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不是一天建成的(意大利51 罗马3)

文摘   2025-01-14 22:22   马来西亚  

梵蒂冈博物馆入口


一切起源于1506年1月14日。


那天,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附近的一个葡萄园发掘出一个雕塑,教宗儒略二世派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开朗琪罗去查看发掘成果。在他俩的推荐下,教皇当机立断以4140 达克特金币买下雕像。

儒略二世的其他收藏


当年八月,儒略二世在教宗宫殿的观景中庭向公众展出这尊雕塑。后来他把这尊雕塑和收藏的其他雕塑安置在宫殿北部的一处八角庭院里。

梵蒂冈博物馆最初的起源就来自这次展览。而他收藏的其他雕塑有《观景殿的阿波罗》、《台伯河神》和《观景殿的人体躯干》。

五百年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人们穿行在收藏浩瀚而非凡的梵蒂冈博物馆里,但都先到八角庭院看这尊非凡的雕像,涌动的人头中就有一个是我。


拉奥孔


它比我想象的小,但戏剧性的力量拉满天际。我能感受到命悬一线的紧张气息,洞悉命运可依然不甘束手就擒的挣扎,还有护子心切但已无力回天的绝望痛苦。


每个来到梵蒂冈的游客都要感谢儒略二世。

他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教宗,能力匹配野心,拥有极高的审美和识人的眼光,在天主教和世界艺术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梵蒂冈本来是罗马教宗的宫廷,大名鼎鼎的西斯廷礼拜堂,就是教宗西斯廷四世建造的私人礼拜堂。西斯廷四世请来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的老师基兰达约、拉斐尔的老师佩尔吉诺等名家绘制了礼拜堂两侧墙壁的壁画。

创世纪之前的西斯廷天花板


但是,他们的光芒全部被米开朗基罗盖住了,就像满月夜看不到的星星。儒略二世是西斯廷四世的侄子,他登上教宗大位后,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包括西斯廷礼拜堂。他命令米开朗基罗绘制天花板。

米开朗基罗16岁时的处女作《楼梯上的圣母》


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看不起绘画艺术,就像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李世民每每命他写字时都觉得是屈辱。米开朗基罗也一样,但迫于压力,33岁从未绘过壁画且没有团队精神的他,以一己之力在480平米的天花板,从1508-1512年,画了四年半!


他和儒略二世都是阿尔法男,自视高,性子急,脾气躁,四年半内演出了一幕幕相爱相杀的悲喜剧,最著名的对话是:


教宗问:“你何时完成?”

米开朗基罗答:“我说何时完成时就何时完成。”


期间儒略二世还多次欠款,米开朗基罗像被拖欠薪水的民工两次骑马到250英里之外的博洛尼亚找教皇讨工资。


可是,当壁画揭幕那一天,儒略二世大喜过望,整个罗马城臣服在举世无双的杰作之下。

天才就是天才,《创世纪》从此成为西斯廷礼拜堂的代名词,西斯廷是梵蒂冈博物馆群中最亮的仔。


浓眉大眼的米开朗基罗创作《创世纪》时,眉清目秀的拉斐尔也被儒略二世看中,正带领一支500人的团队重新翻修儒略二世在梵蒂冈的住所。

博物馆入口上方就是老米和小拉


当时的拉斐尔才23岁,从家乡乌尔比诺来到罗马,竖子尚未成名。但不用急,等一个房间画完,拉斐尔就跻身文艺复兴三杰行列了。


四个房间是如此璀璨辉煌,它们的名字从此叫“拉斐尔房间”。

其实儒略二世于1513年去世时,拉斐尔只完成了两个房间的壁画,但来自美第奇家族的教宗利奥十世支持拉斐尔继续此工程。拉斐尔在1520年去世后,他的助手们完成了君士坦丁厅的壁画。


利奥十世是“豪华者”洛伦佐。美第奇的次子,米开朗基罗是他少年时期的玩伴,但成为教宗后,喜爱的却是长得俊美脾气温和的拉斐尔,利奥十世虽然佩服于米开朗基罗无与伦比的天赋,但觉得他个性严肃无趣。他抱怨地说,“他的‘可怕’正如我们所见,没有一个人可以对付他。”


一直要到利奥的堂弟成为教皇克莱门七世后,1533年,米开朗基罗才再次受邀请回到梵蒂冈,为西斯廷教堂完成祭坛后的壁画。那时,米开朗基罗已经58岁了,正经历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他选择用《最后的审判》来展现所承受的巨大痛苦。


一年后,克莱门七世去世,但继任的教皇保罗三世很赏识米开朗基罗,他们相处良好。保罗三世我们不陌生了,他姓法尔内塞。


1541 年的圣诞前夕,该画揭幕时,再次引起整个罗马城的轰动。保罗三世看到这幅气势磅礴、慑人心魄的宏伟巨作时,跪倒在它的面前说:“上帝啊,当末日降临时,不要审判我的罪啊。”


文明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行。到了1596年,教皇克莱门八世看不得300多具裸体汇聚一堂,想把这幅壁画全部毁掉,幸被罗马圣路卡美术学院的画家们劝阻。

公元1580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 一个地图爱好者,亲自下令对使徒宫进行装饰,指定将一处走廊挂满四十多幅意大利各地的彩色地图。这条100多米的走廊,成为博物馆里金碧辉煌又深具华彩的彩色长廊。


格里高利十三世还做了一件大事--于公元1582年改革历法,格里高利历就是今日的公历。

18世纪的克莱门十一世教皇是梵蒂冈博物馆发展过中又一个重要人物。 他非常关注著名雕像的保护状况,设置了栏杆,安装来自君士坦丁大殿庭院的青铜松果。


1769年,又一个克莱门十四世登上教宗宝座,为了防止罗马文物在国外扩散和销售,他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博物馆,庇护六世于1775年当选教宗后,延续了克莱门十四世对博物馆的建设,而且更具创新性,推动考古挖掘,购买雕像,为梵蒂冈博物馆项目赋予新动力。

从梵蒂冈花园为入口,以八角庭院为开端收纳大量精品雕塑的庇护-克莱门馆(Pio Clementino),就是在那时建成的。


梵蒂冈博物馆一直在成长,不仅在于藏品数量的增加,而且在艺术多样性和包容性上越来越丰富。

1839 年热爱埃及文化的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倡议成立了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馆(Gregory Egyptian Museum ),展示了丰富的埃及艺术和文化遗产。

但最令我意想不到的还是现代宗教艺术馆(Collec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它正式开馆于1973年,陈列着8000余件现当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画作和雕塑作品,比如梵高和马蒂斯的画作。

现代宗教艺术馆是保罗六世在位时建立的,他在位长达15年,是首位在联合国发表讲话、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到访过香港的教宗。


梵蒂冈博物馆共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展示空间长达六公里。现代艺术馆是在去西斯廷礼拜堂的路上,行进到这里的人早已疲惫不堪,如行将就木般苦撑到西斯廷迎接最后的高潮。


就看博物馆而言,人人都是渣男做派,一开始对每件馆藏都爱若珍宝,难舍难分,不久开始麻木,审美疲劳,再往后不耐烦,敷衍了事,最后即使面对再好的收藏,也只想快点结束。

马蒂斯和梵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


如果能停下脚步,慢慢看,会发现这儿佳作如云。


艺术是世界的未来,而不是现在。也许过一百年,我们之于当代艺术,就像十九世纪的巴黎人之于印象派作品。

梵蒂冈博物馆中随便一件藏品,放在别的博物馆可能是镇馆之宝。可在这里,稀世珍宝却如家常便饭,看似随意地摆放在各个角落。


“若非亲眼所见,谈论文物就如瞎子画画”。


可是,即使亲眼所见,也像瞎子一般来不及看,看不够,看不完。


这是我近期写得很认真的一篇,请“点赞”“转发"“打赏”激励下吧!❤️❤️❤️

凛姐的小世界
看世界找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