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如何成为未来教师的竞争力
教育
2024-12-06 07:03
重庆
教育是使人的心灵转向的艺术,而美是摇动人心灵的小舟。在认知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美可以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可以是教育的终点追求。王崧舟说:“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的恩宠和救赎,教育最终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成全教师。审美素养就是教师自我拯救、活出意义的最高生命力。”换句话说,对美的追求或许是超越教育现实的根本力量。美,是一种体验;审美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能力。具备一定审美素养的教师,往往能在教育中与学生一起与美相遇,看到教育的美好、看到生活的美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真正实现通过教育“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尽管美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审美的能力。作为教师,能否抵达教育的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审美素养。追求美的过程即教师审美修炼的过程,需要不断提升、更新。本书以“教师审美素养”为主题,带领教师认识美,同时提供几种抵达美的路径,帮助教师走向美的教育,包括:做美的形象的示范者。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对象。一个教师携带的美学特征与自身的美学成长,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美学启蒙。有美学追求的教师懂得在日常生活和教育生活中发现美,从而让生命得到滋养,心灵得到熏陶。比如走近身边的自然之美,感受高雅的艺术之美,能给人带来内心的愉悦。做美好知识情境的策划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美,如果学生感受到了美,会有更强烈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并生成创造美的情感和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科之美,诸如语文的语言之美、数学的简洁之美、历史的厚重之美……或是创新有趣的教学方法,精进教学艺术。做美好学习关系的构建者。教师具有了审美的眼光,就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学生,看见每个学生的长处,包容他们的不足;或是营造美好的班级文化,用有吸引力的活动扮靓学生的童年。做美好场景的设计师。创造一个具有美学气质的教室,是教师审美力的重要体现。有的教师通过场景打造学习探究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或者通过场景营造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校就能看到美好生活的样子。做精神肖像的塑造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和形象的影响,还有精神品质的影响。好的教育要和学生一起“活”出来。当学生获得更具体的人生“对标”,会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我想成为像你这样的人。”教育是一趟美的旅程。多一份笃定,多一层意义,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动才会有信念之光追随,以美的姿态奔赴心中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