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每一天都有新挑战,随着创意迅速更迭,有时真的很难找到让彼此都满意的认同点。当要求非常具体时,我会觉得更有挑战性。但想法很多时候也会伴随着「不可能」而引发一些律动。
「成为自己」是这次大会的命题,但我更觉得是一个我给自己的命题。在本次舞美场景的设计思考上,我一直告诫自己,别再走传统的大会布局与结构思考,而是当作一次可以完全表达自己的机会,「任性」设计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场景。
追求真实的场景构建,是我一直想在舞美场景里去表达与创造的。在本次设计中,我提出了增加屏幕的物理隔断,这在所有的舞美场景中,都是很少会用到的,因为它会涉及到大量繁琐的技术操作与内容呈现上的局限。但我还是坚持,理由也很简单,在我看来,一场演讲,舞美场景永远不只是一个播放视频与keynote的工具,而是唯一且最有效的表达工具,物理隔断也绝对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隔断带来「不连续」,而一个真实的世界,正是由不同的部分组合叠拼而成。对于一个舞美设计来讲,物理隔断可以更真实地区隔每一块屏幕,每一个内容,每一个观点。这一切都与本次大会的主题「成为自己」不谋而合:相容与表现,分割与自我。
最后,是一些我在提案初期给出的观点,也许并不完善,只是最直观有效的表达。希望下一次新物种爆炸大会,还可以跟大家在「场景」里相见。
打破局限与重建秩序的Keynote
「成为自己」看似味道极浓的鸡汤,但只有你置身在吴声老师的演讲现场,你才会知道,这显然是一种正在发生的实现路径。找到自己的方法,是成为自己最重要的方式。下面,是我们这次成为自己的五部曲方法。
▍01 从与「局限性」和解开始
当被告知,今年单侧屏幕将被物理结构切分成90块时,我们意识到史上最难做的Keynote即将诞生。因为所有文字、字母、图形、人像、logo等视觉元素都必须想办法缩进1:2的长方形格子中。
我们整个项目中2/3的时间都被用来「对格子」,非常酸爽。甚至当有机会可以去掉物理结构时,我们还选择保留,真切地自己虐了自己一把。
但我们很快意识到,如果无法改变现状,就要尽快想办法Enjoy这样「局限性」限制,不然整个项目做起来会很痛苦。于是设计团队通过找到最合适的字间距和字号大小,来解决元素方块限制难题。当开始找到最初的方法,我们也继续发现还可以把单个「元素画面块」列出来,方便后续的「拼贴」,用魔法打败魔法,用可复用的元素,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的组合。
等项目复盘时,我们看到上百张核对细节的图,才让我们意识到「史上最难做Keynote」有多不容易。原来「成为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断与局限性和解的过程。认知并接纳现状,专注在眼前的每一「格」,才能迎来漫长的正反馈。
▍02 理解旧规矩,再找到自己的新规矩
当局限性的规矩无法避免,正视局限性,接受局限性,才有机会去设计新自我。于是,面对元素方块,我们选择了包容局限性,并让局限性成为画面的一部分。既然物理边界的框无法打破,就让这些枷锁重新连接起来,今年的设计中,我们刻意去模糊keynote的边界,用大片的五彩斑斓的我们设计出来「黑」,去包容物理分割出来的空间上的「黑」,这样反而重新组合出各种色彩构造的完整画面。
当不用刻意填满和点亮每一块格子,不用刻意追求对称,甚至不用刻意在意规律,内容和设计反而得以自由生长。原来,脱离既定「规矩」不是肆意妄为,而是给自我能找到一片更自由的天地,去创造我们自己的「规矩」。
▍03 不要自我设限,向外连接更多超能力
我们一直都认为Keynote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可以海纳百川的内容载体,它可以承载非常多的能力与技术,它还有无限的延展空间。所以Keynote设计,经常是最不足为奇的内容,Keynote本身还附着吴老师的演讲内容,舞美灯光音效的配合,甚至更多的新技术展现和配合。
在AIGC爆发的时代,我们当然也要连接最先进的生产力,今年更多的AIGC的能力被应用其中,栩栩如生的人像照片、模拟三维场景的立体画面等等,正如打开自我的开放性,Keynote作为承载者,也顺应着技术的演变而呈现着不同的可能性。不要被他人定义,更不要自我设限。只有不断连接,我们就有无限创造的可能。
▍04 可更新的自我,一切皆可流动
今年的Keynote所呈现的世界不是固定的,一切都是流动着的、变化着的,正如我们可以更新的自我才是设计新自我的不二法门,让变化也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A.色彩的流动——篇章之间色彩的迥异,单个篇章的页面之间,色彩也随着内容的变化不断流动,进而明暗变化无穷。
B.动画的流动——篇章页循环动画的光影变化,内容页的丝滑出现转场,让内容在瞬间活了起来,不再是一个固定静物。
C.设计风格的流动——设计风格和内容高度匹配,在三维与二维间来回切换,波谱、像素、剪切画等等轮番登场,当风格流动起来,自我的所有形态都有了合理性,如同高山流水一般。
▍05 只有忘我投入,才能成为自己
回到「成为自己」的主题上, 每个人好像都在今年的演讲中,找到了自己长久坚持的初心。吴声老师在商业内容的酣畅解读里如入无人之境、一往无前。场景实验室内容团队,为每一个字眼打磨斟酌,为每一个细节考量决策,眼中只有内容,忘我投入。而我们,也一次次进入心流,回归到做设计、做内容最纯粹的境界。
每年吴声老师的立秋演讲,是我们最期待也最怕的项目之一。从2022年的「对话艺术」,到2023年的「风眼中心」,到今年的「像素派对」,年年大挑战,次次大惊喜。
关于对现场视频的理解,我们不是广告片,而是现场的交互。一个活动,观众从现场带走的除了信息收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情绪。
因此,当这次我听到「成为自己」和「蹦迪现场」这两个主题词,换做别的客户,我会挠头,如此割裂。但对于这场活动,脑海中自然就有了画面。成为自己,可以很悲壮,也可以很治愈。这次我们希望,大家走的时候,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放。
于是有霓虹灯般的闪烁,有摇滚乐电音的共鸣。
今年的舞美由360块屏幕构成,每块之间以物理结构隔开。对于视频制作来说,就意味着一个画面要做几十个视频,同时要考虑不穿屏、完整性、好看、核心信息的连贯等诸多因素,工作量要比正常活动的视频大十倍。是坑,也是难得的机会。
每一块屏幕,最终都成为了安放情绪的场景。于是有了两个设定:由个体拼成的整体,由众人拼成的个人。看似统一的场景之下,是由完全不同的个体拼成。我们身在其中,会与别人交叠,但不会是别人。
策展单元是氛围组件,也是前戏和中场,更是完整体验的一环。
应对「成为自己」,我们确定了「向内之旅」的策展主题,向内之旅是一个自我对话、自我探索、自我表达的过程,因此「镜子」这一元素在展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年留给展览的空间非常紧凑,为规划带来了很大限制,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原计划中,为了保持迷宫装置的完整性,我们希望观众穿过迷宫后进入展览的第三部分和主会场。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最终将一半的迷宫改为平面。在迷宫装置的两侧,放置了许多双像素眼睛,象征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目光——审视、期待、质疑。然而,我们脚下始终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通向独特的终点。
为难自己,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如夏夏老师提到的,在过程中有一次机会,我们可以去掉物理隔断的结构,只用视觉方案就能实现同样的效果,也许对于现场观感来说并无区别,但我们最终还是决定采用原版方案,因为意义不同,也因为我们始终选择更难的方式。更难走的路上,总有更好的风景。
我们总是审美疲劳,也总是异想天开。作为一个产品,八岁的新物种爆炸大会仿佛执着地拥有自己的生命。如同我们今年的散场曲《公路之歌》,我们不顾一切走在路上,回头路已是那么漫长,但星光总是分外明亮。一直沉醉,一直心无旁骛,一直往南方开,一直往更好的自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