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词”,2024!① 丨拿捏、搞抽象、牛马、CPU你、硬控

文化   生活   2024-12-27 08:30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又是一年,再见热词




四季自然更替,转眼又到年底。“2024号”时光列车即将驶过你我生命的轨道,留在记忆里。

当我们带着留恋和不舍,回头细数即将与之告辞的这一年,不妨将那些在社交平台和大众口头都十分“受宠”的年度热词,作为年度拼图中或热烈、或冷静、或诙谐、或严肃的一块,彼此拼接,合在一处,整体观之。

虽说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只要提起某些高频出现的热词,就能在瞬间让大家会心一笑或百感交集。它们是饱含感情的标签,是人生态度的向导,更是人们内心的即时发声、真切感受、生命反馈,它们一起熔铸成一面社会明镜。

相信在很久以后,还有曾经的热词留存,化为或平淡从容、或迷茫疑惑、或刻骨铭心的回忆,仿佛不插电、无实体、可携带的时光穿梭机,带我们重温记录在2024这个刻度下的年度表情。



01
拿捏:反映内心,自带松弛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热词不仅有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成为大众了解社会情绪和文化趋势的重要窗口。2024年,许多人很爱用的一个网络热词是“拿捏”。这个词从年头火到年尾,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大众的社会心理状态。

“拿捏”一词本身在使用中是带有故意和贬低的语义特征的。但是作为流行用语放到网络上,却充满了欢乐、诙谐的语义特征。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精准把握和控制拿捏,这是拿捏的第一层意思。进入社交媒体语境之后,常用来表达对情况的完全掌握,或者对某个技能、知识的熟练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又在逐渐扩大,现在很多人用它来形容对人际关系的巧妙处理,或者对某种状态的到位把控。

之所以能爆火,首先因为“拿捏”这个词自带一种松弛感,反映出现代人对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要求,也能精准、高效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一个人在面对外界拥有把控感的同时,又能自洽和他恰。比如,经常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说:“气质这一块,咱拿捏得死死的”,又或者使用“一整个拿捏住了”这样的表达,其实都是在用拿捏这个听上去轻松的词,带出对某种情境或事物的完全掌握和控制。




其次,拿捏还反映了当代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很多人在面对家庭、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压力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渴望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竞争中找到自我立足点的。但面对现实,往往是受挫的,立足点并不那么容易找得到。拿捏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无论是正经地说,还是诙谐地说,这个词总能让人感受到自己在某件事中的小小立足点。直白一点说,“拿捏”一词能让一个人在社会中找到小小的存在感,哪怕这种存在感来自网络,也聊胜于无。

因此,拿捏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它不仅丰富了这个时代的网络语言,也为所有人提供了洞察社会和大众心理的窗口。



02
搞抽象:跳脱常规,出人意表




“搞抽象”一词在2024年被更多人用于日常对话。如果你不明白它的含义,其实可以去想一想“一言难尽”“这很难评”。这三个流行语在部分场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2024年成为热词后,“搞抽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于形容看起来不走寻常路、使用非常规操作的人和事。

“搞抽象”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对话中,并且作为评价用语来使用。人们通过用它调侃自己或他人来达到娱乐的目的,特别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一代,在面对某人某事的非常规状态时,会以“搞抽象”表达自我感受,以抒发他们难以理解的情绪。殊不知,年轻一代的不少做法,恰恰是长辈眼里的抽象所在。



以日常生活的场景举例。李阿姨来珊珊家做客,珊珊的妈妈看到女儿用刚刚煮好的姜枣茶招待李阿姨,问:“这姜枣茶是深褐色的,你加了红糖吗?”珊珊答:“不是,家里没有红糖,我用可乐煮的。”一贯了解女儿的行事风格的妈妈,并没有太过惊讶,倒是李阿姨半惊讶半开玩笑地说:“谢谢珊珊,我一定要好好尝一尝用可乐煮的养生茶,你们年轻人难道都这么爱搞抽象吗?”珊珊对李阿姨说:“我妈只会说我搞怪另类,不像李阿姨这么时髦,会用‘搞抽象’来形容!”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年轻人的不少行为,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很容易就变成了他们难以理解的“搞抽象”。

作为一种评判和概括,“搞抽象”的用法其实比较灵活,那些天马行空、无厘头、搞笑、令人费解的人与事,都可以被定义、归纳为是在“搞抽象”。

当我们回顾“搞抽象”一词在2024年的频繁出现,不难发觉: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很多出人意表的人和事已然被“搞抽象”这个形容给统一概括了,貌似“万物皆可抽象”,难道这种现象本身不也含有抽象的成分吗?



03
牛马:幽默自嘲,笑中带泪



“牛马”一词,原本的含义很简单,指牛和马这两种动物。在网络语境下,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代表着打工人在社会中的艰辛与无奈。

“牛马”在今年之所以能成为网络热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打工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昂的房价、生活成本以及职场竞争,使打工人在追求个人价值、成就感、生活满意度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牛马”应运而生,成为打工人自嘲和调侃的方式。

“牛马”一词戳中的,实际上是打工人对现实生活不满和无奈的痛点,辛苦却难以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困境,在社会存在感、财富积累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焦虑。与之相关的是打工人的“牛马语录”,比如,“根本不用焦虑,因为条条大路都是当牛马的路”“开始理解公鸡了,我早起也想尖叫”“不想上班了,想去峨眉山当猴,至少还能看看风景”“我身如牛马,心似浮云,每日奔波劳碌,只为那碎银几两,笑中带泪”。




通过这样的自嘲,打工人释放压力,寻求共鸣。在面对压力时,他们依然选择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应对,在流露出对未来担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缓解了生活的沉重。但是,这样的自嘲毕竟反映出社会群体心态的消极,因此,从社会层面,需要关注“牛马”现象,在引导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同时,社会需要反思:如何为打工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宽松的生存环境,如何让打工人在奋斗中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面对成为热词的“牛马”,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奋斗当然很美,但是如果你累了,不妨放下那颗调侃自己为牛马的心,暂时告别无奈的自嘲,停下来歇一歇。就像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说的:“如果实在撑不住,其实躺一会儿没关系的,躺一躺也不丢人。”



04
CPU你:热衷造梗,议题严肃




“CPU你”在今年意外翻红,被越来越多富有幽默细胞的人用在自己的言谈中。其实,它最初的诞生源自几年前一位演员的一个口误。在一次采访中,演员许娣老师面对记者的问题:女生被她的男朋友说长得不漂亮,应该去整容,她该不该整?原本想要回答“女生在被男方PUA”的许娣老师,一时嘴瓢,说成了“CPU”,接着她立刻意识到自己贡献了一个口误梗,面对镜头笑了好久。

以许娣老师的嘴瓢为创作模板,大众接连创造出了更多类似的口误梗。例如:“丈夫让妻子学做饭,可能就是他在UFO女方,谁说做饭就一定是妻子的事?”“我们老板人真的很好,从来不会ICU我!”

别看这些句子里的英文部分虽然各不相同,可表达的含义却都是PUA的意思。尽管大家都学着许娣老师将这个口误梗二创、三创出多个变种来,但PUA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PUA的全称是“Pick-Up Artist”,中文意思是搭讪专家,原本指某人通过实施一系列专业方案来吸引异性,这种行为比较自私且过于强调技巧性。后来,它被引申为一方以达成自己的一系列目的为动机,而从情感上控制另一方。

大多数被PUA的人更容易在内心PUA自己:他这么做应该是有原因的吧?说不定是为我好呢……其实,这一特点,恰恰体现了PUA柔性强迫他人主动就范的本质。此外,被PUA的人一般在最开始时,并不太容易发觉自己被别人PUA了。

针对PUA,我们都需要尝试让自己练就一双慧眼,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一旦我们碰上有PUA倾向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早地发觉,并彻底远离他们,然后认真梳理,开启自己新的人生。



05
硬控:沉静有益,沉迷危险




“硬控”一词,原指在电子竞技游戏中,通过击飞、石化、冰冻等强硬手段控制对手的行为,使玩家无法操控自己的角色。在网络流行语境中。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词,指一个人不由自主被某些独特、精彩、神奇的事物吸引而沉浸其中,体验到极大的吸引力,以至于停不下来,无法自拔。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常用类似“××硬控我×秒”或“硬控我×分钟”的说法,表达对某事物的强烈吸引和关注。例如,当你在刷短视频时突然被某个内容吸引,无法自拔,就可以用“硬控”来形容这种状态,它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被某些事物深深吸引,以至于暂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状态。

“硬控”的流行,得益于网络社交平台在这几年的大爆发。在微博、抖音、朋友圈等社交网络空间,很多人喜欢用“硬控”来形容自己对某事物的强烈关注和喜爱。例如:“这部电视剧硬控我三天三夜,根本停不下来!”




说起“硬控”能成为网络流行词,就不得不提人类天性中的好奇心。大多数人对新事物都充满探索欲望,当遇到有趣、新颖的事物时,人类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正是因为好奇心,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网络的“硬控”之中。而网络社交互动的驱动,也是“硬控”一词流行的原因之一。网络时代的碎片化,让许多人没有耐心去完成一项耗时很长的工作、任务或者娱乐活动,生活越来越短平快,兴趣在不断地迁移。当一款热门游戏、一部精彩剧集或一个搞笑短视频出现时,一定会有人情不自禁想要分享,寻找观点和理念的相同者,以期获得共鸣。共鸣的背后,其实就是对某种事物极度的沉浸式体验和认可。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要防止自己在网络中过度被硬控。如果你被别的事物、别人的生活、别人的观点带了节奏,从而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样的硬控还是不要为妙。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避免陷入太深。同时,培养多元兴趣爱好,降低对单一事物的依赖。多尝试不同类型的活动,多接触不同的人群,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众多的网络内容中,学会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来硬控你,避免被低俗、无聊的内容所困扰。


敬请期待

告“词”,2024!丨小孩哥&小孩姐、超雄、一身班味、偷感很重、我要迪士尼


文丨半夏 澄澄

图丨视觉中国

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点个"赞"再走吧~

东方文化周刊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