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任务中,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

教育   2024-11-12 07:04   重庆  

作者|张阳

北京九子明堂(MTC中国)首席运营官



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核心挑战:如何在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导下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尽管课程方案强调“强化学科实践”与“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学校在实施融合学习与开放性任务时,往往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素养进展。


这一难题并非中国独有,全球范围内在素养培养领域都存在类似困境。许多教师以为仅通过布置开放性任务就能自然提升学生能力,实际上学生没有形成必要的技能,过于开放性的任务将令学生难以应付,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三招策略以达成素养学教评一体化的有效实践。


第一招,建立课程任务群,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第二招,设计证据模版,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第三招,创建通用量规,解决教师和学生如何“评”的问题。


在真实情景挑战中,是什么决定挑战任务的真实程度?

首先确定是一个现实世界任务。其次需要拥有一群现实世界的受众。这两个维度构成归类框架,能够培养学生素养的任务,都必须落在这个框架之内。内容上包含以下三种任务:

第一类:有效推理,把自己的想法推荐给有影响力的人。

第二类:方案决策,为真实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第三类:解决问题,为需要帮助的人做出真正的贡献。

其实很多学校设计的项目,都能看到这个框架的影子。比如:


证据模版是在同类的任务之间可以重复使用的,而且它是专家思维的外显,换做真正的专家,来完成学生的这个真实情境挑战的时候,也会经历的思维过程。


很多老师不理解为什PBL可以接受失败?这个重要的疑惑也能被解决了。因为真正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的不是项目做出来的东西,而是专家思维的过程。

素养不是学而即得,而是需要刻意练习。素养反映“新手-基础-熟练-高级”这个素养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比照着通用量规进行刻意练习。


那么,认识、理解通用量规成为必备的一环。

01

量规是什么?


量规是一个对结果进行非量化评价的框架,基于对何为标准、底线和模范表现的描述。它的目标不是说自己“”想”做好工作,而是把重点放在“能”与自己对好结果的描述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素养量规不是特定评判,而是通用描述。

教师通常使用量规来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技能的熟练程度、产品或表现的品质,以及学生从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水平的成长。除了作为评价工具外,量规还是一种提供反馈以改进教和学的绝佳方法。高品质的量规提供了一种共同语言,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为深度学习和有效表现的最重要特征,找到正确的行动路径。

02

什么是有效量规?


有效量规基于明确而适当的判据,这些判据是评判学生回应、产品或表现的依据。判据规定了“成功”的样子,在基于标准的系统中,判据应该主要来自所针对的标准或被评估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来自任何具体的作业或评估任务。

对教师而言,好的量规:

· 根据所针对的标准,明确成功表现的突出品质。

· 通过描述不同水平的理解、熟练程度或品质之间的重要区别,支持合理的评价。

· 成为“教”的目标,因为它们反映了标准中包含的品质。

· 就如何调整教学,向教师提供反馈。


对学生而言,好的量规:

· 成为“学”的目标,因为它们确定成功学习和表现的关键品质。

· 沟通清楚如何评判学生的作品,在理解程度、熟练程度或品质方面对不同水平的作品进行重要区分。

· 让学生能够根据成功判据对自己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估。

· 提供反馈,肯定优势领域,并告知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构建课程任务群、设计证据模板和创建通用量规,我们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还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从而真正推动学生素养的全面。

张阳老师将应邀出席12月12-14日第二届教学与评价峰会|基于真实任务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做主题演讲,并带领一线老师以“评价标准与量规”为主题,开展深度研修工作坊。


星教师
重新定义未来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