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冲刺20期完结送合集!从“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教育   2024-12-01 17:01   山东  


作者 | 诺二

编辑 | 汤汤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25拖鞋哥新传考研QQ群:947374650




本期为大家准备了2025评论冲刺的最新合集哦

冲刺上岸,锦鲤必备👏

同学们在公众号后台发送【评论冲刺】即可获取啦~


今年的考前评论冲刺,来了!


距离考试仅剩一个多月,评论如何提高?即将要上考场了,可评论的立意总是找不好,有没有什么救命稻草?评论实务作为专业课卷子中可以说是时效性最强的考察类型,当年的热点新闻事件非常有可能出现在考场上。所以,最后的时间内,想要实现评论最后阶段的冲刺,复盘一下今年的热点新闻评论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从今天起,诺二带你一起,复盘20个热点新闻事件,同时通过一个事件以举一反三积累立意和论据,以便在考场上能够文思泉涌,下笔千言。

贴心的评论冲刺Q&A


Q:考场上刚好遇到了评论精选中的媒体评论,可以直接写到卷子上吗?

A:评论精选的内容主要是给大家提供一些立意和论证的思路,原封不动全背下来其实不太可能,尝试着学习思路然后转换成自己的表达为宜。


Q:考试的时候给到的材料和评论精选中的比较像,是不是也可以直接用评论精选中的思路?

A:千万不要!一定要看清楚试卷具体材料强调的重点内容和题目的具体要求,就算是同一个话题,如果材料的倾向不同那么评论的角度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同样都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话题,一定要看清楚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什么,不要材料强调网络保护我们去写了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遇到的材料或者话题之前完全没有遇见过,也优先去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事,一切以材料为主。千万不要强行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否则写跑题可能得分会更低哦~


Q:评论精选该怎么使用才能效果最大化?

A:除了看我们给选中的媒体评论之外,还一定要好好地去看前面的“举一反三”环节~这个环节我会结合今年的其他比较相似的案例、往年考过的话题来进行归纳,同学们也可以结合着自己的积累来思考,这一个话题涉及的论据和思路是不是可以对其他问题有所启发。


Q:除了评论精选之外,最后这段时间还应该看点什么?

A:优先以自己学校历年考过的材料类型为主针对性进行复习,比如一些学校很喜欢考的就是红又专的时政类和传媒类,那么重点就去看这方面的评论。同时评论精选议题和评论赏析专栏基本上不重复,而评论赏析中也有很多考试概率比较大的话题。建议有余力的同学也去把评论赏析过一遍。



今日话题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11月22日,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完成各项议程,落下帷幕。


本次峰会围绕全球互联网合作与发展、技术与产业、治理与安全、人文与社会等相关前沿热点领域,举办了24场分论坛。同时,还举办了首期全球互联网人才卓越计划研修班,吸引了32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和企业的40名学员参加,着力将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和经验推向更多国家和人民。


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分论坛,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等15家中国智库和高校的专家,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报告》,在系统分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现状,提炼全球人工智能治理10大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目标宗旨、原则共识以及行动路径,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新动能,持续呈现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良性变革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这些年来最热门的科技类评论议题莫过于人工智能,如23年深圳大学AI作画,24年吉林大学AI孙燕姿,南京财经、郑州大学、北京外国语“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相关材料。因而非常有必要积累相关评论素材。


立意分析


思路一:防范人工智能被滥用,推动科技向善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赋能千行百业,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侵犯数据隐私、冲击就业、扩大数字鸿沟、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以新技术推动实现更好的发展,避免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恶用,推动科技向善,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思路二:创新、安全、普惠


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作视频致贺,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眼于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突出强调“创新”“安全”“普惠”在推动网络空间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各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创新是第一动力。网络空间是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领域,只有将创新置于突出位置,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增添新的动力。各方应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加强在网络技术、数字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催生新的业态、模式和应用,不断挖掘网信巨大的潜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


安全是底线要求,是发展的前提。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我们要努力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尊重网络主权,遵守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不搞网络霸权,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有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普惠是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价值理念。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主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避免其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我们应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

(来源:央视网)


论据积累



中国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贡献

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积极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共享数字发展成果。中国积极促进全球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搭建多个国际交流对话平台,推动科技向善,缩小数字鸿沟,努力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以实际行动推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红利普惠共享,为全球数字发展创造新机遇,凸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道义和担当。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深化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十年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卓有成效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发展优先、安危与共、文明互鉴,推动建设一个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中国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推动《全球数字契约》等框架文件加快落地。2024年7月4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向全球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成为中国引领AI全球治理的又一里程碑。从概念构思到行动倡议,再到实践案例,一幅共谋全球互联网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思想共识不断化为具体行动。

(来源:中国网)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

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中明确,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提供者发现违法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停止生成、停止传输、消除等处置措施,采取模型优化训练等措施进行整改,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风险,“清朗·规范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专项行动提到,要落实《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督促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开展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清理未有效标识、易造成公众混淆误认的生成合成信息内容,处置利用生成合成技术制造谣言、营销炒作的违规账号。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9月14日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标识。服务提供者提供生成合成内容下载、复制、导出等方式时,应当确保文件中含有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 


媒体评论精选


相约乌镇峰会,共话数字未来

宣讲家网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面聚焦人工智能,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于11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浙江省乌镇举行。


背景分析:时代潮流浩荡前行,网络空间命运与共。作为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盛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盛况空前的重磅会议,乌镇峰会已迈入第11个年头。回首“网事”,以峰会为媒,世界互联网大会广泛凝聚力量,搭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从提出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等中国方案,到探讨数字发展之路、网络安全之理、文明互鉴之道,再到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展示……从乌镇走向世界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不断彰显出造福人类、影响世界、引领未来的强大力量。相约乌镇峰会,“老朋友”来了又来,“新面孔”接踵而至,共同见证“下一个十年”的华彩序章,共同“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


意义分析: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伴生诸多风险挑战,已成为全球性的关键议题。善治才能有“善智”,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避免人工智能技术滥用恶用,事关全人类共同福祉,需要国际社会群策群力。本届乌镇峰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回应各方对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切。值得一提的是,在分论坛设置上,特别增设人工智能板块,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负责任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展开讨论,无疑将凝聚各方共同期盼。可以预见,当“乌镇时间”再启,群贤毕至、交流碰撞,必将引领人工智能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价值判断:中国搭台,全球共享。相约乌镇峰会,拥抱数字未来。从一枕临流水,到一网通天下,乌镇峰会正不断扩展着与世界的“对话”。全新设立“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启动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在往年特色基础上,乌镇“网事”将以更精彩的方式续写,着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与此同时,今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将以人工智能为重点,全方位展示中外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走出乌镇、走向世界,中国将携手国际社会,积极拥抱智能变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全方位守护人工智能安全,演绎智能向善的精彩“网事”,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变革提供新方案,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共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荡前行,网络空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站在正式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从乌镇向外传递的思想、倡议、展望与实践,必将乘着乌镇之水,汇入江河、涌进大海、浸润全世界,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举一反三


今年与AI滥用相关新闻事件还不少,考察的可能性都很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



1


强化监管,斩断AI造谣利益链条

新华社、北京青年报


现象分析: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公布多起利用AI工具实施造谣的相关案件。6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发布警情通报:有营销人员为博取关注,使用AI软件生成“上海地铁行凶”虚假视频在网上发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此外,“西安突发爆炸”“济南一高层住宅楼起火,多人跳楼逃生”等耸人听闻又广泛传播的“新闻”,均被查实是AI软件炮制的谣言。在不断迭代的生成式AI技术面前,“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正在被挑战。从相关案件看,不法分子利用最新AI技术生产的谣言,足可“以假乱真”,迷惑性极强。人工智能还能根据传播渠道特征,实施个性化的谣言生成,并面向特定受众快速、精准投放,由此造成针对个人或特定群体的诽谤中伤、信息泄露、危害人身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


原因分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当前,利用AI进行网络造谣的成本仍然太低。之前有媒体报道,有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最高的一条收入700元,初步估算每天收入1万元以上,但相关责任人仅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因此,除了治安处罚之外,情节严重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切实提高其造谣成本,方能以儆效尤。《刑法》第291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我国也已颁布实施《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加快落实才能从源头防范风险,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


措施分析:针对当前AI造谣呈现出门槛低、批量化、识别难等特点,亟待加强监管,斩断背后利益链条。线下的惩处力度固然要加强,线上的技术监管和追踪也要更新迭代。利用AI技术批量造谣往往涉及大量的网络活动和数据传输,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追踪,及时发现和处置谣言信息。对于涉及的网络平台,也应追究其监管责任。用技术解决技术,在大数据和新技术面前,识别利用AI炮制的垃圾信息,并没有那么困难。如果平台未能有效监管和清理谣言信息,应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责令其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此外,网络平台、媒体机构等应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各行业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利用AI批量造谣的行为。



2


雷军”一边骂人一边要捐款?AI“恶搞”不可为所欲为

极目新闻


就事分析:这一类的AI名人配音视频,往往会挂着“恶搞”的名头,很多人也将之当作娱乐消遣,觉得不必太认真。但实际上,这绝对不是一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对于很多熟悉网络环境的人来说,这些“雷军AI配音”视频可能是“一眼假”,但雷军的名气太大,影响力也很大,难免会有人当真。毕竟,在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甚至都没有用AI配音,只是用剪辑的影像配文字字幕的“假靳东”视频,都有不少人上当。在雷军的微博评论区,也有部分网友对此信以为真,还质问雷军为什么要说那些话。这充分表明,这类AI配音视频,尤其是恶搞名人的视频,会捏造言论,混淆视听,给当事人带来极大困扰。


深挖原因:使用AI技术,编辑合成他人的声音影像,其法律风险和社会危害不容忽视。在技术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AI合成技术让普通人难以分辨真伪。一旦这些合成内容被恶意传播,不仅会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可能涉及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对于明星、名人而言,名誉是他们在商业领域和社会中的重要资产,被恶意诋毁和恶搞可能影响他们的商业形象,进而导致经济损失,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如果这种现象泛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恶搞的对象,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将受到挑战。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内容被用于造谣传谣、诈骗等违法活动,将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引发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措施分析:AI技术理应给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而不是成为某些人恶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的工具。近日,国家网信办起草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希望通过专门性法规,加强对AI生成技术的约束和规范,督促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平台承担起应有的法律责任,为AI生成内容添加显著提示标识,禁止生成和发布涉及违法违规、侵权欺诈的内容,提高受众的警惕性,防范虚假信息的传播,在保障民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激励技术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可能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唯有给迅猛发展的AI技术套上法律的缰绳,大力降低AI生成的内容所隐藏的种种风险,让AI演绎必须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胡编乱造、为所欲为,我们才能真正享受新兴技术带来的便利,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3


AI伴侣”不能忽视情感伦理、违反法律法规

人民时评


让步分析:AI伴侣”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和自主性以及社交技能的机器人或虚拟对象。它们展现出非凡的现实性、适应性和互动性,富有同情心,擅长开放式对话,能够与客户建立愉快且相互理解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说是信任、兼容、相互熟悉的,用户通常更容易向人工智能敞开心扉谈论恐惧和不安全感。在互动过程中,AI会通过观察用户的过去经历来嵌入其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对话逐步进化,微调其反应以匹配用户的兴趣、需求和沟通风格,让使用者感到安全和幸福。一些研究表明,“AI伴侣”能够减轻个人的孤独感。


我方观点:单凡事都具有两面性。“AI伴侣”一经出现,就引起了有关道德伦理和法律风险的担忧。“AI伴侣”可以提供个性化情感体验和精神慰藉,但并非真实的“完美恋人”。“AI伴侣”的体贴和顺从,让人如沐春风的感受背后,隐藏着一种伦理危机,即对现实情感关系的背离倾向。现实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往往伴随着羁绊、纷争和挫败感,这正是人机交往中所缺乏的。长期沉溺于“人机之恋”,用户可能产生不健康的情感依赖,忽视现实世界的关系或失去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收集的大量个人数据也引发了隐私问题,谁也不能保证个人秘密、图片和视频不会被泄露出去。部分“AI伴侣”可能程序会出现漏洞或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就可能传播虚假新闻、暴力色情、恐怖主义等不良内容,甚至向用户输出色情、低俗、淫秽的聊天内容。这不仅违反了道德规范,更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措施分析:AI伴侣”还是个新事物,必须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禁止的。虽然已发布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人工智能+情感的“AI伴侣”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成式AI。在鼓励和支持AI技术创新应用于情感交流、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同时,一方面要明确“AI伴侣”在数据保护、内容审核、商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一方面也要加强伦理审查和监管,提高“AI伴侣”的安全性能与信息筛选能力,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建立智能的内容审核系统,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精准识别不良信息并予以屏蔽。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支持,但真实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正确的选择在于将这些数字关系视为人类互动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4


AI面试成求职新关卡?要精度速度更要有温度

中国城市报


让步分析:作为新兴的面试方式,AI可以节约企业筛选人才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点击企业发来的AI面试链接后,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一个虚拟人物以及一行文字:欢迎参加此次AI面试,面试共有4道题目,准备好后请点击“开始”按钮作答……随着AI技术日益广泛地嵌入日常生活,AI面试成为招聘企业的新宠,AI面试官逐渐走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前台,不少企业选择采用AI面试筛选求职者,由人工智能结合视频分析技术、语音分析技术对面试者进行全面评估,决定求职者是否可以进入下一轮。不少求职者也对此进行针对性准备,主动了解AI面试考察的内容,以适应AI面试。  


我方观点:然而,找工作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模式化提问无法发现求职者的潜力和价值,而在需要互动交流才能做出判断的招聘中,AI面试往往无力无心。AI面试官无法感知求职者情绪和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求职者也无法通过面试官的态度、情绪,改变表达方式和表达重点,进而更好地展现自己。《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面试已应用的场景占31.8%。但是,求职者们对AI面试官的机械评判标准以及考察能力普遍有所质疑,比如,机械统一的问题是否能真正考察求职者的能力?是否可以作为评价求职者与岗位匹配度的标准?是否真正可以为企业筛选出适合岗位的人才?


措施分析:这些求职者关心的问题必须要引起企业的关注。现阶段AI面试技术缺少个性化、针对性设计,AI面试产品的应用范围和行业贴近性不强,无法根据具体行业提出针对性问题,无法取代真人面试。因此,现阶段的AI面试更适合多轮面试中的初面,侧重了解求职者的基本信息,考察求职者的表达能力、求职意愿等。为避免“不近人情”的求职面试,企业也要主动采取措施改进完善,比如为应聘者录制欢迎视频、讲解岗位特点,采用AI面试辅助人工决策的方式等。更重要的是,企业不能过度依赖AI,在注重技术运用的同时,兼顾情感等要素,让求职者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实现企业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往期回顾



评论冲刺01 | 从“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中国式现代化

评论冲刺02 | 从“神州十九”看新质生产力发展

评论冲刺03|从“第七届进博会”看高水平对外开放

评论冲刺04|从《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看美丽中国建设

评论冲刺05 | 从“巴黎奥运会中国夺40枚金牌”看体育强国建设

评论冲刺06 | 从“促养老服务消费”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论冲刺07 | 从“ChinaTravel”爆火看文旅热

评论冲刺08 | 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看基层治理

评论冲刺09 | 从《黑神话:悟空》看中华文化自信

评论冲刺10|从“李子柒回归”看短视频内容为王

评论冲刺11|从“头部主播接连翻车”看直播带货下半场

评论冲刺12 | 从央视《向网络暴力亮剑》系列短片看网络暴力治理

评论冲刺13 | 从“体育饭圈化”看饭圈乱象治理

评论冲刺14 | 从“班主任微信群发飙”看家校关系构建

评论冲刺15 | 从“死亡游戏”看青少年安全保障

评论冲刺16 | 从“罐车混装食用油”看食品安全监管

评论冲刺17 | 从“蜂花丑化女性漫画”看广告伦理

评论冲刺18 | 从“茅台也能喝死人”看负面时政类评论

END




冲刺复习没方向?

以热点为导向,带你拆解200+道题目的思路

精准狙击,冲刺上岸



鞋厂24级最新喜报出炉

点击图片查看喜报详情

明年的上岸锦鲤就是你



喜欢文章记得一键三连~

拖鞋哥新传考研
“技术流”新闻传播学考研公号,为你解读考研过程的点点滴滴,用一种纯粹“技术流”的视角,还原考研真相。新浪微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