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位检查——遮盖试验
(1)准备 测量远距离眼位时要求被检者佩戴其矫正眼镜。
测量远距离眼位时,视标应选择比被检眼中较差眼视力好一行的单个视标。测量近距离眼位时,视标要选择比双眼中较差眼大一行的视标,或具有可比较细节的图片,一般由被检者手持放置在40cm处。检查者手持遮眼板和块状三棱镜或者阶梯三棱镜。
屋内照明程度必须能让检查者观察到被检者的眼球运动。
检查者面对被检者调整好位置,使其观察到被检者的眼球运动而不会影响到被检者注视视标。
(2)交替遮盖实验
交替遮盖主要是判断被检眼是否正位、斜位以及斜位的方向
被检者注视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洗。
检查者将遮眼板放在被检者右眼处2-3s,然后迅速将遮眼板移至左眼,观察右眼的运动方向;
左眼前放置遮眼板2-3s,然后迅速将遮眼板移至右眼,观察左眼的运动方向;
重复以上两个步骤数次,鉴别去掉遮盖时眼球的运动方向。移动遮眼板时需要注意避免水平移动,以免造成判断误差。若双眼不动,则为正位;若双眼球有运动,则眼睛有斜位。
交替遮盖试验中,眼球运动和斜位的关系
去遮盖眼的运动方向 | 斜视或隐斜的方向 |
向内运动 | 外 |
向外运动 | 内 |
向上运动 | 下 |
向下运动 | 上 |
隐斜的程度可以通过棱镜排来测量。将棱镜排放在被检者任何一只眼前,根据眼位情况,决定棱镜排底的方向。被检者交替遮盖双眼,然后增加棱镜度,直至观察到眼球不动为止。所增加棱镜的量即为眼隐斜的量。
交替遮盖试验中,眼球运动方向与所需中和棱镜底的方向的关系
去遮盖眼斜视或隐斜方向 | 所需中和棱镜底的方向 |
外 | 底向内 |
内 | 底向外 |
下 | 底向上 |
上 | 底向下 |
(3)遮盖去遮盖试验
主要是区分隐斜与显斜以及辨别斜位是交替性的,还是单侧性的
1)检查左眼时,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视标。然后遮盖右眼,马上观察左眼的运动方向。去掉遮眼板2-3s,让双眼恢复习惯的眼位。重复以上步骤数次。
2)检查右眼时,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视标。。然后遮盖左眼,马上观察右眼的运动方向。去掉遮眼板2-3s,让双眼恢复习惯的眼位。重复以上步骤数次。
3)若在前两部检查中,双眼均不动,说明被检眼的眼位是隐斜,在正常双眼视情况下,双眼的视轴能保持一致。
4)若在前两部检查中,双眼有运动,说明被检眼的眼位有显斜视。区别交替性或单眼性斜视,可以通过遮盖其中一只眼,观察另外一只眼当遮盖眼去遮盖时未遮盖眼的眼球运动。
在检查1)中,若左眼有动,去掉右眼的遮盖板,观察左眼:①若左眼不动,说明检查者双眼交替性斜视。②若左眼有动,则左眼斜视。
在检查1)中,若左眼不动,但在2)中右眼有动,那么去掉左眼的遮盖观察右眼:①若右眼不动,说明被检者双眼交替性斜视。②若右眼有动,则右眼斜视。
(4)检查步骤及判断
遮盖检查
原理
通过遮盖一眼破坏双眼融合,随后检查有无斜视及斜视的性质
分别在距眼球33cm和5m完成,检查时注视可调节视标
遮盖-去遮盖法
双眼注视一远处固定视标,用遮盖板遮盖任意一眼,观察遮盖时对侧眼是否有眼球移动,如果有眼球移动,说明对侧眼存在显斜视;如果对侧眼无眼球移动,说明处在注视位
随后将遮盖板移除,观察被遮盖眼有无返回注视位的运动。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除遮盖后返回注视位,说明存在被融合机制掩盖的隐斜视。如果被遮盖眼停在某一偏斜位置上,提示该眼为显斜视。如果两眼均无眼球运动,说明不存在斜视
本方法用于检查斜视属于显性还是隐性
交替遮盖法
用遮盖板遮盖一眼,随后迅速移动遮盖另一眼,反复多次,观察有无眼球移动,如有眼球移动,说明存在眼位偏斜,要注意遮盖板移动中不能有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出现
本方法回答有无眼位偏斜倾向
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Hirischberg法)
通过角膜映光法检查可以初步判定患者的眼位是否正常。
1准备 被检者摘掉眼镜,检查这手持手电筒或笔灯,两者距离50cm左右。
2检查方法 检查者眼睛位于手电筒后面将灯光投入被检者眼内,观察被检者双眼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比较被检者双眼角膜的反光点:①反光点位于双眼角膜对称的位置,则该被检者是正位眼;②若反光点于双眼角膜的位置不对称,则该被检者有斜视。通过观察斜视眼反光点相对于注视眼反光点的位置,可决定偏斜的方向。
角膜反光点与斜视的关系
角膜反光点相对于注视眼的位置 | 斜视类型 |
鼻侧 | 外斜 |
颞侧 | 内斜 |
上方 | 下斜 |
下方 | 上斜 |
(2)斜视角的大小:通过测量斜视眼的反光点偏离注视眼角膜反光点的距离,可决定斜视角的大小。反光点位于瞳孔缘,则偏斜为10°-15°,在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偏斜为25°-30°,反光点在角膜缘时,偏斜角为45°。角膜反光点:每偏1mm=22△。
3、Kappa角 Kappa角是指视轴与光轴的夹角,临床上根据瞳孔中心来测定,5°以内为生理性。一般假性外斜呈正Kappa角,假性内斜呈负Kappa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