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那不勒斯郊外的庞贝遗址和卡塞塔王宫后,我终于要进城玩了。
那天是周日,大家猜猜我会先去哪里?
欧洲的大城市,核心区域都不大,比如巴黎的核心区域小巴黎,基本是以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为圆心半径不超过2公里的区域,交通基本靠走。
那不勒斯也一样,虽然就住在地铁站旁边,但我腿儿着就走到了老城区。这一路走得“有滋有味”。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的美食之都,沿途不是披萨店就是点心店,我感觉任何店都在捎带着卖披萨或taralli。
Taralli
我有点迫不及待要介绍一款我爱吃的零食taralli,它的全称是Taralli' nzogna e pepe, 黑胡椒猪油酥,是一种看上去厚实的花环状饼干。我第一次购买是在卡普里岛的小杂货店,一包5块也就5欧.
后来知道这是那不勒斯的街头美食,用面粉、猪油、胡椒和杏仁做的饼干,略带咸味,很脆很香很扛饿。
在意大利很多城市都能买到但都不如那不勒斯那样随处可见,且花色多样,有加开心果,榛子,花生的,但我最爱加了杏仁的。后来的旅行中我背包里总会有几块taralli,心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都十足。
在那不勒斯老城的一家夫妻老婆店,老太太用简单的英语推销,“salt, salt", 表示它是咸的。 这家小店用料扎实,杏仁很多,做的非常酥脆。 我买了三块(1.2欧一块),后来再想买就找不到店了。
一说到吃的我就收不住,那不勒斯的街头小吃太多,意大利唯一可媲美那不勒斯美食的恐怕只有博洛尼亚了,但两者风格不一样。
言归正传,我在九点准时到达一座教堂前。但排的队伍已经拐了个弯了。
意大利最不缺的就是教堂。这家完全不起眼的的教堂为啥这么火爆?
因为在这座圣塞维诺礼拜堂(Cappella Sansevero)内,收藏着一件雕塑作品——《蒙纱的基督》。这件作品不仅是礼拜堂的镇馆之宝,更是意大利乃至世界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
我提前一周在网上买了票。务必提前购买,否则你到了教堂门外的售票处,排队不说,能否买到全拼人品。这儿我顺便解答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问:意大利的教堂是收费还是免费的?
答案是免费的。但为何这个教堂要购票?这座小堂始建于1593年,1613年成为桑格罗家族(di Sangro)的陵墓和私人礼拜堂,20世纪初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意大利的教堂非常多,教堂的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年代久远的教堂。而其收入主要靠捐款,但随着教徒数量的下降,收入也是逐年下降。好比如果出生率越来越低,养老体系就会无以为继。
同理,无以为继的教堂只能由政府或机构接手,很大比率的教堂被改建成博物馆,靠收门票和举办活动获取收入。
博物馆入口
这个博物馆不允许拍照,博物馆内的图片都来自网络。
礼拜堂内(网络图片)
我进去后花了6欧租了讲解器,因为博物馆内共有28件藏品,讲解器会详细介绍每一件作品。不过绝大多数人是奔着三件作品去的,三件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蒙纱的基督"。
蒙纱的耶稣(网络图片)
礼拜堂很小,就一个房间。最中央躺着刚从十字架上卸下来的耶稣。游客们就像参加追悼会一样,径直奔向他并且围成一圈(因为人流控制进入,所以游客不会特别多)。
蒙纱的耶稣(网络图片)
耶稣的身体平躺,脸侧向右边,身上盖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纱。
蒙纱的耶稣(网络图片)
耶稣非常清矍,像一个在熟睡的人间美少年。但他的脸虽宁静却蕴含着巨大的悲恸,似乎在梦魇中承受着折磨。而那层纱,仿佛只要一有微风就会拂起。
蒙纱的耶稣(网络图片)
理性告诉我,这是一件大理石雕塑,但鬼斧神工的技巧让我为耶稣脸部流露的悲伤而悲伤,为他手掌和脚掌的钉痕而心痛,我甚至想伸出手摸一摸,似乎眼睛所见不足以让我相信这只是出自一块石头。
蒙纱的耶稣(网络图片)
250年后的我尚且如此,更别说18世纪的人了,由于过于逼真,他们认为雕塑家是使用了“炼金术”,将覆盖在大理石上的轻纱“点纱成石”,才展现出这样惊人的效果。
蒙纱的耶稣(网络图片)
这是雕塑家朱塞佩•圣马尔蒂诺(Giuseppe Sanmartino)的杰作。该作品原本委托另一位杰出的雕塑家安东尼·科拉迪尼(Antonio Corradini,1688-1752)的,但当时他年事已高,刚做完陶土模型就去世了,于是遗作由33岁的圣马蒂诺接手,他仅用一年时间和一整块大理石就雕刻完成。
礼拜堂内(网络图片)
但安东尼·科拉迪在圣塞维诺小堂中也留下了一件杰作”谦逊“!
谦逊( Modesty)(网络图片)
他受桑格罗家族的雷蒙多·桑格罗(Raimondo di Sangro)委托为纪念其母亲制作了这尊雕塑,创作完不久他就去世了。
谦虚(网络图片)
和”蒙纱的耶稣“一样,冰冷的大理石在艺术家的雕琢之下,似乎有了生命。
谦虚(网络图片)
雷蒙多·桑格罗的母亲在他还在襁褓时就离世了,所以这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形象。
谦虚(网络图片)
女性身上的面纱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时隔两百年,依然能感受到面纱的轻薄与柔软以及身体肌肤的光滑圆润的质感还有体温,也能感受到她沉静又悲哀的气质。
西方雕塑家用大理石雕出面纱效果的传统由来已久,我在雅典博物馆初见时惊为天人。传世名作层出不穷,但”蒙纱的耶稣“和”谦虚“绝对是顶峰之作。
幻灭(网络图片)
有纪念母亲就有纪念父亲的雕塑。雷蒙多·桑格罗还委托艺术家弗朗西斯科·奎洛罗Francesco Queirolo创作了又一个杰作——三宝中的”幻灭“(disinganno)。
幻灭(网络图片)
这是雷蒙多献给他的父亲安东尼奥公爵的。在妻子早逝后,安东尼奥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将儿子托付给祖父保罗照顾。自己则游历欧洲,到了晚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倦,为曾经犯下的错忏悔,他回到那不勒斯,在牧师生活的宁静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幻灭(网络图片)
雕塑表现了一个男人正在挣脱象征罪恶的网的束缚,一只有翅膀的精灵代表智慧的天使,正在帮助他脱离罪恶。
幻灭(网络图片)
这尊雕塑最让人叹为观止的部分莫过于那张真假难辨的网,大理石好像变成了真的绳网,柔软、服帖,站在雕塑面前,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被网住的束缚感。
幻灭(网络图片)
弗朗西斯科·奎洛罗从1752年开始,用时7年呕心沥血完成了这件作品。要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出质感逼真的绳网,艺术家必须花费极大的耐心,用砂纸和钢针似的小锉刀一点儿一点抠出来。据说由于无人敢轻易触碰这件精致的作品,Queirolo不得不亲自打磨大理石。
真理(网络图片)
礼拜堂里其他23件雕塑都是精品,但都被这三件作品特别是”蒙纱的耶稣“掩盖了风采。
礼拜堂的出口在地下室,看完这些美轮美奂的雕塑后走下楼(one way,不能再返回),突然发现地下室有两个真人大小的解剖模型时,头皮一阵发麻。
人体模型(网络图片)
桑格罗家族的雷蒙多是个怪咖。除了一楼的雕塑证明他高雅的艺术审美外,他还醉心炼金术和发明,曾因离经叛道的研究被逐出天主教会。
人体模型(网络图片)
这两具真人大小的解剖模型,内脏血管逼真精确,一度人们谣传雷蒙多将某种神秘液体注入两个佣人身体,进行防腐处理后做成模型。
人体模型(网络图片)
虽然现在证实是各种人造材质围绕在真人骨架上,但是一眼看过去还是很震撼,毕竟是250年前的东西。
那时已经是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曙光已经照亮西欧的天际线,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即将势不可挡。
从礼拜堂出来不远就是老城最热闹的托雷多大街,餐厅密集,教堂林立。我竟然没逗留,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你们还能猜出去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