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 尤琦丨陷入“自我感动”之下,又该如何破局?

时事   2024-12-12 10:00   四川  
近日,情感类综艺《再见爱人4》中李行亮与麦琳的 “青团事件” 引发广泛热议,“麦学” 话题也随之冲上热搜。在李行亮的 vlog 里,他不辞辛劳地一天内往返北京上海,只为给妻子麦琳买青团制造惊喜。然而在节目中,麦琳却并不领情,缘由是第一口未吃到心仪口味,且觉得这种大张旗鼓的行为纯属浪费。这一事件看似只是夫妻间的小插曲,实则折射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自我感动式付出。

从这一事件来看,网友们往往被李行亮的奔波劳累与深情厚意所打动,纷纷对麦琳表示不满,指责其 “矫情”。但深入剖析,正如黄执中所言:“凡是没有受益者的付出,感动的都是自己。”李行亮主观地认为千里送青团是爱的表达,却忽略了麦琳对于口味的偏好以及对这种行为必要性的认知。如此一来,他的付出仅感动了旁观者与自己,却未能在麦琳心中激起共鸣,这便是典型的自我感动式付出在情感关系中的体现。

这种自我感动并非仅存于情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亦随处可见。例如,父母与子女间的相处,“妈妈吃鱼头让孩子吃鱼肉”“逼孩子穿秋裤” 等事例屡见不鲜。父母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也是为了关爱孩子才做出的举动,但孩子们却表示不理解。这些“自我感动式付出”的关键在于父母总以自己的标准与判断来看待孩子,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实际需求和感受,伴随而来的是一句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何尝不是一种具有压迫感的“道德绑架”?这种行为看似感人,实则也算是“甜蜜的负担”,在没有带来双方益处的同时,徒增压力,这也是为什么“自我感动”行为饱受诟病的原因。

因此,破局“自我感动”行为,化单向为双向,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正如黄执中的观点提醒我们,真正的付出是要建立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之上,不给他人带来不便和负担的前提之下,重视对方内在需求和感受,才能够真正做到对方的心坎上。并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一味强调自身的动机有多高尚,过程有多辛苦,然而我行我素地行动,这样的付出变成了满足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价值。在情感关系里,情侣或夫妻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彼此的喜好与期望,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制造所谓的 “惊喜”。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亦需放下权威姿态,与子女平等对话,尝试理解孩子的世界,尊重他们的选择。

当我们准备为他人付出行动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举动于对方来说是否有益?是否符合他人的需求?只有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去看待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这不仅能使我们自身摆脱不必要的情感消耗,也能让对方真切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构建起更加和谐、稳固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份付出都能成为增进关系的坚实基石,而非自我陶醉的独角戏。

(文/尤琦 山西大学  指导老师:韩晓芳


*文内作品系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红星评论
观点有趣、行文至软、理性有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