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年轻人,到底该不该研究人情世故

文摘   2024-11-29 06:58   湖南  
01
关于“人情世故”这点事,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人情世故是混社会,特别是混体制/泛体制职场的必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想混出头,就得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人情世故上;
另一种是,人情世故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是跪舔、讨好、是为了利益而无底线去逢迎别人,为崇高、正直、有理想、有志气、有尊严之人所不齿。
那么“人情世故”的本义是什么?
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最先出自文天祥《送僧了敬序》。
——百度百科
从这个定义来看,是不是很中性的一个词?
然而古来描述“人情世故”的名句却似乎大多不怎么褒义:
文天祥在《送僧了敬序》中说,“姑与之委曲于人情世故之内”,
意思是,“姑且为了人情世故暂作忍耐和妥协”,透露出作者的无奈与委曲求全。

明杨基《闻蝉》:“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意思是,看透人情世故之后,就会发现,清清白白做人还不如贪赃枉法,溜虚拍马、毕恭毕敬远比清高自傲要好。


可见在古代的文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人情世故怀着排斥的态度。

02

博主也曾经是对人情世故“嗤之以鼻”党的一员,年轻时总觉得老娘靠自己本事吃饭,没道理让我委屈自己去讨好谁,
后来年龄渐长,才发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人情世故,而适度的人情世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
只不过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总有一部分人动作过于扭曲、变形,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嘴脸太难看,
才连累这个再正常不过的中性词也变成了让很多人不屑一顾的“贬义词”。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应该对人情世故抱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我觉得首先要让“人情世故”这个词回归本意:
也就是说,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的基础上,以一种合适的尺度、让人舒服的姿态与人相处,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价值,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真正的人情世故不是放弃自尊,单方面去讨好谁,
不是谄媚、溜须拍马、毫无底线地逢迎,
而是将心比心、利益交换、人情释放和回收,
距离适宜、尺度合宜、知恩图报、守礼懂分寸,是助人达己,互惠互利,
工作中的人情世故,是为了尽可能地团结大多数人,达成目标,创造增量。
人情世故之所以招致很多人反感和不适,是因为在许多语境中,它已经被一部分三观不正的人偷梁换柱成了“恶心自己和大多数人,取悦关键极少数”的能力,
它的目的也变成了谋求存量分配时不合理的优势地位,
它让职场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异化成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从而催生了人身依附、权力攀附等不正常的人际内卷,
最后让原本正常的人,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被迫加入,否则就会被劣币驱逐良币,剥夺生存空间。
03
所以,年轻人要不要研究所谓的人情世故?
要看是哪一种人情世故,
如果是前者,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礼貌、礼节、尺度,必要的人情往来,互惠互利、互帮互助,那当然有必要,
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就算得到所谓“向上社交”的机会,也把握不住。
举个栗子,其实很多人,年轻时都遇到过“贵人”,
区别是有些人守礼懂分寸、有来有往、知恩图报,最后就处成了长久关系;
而有些人,将这种帮助当成理所当然,帮过就忘、平时不来往临时抱佛脚,这样的人就算侥幸得到贵人的帮助,也只会是一次性的,
最后浪费了机会和资源,还埋怨人心不古、世道不公。
当然,如果是后者,被异化、扭曲的“人情世故”,还是算了吧,
且不说你有没有这个天赋,就说放弃原则和尊严换得那一点利益,真的值得么?午夜梦回,会不会连自己也唾弃自己?
就连祁厅长,不也对别人在背后怎么议论自己耿耿于怀么?
当然,若职场环境恶化到这种地步,倒也不会完全是这些“不择手段”们的锅,
因为上有所好、下必从之,
没有那些爱好这一套的“关键极少数”,“不择手段”们又哪来的市场?
...

鲁迅先生说: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也许,人活于世,于人情世故一途,最重要是把握好“尺度”。

不因不通世故而寸步难行,也不因深于世故而失去本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洞悉人性而葆有赤子之心,世事洞穿而天真不泯,才是更有意义的成熟。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加知识星球,了解更多国央企规则与生存实操
(现在加入,送深度咨询一次)👇🏻

身在国企心在江湖
东坡小姐,十余年国央企工作+创业经历,专注分享国央企职场规则、生存进阶、副业/创业、个人成长经验。(商务、咨询:all-for-freedom12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