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秋天的防伪标志,它的香气是春、夏、冬其他三个季节想拿也拿不走,独属于秋的嗅觉誓言。这样的誓言没有冬春交接时河流解冻融化的轰轰烈烈,也不似夏季聒噪蝉鸣的高调沸腾,在江海湖泊的水温逐渐变得冷冽的秋季,重新回归清净的桂花树正偷偷酝酿一场嗅觉盛宴。
不仅是嗅觉,桂花是名副其实的色香味俱全。它是天然的香氛和各式菜肴入馔的灵魂。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芋苗等,都是少了桂花不行的名饮和名点。
这次我们走遍和桂花渊源颇深的数处金陵胜地,崇正书院、灵谷寺、毗卢寺、朝天宫、乌龙潭公园、明孝陵文武方门、瞻园、中山陵博爱阁、总统府景区、南师大随园校区……试图找寻金陵桂香。略感遗憾的是,我们拼尽全力,却还是难以将桂花的香描摹得入木三分。
可惜目前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人类记录并收集植物的气味。可不是嘛,要是花香可以被人类轻易复制,桂花的矜贵自持定会大打折扣,也不会让李清照这样的才女深深折服,然后写出“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样的诗句。
总统府:秋日里的金黄序曲
赶在南京总统府景区内银杏叶黄透之前,桂花早就抢先一步,用不算夺目却暗香阵阵的绽放,悄悄奏响了秋季的金黄序曲。
作为记录民国往事的一本厚重的纪念册,总统府曾经先后是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与居住处。近代中国有不少重大事件在总统府内发生。但时光如水一样流走,留下且不曾改变的事物之一,便是这里的“年年岁岁桂花相似”。
一砖一瓦的秀气和亭台轩榭的雅致,在总统府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当中发挥着点题的作用。桂花也是如此,或显露在人的视线中、或藏匿在叶片的遮蔽下,体积有限,却用倩影和香气为秋天点题。
无论你走近总统府内的任意一棵桂花树,不管它是依水挺立还是与假山对望,都一样很难窥见一棵树上桂花的全貌。
我们只能怪这里桂花阵的天然布局分散而又细密,就仿佛总统府里导游绘声绘色的解说词,游客听到和想象到的或许只是历历往事的横截面之一。而此时此地,无论你是聆听讲解还是阅读文字,都不会缺少浓淡不由人的桂香作为限量版的嗅觉向导,带着你走向下一处历史的纵深……
此时的总统府,青黄各半的柿子已经和桂花同步爬上枝头。但是,柿子树因果实渐重而略弯垂头的枝条,那些弧度仿佛在向一身轻松的桂树表达羡慕之情。
日出日落,霞光擦拭过柿树上的果子,似树上挂着一枚枚青、橘相间的玛瑙石。而透过桂花花蕊的“稀释”,无论是朝阳还是晚霞,都被一视同仁地增添了一份柔和,仿佛这里的一花一木已然开始和美静谧地演奏起总统府里的秋日序曲。
随园:秋雨墨香,桂花缤纷
素有“东方最美校园”之称的南师大随园校区里,或银白淡黄或丹红橙黄的桂花,此时已经争先恐后地散发着芬芳。
古色古香的教室外,黄绿参半的草地旁,人头攒动的操场边,几乎都不乏桂花树的身影。随园校区建筑浓厚的古意,匹配着桂花袭人的馨香馥郁,让人不由得顿生错觉:学府里的桂花也好学持重,自带书卷气……
秋高气爽桂花香,人到随园心荡漾。让人心旷神怡的,除了桂花带来的嗅觉上的享受,还有随园里桂花色彩各异的容颜:更多的是花蕊淡黄的金桂,而面色更加红润的丹桂自然也处处在和金桂争秋。
一阵秋雨倏忽而至,吓得方才还有说有笑的几位女同学抱着书本讲义飞跑,躲入十几米开外外国语学院的门前宽檐下。檐外,近在咫尺的几丛丹桂和她们面面相觑,正泪盈盈地挂着雨珠。
雨势忽大忽小,桂树叶片时而充当起庇荫桂花的雨披,时而在雨中摇头晃脑自顾不暇。冷冽和潮湿也没能让随园内桂花香飘有过丝毫的中断。
当秋雨渐歇,躲雨的姑娘们这才肯放下端累了手机的胳膊,朝着屋檐外伸了伸手,确定是毛毛雨无疑了,便同外国语学院辞别,有说有笑地一路走远,书本讲义的墨香搭配着被雨水刷新的桂花香,渐次消失在随园深处……
文丨澄澄
图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