免疫巩固治疗获益。她分享了临床研究探索和研究结果并作总结,在Ⅲ期不可手术的野生型NSCLC患者中,同步/序贯放化疗后PD-L1抑制剂巩固治疗是目前标准,免疫药物前移至与放疗同步可能不提高疗效,但是在放化疗前应用免疫治疗诱导是否改变现有标准治疗或者重新定义“Ⅲ期不可切除标准”是不确定的,需要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基于代谢反应和MRD动态监测能否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适应性治疗策略值得期待。
第八位讲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佳艳教授,分享的专题为“NSCLC EGFR-TKI耐药后免疫治疗策略”。
陈教授从“EGFR突变NSCLC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EGFR-TKI耐药患者寻求免疫治疗新希望、信迪利单抗引领突破EGFR-TKI耐药患者的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她介绍了肺癌是我国第一大肿瘤,亚裔人群中EGFR突变可达60%,EGFR-TKI已成为该人群的标准治疗方案;EGFR-TKI 靶向治疗后不可避免出现耐药,患者需更多干预方案,免疫单药治疗有效率低,亟待找到免疫最佳治疗模式;ORIENT-31研究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培美曲塞/顺铂mPFS长达7.2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49%,ORR提升至48%,mDoR长达8.5个月,生存获益明显,且显著延缓疾病恶化时间,耐受性良好;基于ORIENT-31的研究结果,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和顺铂的治疗方案已获批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阳性NSCLC的适应症,并进入CSCO指南推荐。
“第六届(2024)中国肿瘤防治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圆满结束,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肿瘤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通过专题演讲、专家互动答疑、病例深入剖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交流,广泛分享临床经验与学术见解,共同探讨肿瘤领域的最新动态,深入剖析肿瘤防治的前沿热点与难点问题,展示肿瘤防治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深入研讨肿瘤个性化诊疗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精准医学在肿瘤诊疗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促进了肿瘤的防治与诊疗进展,获得参会医生的一致好评。
文 稿 I Young
编 辑 I 清水苏
采用网络会议直播的形式
链接不同地区医院的教授专家
进行肿瘤治疗病例难题的交流会诊
探究临床试验、推广精准治疗的理念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往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