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给一线教师的十大支架

教育   2024-11-28 07:57   福建  

作者 殷郡伟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
来源丨第一届教学与评价峰会主题演讲


凡教学必然有评价。但很多人往往把教学评价等同于教育评价,其实不然。就教育而言,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育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一般来说,教育评价的概念大于或高于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概念高于教学评价。这三者都属于评价,但评价的类型又有多种多样,比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其中,教学评价是对教与学质量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很多基于教的评价,比如基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基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观测量表、基于学科课程性质的评价量表,等等。



这些就是教学评价的全部了吗?其实不然,这些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体指向,那就是教师,关注的是是教师的教。还差一个主体,学生。以学生主要评价对象,于是就有了基于学生活动等级的评价、基于学生学习维度的评价基于学生成长过程的档案评价、基于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基于教师互动等级的评价,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进步发展的,更是一种回归到人的评价迭代。但我们又发现,评价似乎并没有完全实现它应有的效果和期待,这又是为什么呢?
评价的初衷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

诊断与反馈

依据评价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为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情况提供反馈。

2

激励与赋能

服务于教与学过程管理,通过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等,强化教与学的激励与赋能作用。

3

鉴定与判别

作为教与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鉴定在达成教育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程序是否有效导向。

4

导向与选拔

实现教与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与学目标的实现;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回归问题,评价无效或者是效果微乎其微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在诊断与反馈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回应了吗?在激励与赋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关注过程了吗?在鉴定与判别的时候关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了吗?在导向与选拔的时候重视原则与尺度了吗?
其一是“照着表评”。“一表在手,评价所有”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
一表评全程,一表评全员,一表评全科的现状,不禁让我们思考究竟是照着表评,还是“照着人评”,包括我们很多的评价报告、评价指标、评价后得出的数据,学生知道吗?学生了解怎么改进吗?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指标背后的意义吗?显然这些数据、这些结论、这些问题都被当作是所谓的过程性资料,静静地躺在了某个角落之中,默默成为一个数据结论,对于问题的实质性改进毫无作用。

其二是“指向结果”。任何一种评价都拥有这种评价所列举的所有目的。每开发一种评价,往往期待它所产生的数据能够用于多重目的,而事实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不同的评价通常有不同的目的。在运用评价时,通常会依据目的来选择或者设计具体的评价。特定的评价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尽管它能够产生很多预期的目的之外的效果,但是仍要相信没有一种评价能够服务于所有的目的的达成。正如著名教育家斯塔福尔比姆所认为的那样:评价就是为决策链提供信息的过程,现实过程中其实我们经常性的、习惯性地在忽略这个过程,而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评价的结果,其实很多真实的、真切的评价,它并不是指向于证明,而在于不断地改进。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价值判断对于课堂教学的目的而言是没有必要甚至没有意义的,其重点是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信息的捕捉与搜集。

所以针对评价,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要有对于教师评价的实施与落地的指导,从而来支持和支撑整个评价的过程,并科学地捕捉和衡量学生的每一个变化。
生活中支架随处可见,房梁桥柱、心脏支架、相机三脚架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不胜枚举,这是看得见的实体支架。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支架,但它的作用更强大,思维支架。当我们把思维支架介入评价之中,自然而然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评价,同时可以持续提升评价品质。

支架1:学习计划单


教师有教学计划,但很少有学校要求学生做自己学习计划。其实学习是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学生在开始上课之前也需要备课,这是一个预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入的过程。

所以有些老师在课前设置了预习单,课中设置了练习单,课后设置了巩固单。虽然这三类单和学习计划单很类似,但三单聚焦的是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和罗列,并没有真正的从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出发,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疑惑、发问、建构过程、迁移应用等,并就这个点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和结构。

为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高度责任感并使学习体现多元智能的发展,评价应从既定的评价理念开始,最后通过与多元智能相关联的学习目标来体现。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是以具体的动词(如列举、比较、界定)来体现,而不是以抽象的含糊不清的词语(如理解、欣赏、知道)来表达。

支架2:随堂记录卡


随堂记录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捕捉,有利于促进同伴之间进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碰撞,提升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更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

当然,如果随堂记录卡能够再配上反思记录卡,学生完整的学习经历将成为一种可视化的行为路径,而这些也将成为更好的指导教师展开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支架3:成长档案袋


关于成长档案袋,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学生参与。许多档案袋的设计与编制都有鲜明的教师属性或者是成人痕迹。所以,首先我们要清晰并明确形成档案的目的是什么?档案袋是谁的?档案袋材料是给谁看的?档案带的所有权和解释权又是归谁所拥有的?

当我们明确了这些问题,真正还原档案袋自我评价与改进的功能时,档案袋中的材料才是有效的、真实的、有价值导向的。

在建立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学生会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看到自己进步成长的足迹。同时,来自同伴、教师、与家长的参与评价,让学生更多感悟着亲情和友情、感悟着成功和挫折、感悟着信心和力量。

支架4:评价反馈表


评价反馈是我们当下教学评价中最缺失的一部分,因为很多学生得不到教师正面的评价和反馈,或者即使有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候也是零碎的、及时性的,并非是完整的、系统的,经过充分思考或者准备的。

而评价反馈表从某种程度而言,第一,了解我在哪里;第二,知道我的差距;第三,明确我的方向;第四,不断地靠近目标;第五,清楚是否能够抵达。

威金斯告诉我们:当你能够证实它、评论它、为它辩护,从而避免对它的一般误解,在不同的背景下应用它,并能够洞察到它时,你就“知道了它”。评价反馈表就是自知的过程,通过围绕“谁、什么、为什么、什么时间、怎么、哪里”等关于 6 个“W”的追问,由知己逐渐知彼,并在知己知彼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的最优化,让教与学评价更真实。

支架5:学习契约书


在传统课堂中进行评价,很多教师都会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评价工具与实际的学习和学生之间不够匹配。解决不匹配问题的办法就是运用学习契约书。

在制定学习契约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编制学习任务清单,明确每个学习环节需要建构的实质性内容,运用的工具技术等。当然,某一项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能够有学习契约反思表进行结果描述,这样就能形成某一项学习任务的评价闭环。


支架6:冲突核查表


课堂中有很多突发状况,但教师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机制进行应对。关于冲突核查表的制定是否又是一种新的关于课堂评测的新思维与新方向?当突如其来的状况在预设中有前置性的铺垫与思考,是否也是另一种成长的可能与赋能的方式?

比如,教师一旦发现了小组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小组成员就应该相互妥协、解决纠纷或者请求外援。为了预防和从根本上防止严重问题的发生,在每次讨论会开始之时,小组成员都应该遵守核查表条款。

合作学习情境可以帮助每个人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旦集合了每个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成为自信、积极的学习者。但是,只要忽视了某个人的才能,他就会感到自己被忽视或被排斥在小组之外,从而再次引起冲突。而核查表,就是把预设的冲突因子在展开合作之前就形成相应的契约共识,让学生在展开合作时便心中有数。

支架7:参与指南/合作指南


我们倡导合作学习、合作互动、合作教学等,但现实中假合作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一方面学生不知道怎么合作,另一方面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合作。

再者,他们对于合作规则、基本流程需要达成的效果并无所知。所以,通过合作指南,一方面是告知他们合作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等。当然,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和合作对象,他们又拥有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与此同时,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产生了不同。

支架8:成长描述


成长描述其实和成长档案带的形式有相似之处,不过更便捷、更灵活。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学生喜欢把自己的进步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对许多学生而言,这种进步的展现方式从一定程度而言将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不断进步。


支架9:公告牌


维果斯基认为:一个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建构自己知识的,通常是通过在共同任务中与他人相互交流完成的。公告牌顾名思义,就是告知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成果、方式等。

制作公报牌有八个步骤:第一步策划主题,第二步是组建小队,第三步是协商设计,第四步是评议补充,第五步是修改完善,第六步是张贴公式,第七步是按步实施,第八步是对标评价。这也是一种深刻的以终为始的路径,以结果为导向倒推行动路径。


支架10:检查表


其实就是基于目标的自我核实,清晰地了解自我学习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完成情况。研究表明,依据教师提供的反馈,自己订正错误,是学生应用评价结果作出学习决策的低层次表现。而高层次的表现应该是学生自己为下一步的学习设定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

为此,学生就必须学会分析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并思考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检查表的意义所在。

除了必要的评价支架以外,我们还需要尝试许多其他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少不了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和评价途径的改革。评价手段、方法、途径支撑教学评价改革,其本身也是教学改革应有的意义。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的是,手段、方法、途径毕竟是评价的技术,是形而下的器,即使是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实质也是为评价服务的,其本质的特征仍是教学的一部分。

教学评价改革不能只是技术或只有技术,而把评价的最根本的目的与目标悬置起来。忘掉了形而上的道,那么教学评价改革就会缺失准绳,失去标准。

理想的教学评价模样:第一,有标准,有依据,有参考;第二,勾起好奇,引起兴趣,持续探索;第三,慢慢引导,逐渐放手;第四,告诉方向,形成发散,最后实现自我实现。

12月12日-14日,第二届教学与评价主题峰会“基于真实任务的教学评一体化”,将共研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机、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习迁移、重塑学习意义。敬请关注,诚邀参会!




星教师
重新定义未来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