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赵斌丨付出也可只追求心安,何必强求受益者

时事   2024-12-12 10:00   四川  
我们时常撞见这样的画面:寒意料峭时,妈妈追在身后苦口婆心地规劝加衣,换来的是孩子不耐烦的敷衍;学校组织学生们给父母洗脚以示感恩,机械式的行径流于形式,孝心沦为一场尴尬“秀”;明星满怀赤诚,千里送惊喜,伴侣却只是礼貌性地浅笑,并未流露出期许中的感动。于是,“自我感动”成了一顶扣在付出者头上的帽子,遭受诸多冷眼与嘲讽。但拨开世俗的偏见与功利的迷雾,即便受益者未能等量付出,甚至未能付出分毫,自我感动也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自我感动更多地带来自我内心的安定,这可以是付出者的唯一追求,就算没有受益者又何妨?

生活中有些极端情况并不鲜见,当至亲之人身患绝症,不能救治已然是不诤事实之时,所有的医疗手段在医治意义上都毫无价值。试问此时几人能就此坦然,全然放手任由亲人离去。救治手段继续介入并不能延续亲人的生命,此时所有的付出在功利意义上都没有所谓的受益者。然而,我相信没有人会忍心贬斥此类行为。即便看不到明显的改善希望,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已竭尽全力,便能够在内心获得一种平静与安宁。这种安宁源自于对家庭责任的践行,对亲情伦理的尊重,使自己在面对家庭困境时不至于被逃避与冷漠所吞噬,从而以一种无愧于心的姿态面对自己和家庭关系的存续,在充满艰难与不确定性的救助历程里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栖息之所。


在文艺创作领域,小众创作者默默耕耘,诗歌、画作鲜有人问津。没有商业追捧、大众喝彩,创作者独坐冷板凳,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艺术世界。旁人笑其“自嗨”,可在创作中,他们梳理内心、抒发情感,获得灵魂升华与精神满足。生前画作不受赏识,穷困潦倒,却在笔触间倾注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独特感知,这份自我感动成就自我眼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于当时代而言,颜回未曾有建立丰功伟绩从而让众多人获利的举动,只是默默专注于个人内在修养的提升。在自我砥砺、坚守精神高地的漫长过程里,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安然与平静,并不需要外界的受益者来给予肯定或回报,便已然寻得了心灵的栖息之所,稳稳扎根于自我构筑的精神家园之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个体完全能够在自我的道德修行与精神付出的旅程上,收获内心深处的安宁与笃定,不必仰仗外界的认可与回馈来确证自身价值。


生活不是一场锱铢必较的交易,付出若被功利裹挟,时刻紧盯受益者反应,便会沦为沉重负担,失却原本美好意蕴。当我们放下对回报的执念,允许付出只为自我内心的充盈、灵魂的安宁,会发现善意如潺潺溪流,自然流淌,润泽周遭;爱意似点点微光,悄然汇聚,驱散阴霾。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往后日子里,当我们怀揣热忱去付出时,能多听听内心声音,少一些功利权衡。毕竟,心安之处,自有繁花盛放;纯粹付出,方能收获灵魂至善至美的馈赠,哪怕无人喝彩,亦是人生大幸。

(文/赵斌 安徽大学  指导老师:章玉政


*文内作品系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红星评论
观点有趣、行文至软、理性有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