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激~动。
根本没有任何官方的说法说要换题型。
等等看吧。(虽然我很讨厌首字母)
猜测下翻译怎么考。
我觉得应该也是像高考一样:给句子+规定词。
类似这种:
正如预期的那样,艺术节引起了游客对民俗文化的兴趣。(generate)
规定词在翻译中一定要使用。
有人觉得这种题目没有抓手,非常灵活。
确实是这样。
但是并非没有抓手。
因为全市都考一张卷子,张三学校和李四学校教得不一样,同一个学校的老师也上课上得不一样,所以不可能考那些虚无缥缈的拓展。
考的就是课本。
课本就是抓手。
你想想逻辑上是不是这个理?
翻译其实考几个事情:
1 给出的词你是否能准确知道怎么用的?
2 是否知道这个句子用什么句型和时态?
3 内容是否翻译得完整?
我可以拍胸脯说,这些要考的内容一定在你的课本上以各种形式出现过。无非是你是否能识别出来中英文的对应。
我先给你们讲个搞笑的事情。
我的高阶段的学生都要做一个练习就是“回译”。几乎每个学生对这个作业都是一脸痛苦。
英文翻译成中文,再看着自己的中文翻译回原文,尽量和原文一致。
有些小孩交上来的中文句子,那简直就“不是正常人在说中国话”。
为啥呢,因为他们怕自己再翻译回原文的时候翻不回去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She is beautiful. 她是美丽的。
正常咱们不这样说话。。。我们会说,她很美。她挺漂亮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如果用正常的中文说话,那个is出不来,没有对应。有些“偷懒”的学生就会保留英文所有的部分,“不说人话”。
这就是中英文的不同,也是要靠训练才能获得的。
说回翻译的部分。
如果现在想练,我觉得可以走下面几步:
考纲词汇背起来。特别是词汇的用法。
还记得我写过中考考纲词汇要起码背三遍吗?就是咱们考试其实考得挺深的,在广度和深度里,我们还是选择了深度。你看词汇总量不是很多,但是考纲上写的那些用法还是考试的重点。
上海这次高考的回忆版里翻译里有个句子是:
她不断尝试将书法元素融入京剧的戏服设计中。(employ)
这句话考察了employ的“应用,使用”的这个意思。
我觉得这种考纲词汇书上的例句就是得重点掌握的。
通常还会给你固定搭配,熟词僻义,这些都是非常容易考到的,必须重点记忆。
我都能预见到肯定有人问这本是什么书:番茄炒蛋。
2. 课文做回译/默写
宗旨就是记脑子里,随时可以调用。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一种感觉,就是讲英文的时候,其实是先用母语想好要说的几点,然后再挑选合适的英语表达说出来。有时候这个过程太熟练了,我们都忘了这个“翻译”的过程,感觉在“用英语思维”。但是有时候有些难的表达,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英语对应,就说得磕磕巴巴。
把合适的句型和表达记到脑子里去我觉得就是加快这个“对应”的速度。随时可以调用出来。
我有学生在做“回译”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就是感觉上好像看懂了句子,但是没办法用合适的中文说出来。这个其实就是句子结构还不清晰造成的。
我举个还是回忆版的高考题:
这个连续剧的剧情是围绕一个华南地区的虚拟城市展开的,汽车企业是这个城市的骄傲。(where)
这里的where,就是提示了从句,学生得明白句子里相同的部分是“城市”,然后才能选择合适英语结构来表达。
我们平时在把课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会需要注意到这点,在中文中,“城市”是需要被重复说一次的。
3. 词组的积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词组
学生的难点会出现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表达,比如考过的“走马观花”,“时光的痕迹”,这些我觉得可能中考不太会出现。
中考会出现的估计也是课文里有的那些。
新版教材大家也看到了,一些关于中国话题的词汇肯定是需要特别记忆和积累的,否则上考场现想错误率太高了。
其他的,就在日常过程中跟着老师去记。一般初中老师负责任点的,都会给你把每一课的重点词组都摘出来,要求背诵。这个就是你的葵花宝典,一定要跟着老师去记住。老师每天做这个工作,真的是不要太熟悉哦,所以这些是必须要记忆的。
正好这个问题群里这几天问得比较多,同一回答一下。
再次申明——首字母是否取消,我也不知道,别问我了,教育考试院也不是我家开的。。。
大家有问题也可以群里问,进群在今天倒数第二条文章,我会去群里逛逛看看大家提问的。
提问前,恳请各位先通过公众号搜索获得相关文章,看了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可以进群问我。搜索点击公众号这里的红圈,然后打关键词进去就行了。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