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学校育人生态的终极理想

教育   2024-11-27 21:20   福建  

作者|李斌
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总编辑


尊敬的各位“同学”,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各位演讲嘉宾、线上线下全体参会代表、学习与共创伙伴、协作及服务团队:


大家晚上好!感恩我们又一次相遇,在这个凡事必须付出成倍努力的季节,时间如此宝贵,相遇如此珍贵,坚持解决真问题的学习如此可贵。



这里是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厦门;肉眼可见的对岸,就是我一直想去却总未成行、有“全球森林宝库”之称的中国台湾;厦门市的东北侧,就是有“全球文化森林”美誉的福建泉州。在这里,我代表组委会每一位伙伴,热烈欢迎您光临本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新质学校|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让我们共同站在新旧转型的历史时刻,借这样几天的专业研讨,重新想象未来十年基础教育的育人生态,重建教育领导者的思维格局,和每一所学校的关键行动。

我想先给大家介绍几张图:

这是本届年会的场景布局图



近3万平方米的会议场域,包含了基于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价值主张的,与参会者体验认知无缝衔接的场景功能、场景内容、场景美学、场景生活、场景课程、场景关系等会议环境的设计与实施。

这是本届年会的分类执行标准与流程工具箱

怎样让这一套复杂的标准执行体系,在不同小组上百位新旧团队成员之间高效运行起来,是每一届年会能否顺利的关键。

这是教育数智化系统应用全景图
学习云平台、数据云系统、智能入场系统、付费自动化、网站一键报名选座、一键酒店机票、参会一码通、AI智能系统、资源下载平台、官网服务系统、教研云系统、会场视听系统等,所有这些软硬技术的融合实施,根本目标是尽可能追求无感应用和参会效率,核心价值是教育数智化最低成本、最大效能的示范应用。


这是本届年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台上台下、会前会后显现或隐含的课程架构图
顶层设计课、会议组织课、时政分析课、实践串讲课、场景示范课、演讲示范课、主题深研课、产品设计课、跨界学习课、场边追问课、阅读课、AI课、艺术课、音乐课、健康课......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以贯之的主张是:一所学校的课堂,不仅包含传统的学科课堂、班级课堂,也包含了校园里的一切场景、行为、活动、关系,以及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立体联动的学习与感悟。


这是参会代表地域和角色职能分布图



在座的5200位参会代表,几乎来自中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一个办学类别,以及从乡村到一线城市的每一种发展需求;以学校管理者为主,涵盖教育行政领导、教科研专家、骨干教师等不同的岗位职能,对会议议题的专业聚焦和包容性同时提出了要求。

这是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角色分布图



如同主办方蒲公英教育智库的组织结构一样,这样复杂的任务目标与执行系统,只能是分布式领导,嵌套式联动,每个人都是一类事情的责任人,是目标制定者,是标准执行者,也是清单标准流程工具的迭代者。


除此之外,会议还力求做到全体与会代表都能站在各自的专业角度有选择、有收获,有进阶;所有人参会尽可能感到便捷、舒适、有美感;并致力于让全部的场景都包含教育价值。设计组今年还终于实现了:大多数场景搭建与物料都可以非常方便的拆卸运输重装,以便于再次使用......


一场以人为中心的会议和一所学校一样,有很多细节。比如现场大概有数十组参会席上,摆放了一份或者两份小小的蛋糕。这是送给11月27-11月30日这几天过生日的参会代表。我代表组委会及全体参会代表,祝您生日快乐!(当然我们的数据肯定有遗漏,未能收到蛋糕的朋友,我们在会场一角准备了蛋糕,您可以自取。)

如您所见,这是一个巨复杂的生态搭建过程,也是由不同的微生态有机组合而成。我们用了十年时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拼图”,成就了今天大家看到的现场。多次参加年会的朋友曾告诉我们:年会就是一所每年只开办几天的专属教育人的“学校”。这所“学校”走到今天,感谢数以千计的演讲嘉宾、数以万计的现场参会者、上千万人次的线上深度学习者,感谢全体组委会伙伴的赤诚之心,她已经蔚为大观,如同森林一样,成长为对基础教育人有专业价值的成熟生态。


是的,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而倡导这一理念的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首先就应该是森林的样子。

森林是开放的、包容的,松弛的,是一个充分尊重全部“物种”的内在需求,并尽可能系统、平衡、稳定地提供支持的地方;

森林同时也是高能的、有效的,精微的,是没有一个“物种”不能在其中游刃有余地获取能量,按自己的节律蓬勃生长的地方;

森林也从来都是忘我的、利他的、合作的,是因托起每一个“物种”的存在而存在,推动每一个“物种”的发展而发展的地方。



是的,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我们试图通过共同的学习与分享,为教育生态植入一种新的视野——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成为一所生态包容、系统精微、能量充沛、利他利己的新质学校。


过去数十年间,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今天的全人类已经来到一种新的地球“生态位”,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人类是作为宇宙演进过程本身的一部分而存在。”——然而,过去的我们并不具备在这个更加开阔的生态位上,明智行为以获得永续平衡发展的指导哲学和认知行为体系。


以教育生态为例,当下学校教育的大多数实践,依然停留在传统惯性中。我们只看到“木材资源”,看不见森林;只看到“水资源”,不关注有生命的河流系统及其所依赖的整个生态体系;只看到“人力资源”,但却忽视了大家一起生活、工作与创造的真实人生。


而这些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心智模式要实现重组,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更深层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我们的思维逻辑必须和心灵深处的愿景结合,从精微处如琢如磨,直通“地下水”;从枝叶处连接云端,看见大世界。


我们相信,这一思维认知的转变,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组织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无论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教育与社会之间、科技与文化之间,政治与经济之间,中国和世界之间,我们都在一座超出想象的共同森林里,成为一个“敞开的整体”


在今年出版的这本书里,我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一次非常深刻的讲话,全文读完,深受激励。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学生培养的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不是制造“失败者”的,以分数贴标签的做法必须彻底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亲爱的教育同仁,我们需要从基于好学生筛选、高分数培养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创新,走向中国基础教育基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为根本目标的自主生态创新。让好的教育像森林一样尊重、信任、激励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答题”,而不再是“选择题”。如此,我们才能看见人性深处的教育动力,读懂师道尊严的现代理解,谱写未来教师的素养清单,重塑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共识,也许,我们可以借此追问一个问题:森林一样的新质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我们有能力抵达这样的理想生态吗?在此我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森林般的学校首先是一个生态是有机连接、结构精微系统开放、能量充沛的生态。结构精微才能减少能量的耗损,系统开放才能从外部获取能量,有机连接才能互相传导能量,教育从“万物互联”到“万学互联”,最终满足多样态“物种”的多样化需求。

森林般的学校是一个巨复杂系统它由大量独立的“物种”组成,通过不同家庭、班级、团队、角色、职能等微生态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呈现出群体性、多层次、多样态、生态位各异、动态中平衡等特征......



森林般的学校是以能量传递为中心的动力系统能量与信息,既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文明进化的双螺旋。所以这样的学校更强调动力设计——以结构、机制、场景、项目、资源工具的合理建构,最大限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足够充沛的能量,调动每个人的自主性和内驱力。


森林般的学校善于“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学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然而每一片森林都有不尽的地下水,免费的光雨露,教育基于“脑矿”与“心矿”的资源理应是无限的。所以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推动组织成员深深扎根,行动视野高高入云,学会“让已有资源的秘密充分打开”。


森林般的学校致力于搭建“人是人才教育格局”学校要走向更理想的教育生态,几乎每一位书记校长都面对人才的困局。然而什么是人才?当我们学会打开格局,重建尊重,放手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山林、猴子爬树、老鼠打洞......也许一个自己不能自由挑选,被学校历史起点随机组建的团队,就会因多样性释放强大的竞争力——这既是森林般的人才观,也是森林般的教育观——个性化的相互依存,有协作中的彼此独立;不断放大“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可能,不断催生一个组织的多样性智能——让不同成为更大的不同,却又拒绝单一物种的强大。


森林般的学校追求更高水平的“自运行”。学校能基于一个良好的生态,托起自己的教师,也激励自主的成长。在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生态结构中,不论是决策层,还是每一位老师,都在直面教育问题的单点突破和系统跃升中,自觉发现问题,自发解决问题,自由向上生长。

森林般的学校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蓬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样的学校强化从规律出发的“信号与规则”,帮助所有的“物种”学会寻找信号,忽略噪声。


在此基础上,生命又是自由而蓬勃的。正如人类学家项飚先生所言:好学校所代表的生命力,一定不是整齐划一、拼命朝一个方向生长的速生林,而是森林的千姿百态。舒展的,柔弱的,挺阔的,散漫的,相互依存,自由生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局部气候。


森林般的学校,有推动进化不靠“主观培养”,而是给他们“合适土壤”的智慧这里追求长创新、根文化、母生态的底层逻辑,求解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这里将森林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奇妙而又完美地融在了一起;这里告别激进,以生态学思维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以向内求的姿态走向卓越......



尊敬的各位“同学”,这个世界真正的教育问题,常常缘于思维的盲点阻断能量的传递。在人性的汪洋大海中,该如何去创造更好的教育?我们需要一场教育哲学观的突破。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她曾是“私学”的样子,也曾是“工厂”的样子,也曾是“农田”的样子......今天我们要说,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每一位教育领导者、实践者学会构建森林般的学校组织,才是学校教育以生态创新力启动高质量发展内动力的良性进化之路。


平民思想家尤努斯说,最好的树种,种在森林里,就是大树;种在花盆里,就是高不过一米的盆景。这不是种子的错,是盆容量大小的问题。

各位同仁,AI驱动的智慧革命,将不可避免地重塑我们的认知,提供重新思考人类价值和社会目标的契机。我们需要融入新时代教育转型这一伟大的愿景,让每一个讲台成为文明十字路口一切变量中最关键的变量。这不是一个低垂的、伸手可摘的果实,愿我们彼此看见,相互启迪,携手合作,叠加创新,在校园构建差异化动力系统,重建高质量育人生态,创建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终身学习、责任担当、充分发展的“教育森林”。


历史是由每一个“小我”的选择和行动汇聚而成的“大势”,教育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我们唯有松弛,唯有连接,唯有热爱,唯有生长!

再次欢迎您光临与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丨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办方开幕致辞
责编 | 阿宽
排版 | 阿宽
商务 | 陈老师 135946943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 |  xingjiaoshi@dett.cn

《星教师》开通视频号啦
欢迎扫码关注▼
每月不定期更新……

扫描图中二维码订阅▼


星教师
重新定义未来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