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初冬,读书须用意

文化   2024-11-18 08:30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初冬,读书须用意


一起读书

2024.11



01

相信爱,大胆爱



推荐书目:


《爱是一切的答案》 

【墨】堂·米格尔·路易兹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为一本心理励志的书,书中作者通过故事来展示如何治愈我们的情感创伤,恢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由和快乐。书中还提到为什么完美的形象会导致自我排斥、控制欲会摧毁亲密关系、作为爱的结果的幸福只能来自你的内心等议题。这些相关主题,可以帮助阅读此书的人深入地了解爱、学会爱

书中摘录:

在托尔特克人看来,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如果我们用做梦的方式去看待宗教中任何关于地狱的描述,就会发现地狱和人类社会一样。地狱中充满了痛苦、恐惧、战争、暴力、审判和非正义,还有不断的惩罚。而在捕食者的丛林之中,人和人彼此对抗。人间充满了评判、指责、内疚,还有情感毒药——嫉妒、愤怒、仇恨、悲伤和痛苦。我们在心中创造出这些小小的恶魔,因为我们学会了在自己的生活中虚构地狱。


02

再读《史记》故事 



推荐书目:


《王立群读〈史记〉》  

王立群 

东方出版社

本书是王立群60年来《史记》研究的结晶。这次修订版以《左传》《国语》《战国策》《汉书》等其他史书内容作为补充互证,力求严谨、准确和全面,并删减了重复引用的原文。《史记》中的经典片段与王立群教授的精彩解读相辅相成,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呈现。


书中摘录:

在所有评价秦始皇的古人中,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最高。李贽认为秦始皇是掀翻了一个世界。这个话怎么讲呢?按我的理解,秦始皇是中国分封制的终结者,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创者,所以他非常了不起的。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史上,他是把西周以来的封建制给它终结了,而这个终结又是个历史大趋势;他是一个旧制度的终结者,也是一个新制度的开创者。这个人“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是李贽的看法。


03

留存在记忆中的往事 



推荐书目:


《美棠来信:我们一家人》  

毛美棠等 著   饶平如 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平如美棠”系列的第三部,以近百封家书,展现了平如美棠和他们的子女在时代洪流中的变化轨迹。细节丰沛的原始书信材料,真实动人的家书口吻,娓娓道来1970年代的人的命运求索与生活际遇。字里行间,照见小人物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与柴米油盐,翻动时光深处的离合之思。


书中摘录:


(摘抄)

饶:80年代初也没特别变好,我外婆还是很瘦,外婆可能是1982年去世的,我妈身体一直不好,实际上外婆都是爸爸伺候,瘫在床上,吃喝拉撒全部是我爸爸在弄。老爸确实很辛苦,他以前从来不做家务的。还要做家务,还要服侍外婆,刚回来的那一两年很苦,什么都做。大家的生活改善要到80年代中期以后,我女儿(舒舒)出生以后,他每个礼拜会带舒舒到城隍庙吃小笼包。舒舒四五岁了,老爸也要练外语,天天就坐个公交车,中午面包、水都带好,两个人出去了,到人民公园待一天。后来他就到政协工作了,政协办了一个刊物,我爸最适合做编辑,黄埔同学写的一些文章,他编辑一下。有人写诗,有人写书法。


04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推荐书目:


《旧乡》  

李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记录了作者昔日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回忆,内容主要分为衣食住行、民俗传统、田园耕作三个部分,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乡村的田园生活。华北平原上的普通村庄,农耕文化的基因样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书中摘录:


我的50后,父辈亲历的生活,在70后的我看来,已属遥不可及的历史。这部书稿的写作时间在21世纪初,距离此时出版,已近20年。现在回想,这部书稿写作时的中国,机遇良多,规范尚少,经济增速高,类似“野蛮生长期”。后来我游历南亚时的感观,有些很接近21世纪初中国的风貌,父亲写作这个书稿时的场景也犹在眼前,时而和我见到的南亚城乡画面重叠。如兰亭序所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幸留下记忆,可待川原陵谷矣。


编辑半夏
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点个"赞"再走吧~

东方文化周刊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