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实验室主编的新商业MOOK《LAUNCH首发06:亲密人机》已于2024年8月上市。超级个体、AI美学、新身临其境、机器同理心、人机共生......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人机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亟需一种全新视角来解读复杂而无法回避的「人机关系」命题。「亲密」是具体生活与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回答,也是新商业淬炼的原点与新生活方式的起点。
「吴声造物」与你分享本期MOOK中的观点文章,选自《亲密人机》第五章《人机共生:去往真实世界》。文章原标题为《人机文明共同体的星辰大海——专访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
采访人|孟幻
面对人类世界的赛博迁移,我们该如何展望人机生活的真实未来?
《LAUNCH首发》在与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田丰,采访人为的交流中,慢慢展开了从当下到未来的生活图景:
• 在太空大航海时代,通用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迈向太阳系的船票。当人类最终借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翻越进化墙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准确的表达或许是人机命运共同体,人类将看到另一番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2》
01
当前人工智能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逐渐拟人化,通过图灵测试,越来越具有人的情感,懂人的喜好,甚至具有记忆;另一个是超越人类的能力,完成人类不擅长做的事情,不管是计算复杂的数学题,还是处理有难度的科研问题,甚至是解决诸如城市管理之类的超大规模问题。
未来的人机关系,也是从这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方向是它更像生活中的伙伴,如AI伴侣、AI宠物,更多的是去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承载情绪价值;另一个方向是它将成为人类的生产伙伴,共同改造物理世界。这背后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三个世界」模型——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数字世界。人工智能所处的当然是数字世界,数字世界也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满足人类精神世界的需求,无论是老龄化社会的陪伴服务,还是全龄段孩子的教育服务,以及成人的情感疏导、心理辅导等;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控制类似生产装备的机器人去改造物理世界,所以它会越来越逼真,越来越仿真,越来越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则。所以未来的人机关系,基本上可以统一定义为「伙伴关系」。尤其在精神世界中,人工智能会发挥很大的价值。
02
要达到最理想状态的人机协同,目前依然存在以下三个层面的发展瓶颈。
第一个瓶颈是机器智能本身要补上自己的能力短板。现阶段大模型的能力是「无所不知」。处于知识层面的智能助手,它的创造力是基于搜索,在海量的人类知识里搜索。但创造力不仅限于搜索,它还是一种推理能力,机器需要通过执行反馈形成创造力。所以,机器智能需要填补推理和执行方面的短板,最终达到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在感知、认知、决策、记忆、执行、反馈这些层面达到人类平均以上的水平。
第二个瓶颈在于人类要找到更高效的和机器协同的方式。就像历史上出现蒸汽机、出现T型车生产线时,人类工作者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怎么去和新的生产力协同。如果适配不好,反而会造成混乱或者降低效率,它会带来惩罚效应。如果适配得好,就会成为我们现在定义的「新质生产力」。
再深入一步讲,每一代生产力都伴随着新的管理学理念的诞生。我有一个理念是,未来随着AI工具成本的降低,每一个人都会变成「AI科学家」,像科学家一样去使用这些模型。1956年,钱学森在《从飞机、导弹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一书中把工业革命分为两次,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用技术取代体力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动化,用技术取代人类非创意性的脑力劳动。钱学森在1956年提出这个判断时,大家就在讨论如果实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四五亿的劳动人口要去做什么。
这恰如现在弥漫在我们身边的AI焦虑,而钱学森当时给出的答案是60%~70%的人会去做科研,剩下的人继续做生产资料的维护保养,或是参与人机协同的工作。只是对于「科研」的内涵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可以说AI水平越高,做科研创新的人就越多,艺术创作可以视作一种科研创新,主厨的菜品创意也可以视作一种科研创新。人工智能大发展后,真正限制人类发展的难题是如何与高水平的生产力协同,而非与之竞争。这是未来要面临的新挑战,人类要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学习管理新的人机协同模式。
第三个瓶颈在于当AI有一天超越「类人智能」,进化为「超人智能」时,人类能否对它保持信任,能否继续运用它完成决策的协同,以及产生情感的依赖。那时面临的现实不再是对地球资源的竞争与开发,而是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大航海时代。
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时,一个地球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人类一定会面临开拓太阳系的必然抉择,甚至是挖掘太阳系外的资源,那时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则变成人类必备的生产工具,人类如何依赖这些自动化的伙伴,获得地球力量,开拓新的星系,就会引发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所以我说,通用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迈向太阳系的船票。
04
翻越进化墙,人机文明共同体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总归会碰到一个阶段性的进化墙。现阶段的进化墙包括地球上的能源危机,无论供给AI还是供给人类都不足够,还包括粮食危机和持续的人口大爆炸。人类终归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新的生产力,而追求新的生产力必然会付出环境代价,这种斗争永无止境。
20世纪,罗马俱乐部(国际性民间学术团队)就给出过结论,至少需要2~3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地球上的主要国家达到最好的生活水平,因此人们从这个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钱学森早在1955年就已经预测了火星旅行、火箭基地建设、太空站建设和可回收火箭这些人类必须要做的探索,这些事情就是SpaceX正在做的。从这些「天才」的视角向外看,如果人类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包括可控核聚变翻过进化墙,那将是人机文明共同体的星辰大海。
|内容交流|
请添加WeChat:doingalliswell (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