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直接说“要完”得了

文化   2024-09-09 22:54   北京  
最近比较关注中国出口未结汇资金回流的问题。
那就要解决第一个关键问题:离岸未结汇的资产规模到底有多大?
然而偏差实在太大了,从2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不等,到底哪些机构在滥竽充数?
如果从2020年开始计算,Eurizon SLJ认为自疫情以来高达2万亿美元,摩根大通则认为几年来总规模是3000-6000亿美元,而法国巴黎银行更是认为只有2200亿美元。
如果从2022年开始计算,海蓝宝石集团认为超过50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认为是4500-5000亿美元,澳新银行和高盛集团认为是4000亿美元,而彭博则认为是3720亿美元。
然而巴克莱银行认为从2023年开始计算,也得约5000亿美元。
那看看国内的吧,有两家。
中金统计认为自2022年以来结汇金额与出口额的比率较历史平均水平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从2022年1月到2024年7月企业端应结汇未结汇的资产总规模为9332亿美元,远高于国外机构普遍认为的4000-5000亿美元。
中信证券认为自2022年以来,总规模为4700-5800亿美元,这个统计与国外金融机构的更为接近。
而盛传的是“万亿美元资金回流”,来自于Eurizon SLJ测算的2万亿美元总规模。
看完各家机构的统计,也就基本放弃了进行定量分析了,或许各家机构内部有一个更准确的数字,放出来的仅仅是修饰过的?不得而知。

但更令小镇感觉有意思的,还是国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观点的激烈冲突。
最开始提“万亿美元资金回流”是在8月27日,当时说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中国海外资产大规模回流,因此导致人民币升值高达10%。在这时候,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破坏本就疲软的中国经济
对于这个观点,很好理解。过去几年虽然整体经济确实不太好,但出口迎来了最黄金时代,而跨国贸易最怕的就是短期内汇率波动过大,高点、低点其实都好说,这当然会对中国出口带来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国内经济。
然而才几天,报道重心就开始变了。
开始说人民币升值面临考验,原因是中国经济低迷导致海外资金不愿意回流。
注意,这时候的报道重点就变成了人民币升值是好事,从之前认为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破坏中国疲软的经济,变成了疲软的经济阻止了回流,那阻止了回流是不是就有利于改善中国经济,那改善了以后是不是就继续回流,然后又破坏、又改善、又回流、又破坏?
这好像是个圈啊。可如果修改最开始的判断,那就是人民币升值不会进一步破坏中国疲软的经济,那就成了矛盾了。
随着中国央行重新稳定了人民币汇率,于是短短两周时间,从说人民币将在短期内升值10%,变成了认为年底前会贬值到7.17左右。
就这么一点事,能不能始终保持观点的统一呢?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明显矛盾的观点,不是同一家媒体、同一家机构说的。但隐约觉得,似乎核心观点是一致的:看衰、利空、要完。
那还分析啥啊,直接写结论不就行了。
其他文章推荐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高歌猛进的背后,危机正在萌发

■  注意甄别,别反对了有利于自己的改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