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巢力、刘争丨今天,我们为何谈论加藤周一?

文摘   2024-08-31 07:00   福建  

摘要

加藤周一是日本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和评论家之一。本书通过解读其《日本文学史序说》等著作中“例外”概念的多重含义,将加藤周一置于日本战后思想史语境,分析其与丸山真男、竹内好二人思想的内在关联与差异,同时借助萨特对克尔凯郭尔的阐释,分析“例外”概念中“普遍例外”的诉求如何与“universel singulier”概念产生互照。



致刘争《“例外”的个体:论加藤周一及其思想》

鹫巢力

‍‍




加藤周一是日本战后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派知识分子,本书是关于其思想的可能性的讨论。著者刘争在她过去四十余年的人生中,一半成长在中国,一半求学于日本,并在日本成为一名研究学者。她的研究方向是东洋哲学和日本思想,她是一位有热情、有观点的学者。在《“例外”的个体———论加藤周一及其思想》中,著者把加藤周一的思想与行为作为一种“例外”加以把握。从这一观点出发对加藤周一的考察研究,可以说在本书之前还从未有过。然而,本书的特色不仅限于此。著者还试图对加藤周一及其同时代的思想家丸山真男(从事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和竹内好(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尤其是鲁迅研究)展开对比研究。这样,加藤周一就在广阔的战后思想史中获得了一个位置。


加藤周一(1919~2008)

日本思想家、文明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1919年生于东京都,194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1946年借长篇文学评论《1946年:文学的考察》正式登上日本文坛。立足于国际视野展开艺术和社会评论。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加藤提出“日本文化杂种论”、“日本集团主义文化”并推出力作《日本文学史序说》,成为日本思想和文学研究的经典,他本人则被誉为当代日本“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本书的讨论对象加藤周一是何许人也。加藤周一1919年生于东京,2008年在东京去世,享年八十九岁。他一生出版的著述总计二百余种,任教过的国外大学超过二十所,更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演讲过。至今,日本以外的加藤周一作品译本已超过五十种。加藤周一的一生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在20世纪度过。在20世纪如“战争与革命的世纪”“科学技术的时代”“大众的时代”等诸多命名之中,“战争”对加藤周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加藤周一作为知识分子得以自我形成的青年时代,紧紧裹挟着他的便是“战争”:加藤周一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931年进入东京府立第一中学,又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际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系毕业,开始了在医学系的助教工作。换言之,加藤周一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时代的每一天都在战争中度过,他也别无选择地开始思考“战争”:体味着战争中命如草芥的险境,痛惜被战争破坏的“日本文化”;同时畅想着或将到来的“日本的民主化”,探索“知识分子应当度过怎样的一生”。“二战”中,许多日本知识分子被军国主义浪潮越冲越远。加藤周一目睹过一些曾经反对战争的日本知识分子不久便转变态度,站在尽管对战争不积极支持,却也消极赞同的立场,而另一些在战争中狂热鼓吹“唯神之道”的日本知识分子,在战争结束后,仿佛一夜之间不痛不痒地从“鬼畜英美”“歼灭干净”转为“欢迎美国人”与“和平与民主”。那些知识分子的动向使加藤周一又获得了一个问题意识:日本人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根本机制。上文提到的加藤周一的种种问题意识,即“战争”“日本文化”“日本的民主化”“知识分子应当度过怎样的一生”“日本人的思考方式”等都不是分别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一直存在于加藤周一思想的核心。表现出这些思想的加藤作品,包括一系列的“杂交种文化论”(1955)、《战争与知识分子》(1959)、自传体小说《羊之歌:我的回想》(1968)、《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1975—1980)、《日本,其心与形》(全十卷,1987—1988)、《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2007)等,都是他的代表论述。其中,“杂交种文化论”、《羊之歌:我的回想》、《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均已经在中国出版。著者刘争的论述以从“杂交种文化论”到《羊之歌:我的回想》(包括其续作)再到《日本文学史序说》的加藤周一的思想轨迹为主要对象。换言之,她从正面切入了加藤周一思想的核心问题。本书讨论的加藤周一著述有待读者于正文中慢慢发现。在此,我想为书中未曾详细论及的那部分论考和著作做若干补充。加藤周一在《战争与知识分子》一文中比较了“二战”时两位日本知识分子的言论与行动:其一是高见顺,其二是永井荷风。这篇论考的问题意识在于,如果永井荷风是一种“例外”,以此为对比,为何许多日本作家(如高见顺)顺应了当时的战争意识形态而未能做出抵抗呢?《日本,其心与形》则以美术史为主题,加藤周一在该著述中基于“形乃精神的外化”这一基本视点对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展开分析,将日本美术史理解为一部精神史。《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则如其标题展现的那样,是一部考察日本人的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如何反映在美术作品与文学作品之中的论著。这些思考无一不是以其“二战”期间与战后的体验为起点,并且沿着这一起点所产生的问题意识,试图阐明日本人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特点。在把握加藤周一思想与行动之际,有三点应当注意:第一点,加藤周一终生都保持着日本社会“局外人”的视角;第二点,加藤周一是日本战后为数极少的拥有高度“思想一贯性”的知识分子;第三点,加藤周一的预设读者不限于研究者和学者,他也“面向有知识的大众不断言说”。关于第一点的“局外人”,是加藤周一在自传体小说《羊之歌:我的回想》中反复论述的主题。他从幼时直至晚年都没能融入自己所属的集团与时代的“大势”,而是被这个集团或“大势”所排挤,总抱有“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自我意识。不过正因为成了“局外人”或“旁观者”,加藤周一才得以从集团或“大势”中抽身,能不受过多束缚地、冷静客观地观察。加藤周一将这一观察方式谑称为“俯瞰众生”。这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只有极少数“例外”的人才能够做到。第二点的“思想一贯性”包含两个侧面。其一是加藤周一的研究主题。加藤周一兴趣极广,文学和艺术自不待言,甚至从政治、社会到科学,乃至宗教,包罗万象。然而我认为,其实加藤周一(在众多表象的主题之下)自始至终不断拷问的都是同一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战争体验,即从“二战”期间和战败伊始的体验中生长出的“日本人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一主题。加藤周一围绕这一主题的经年累月的思考,造就了《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日本,其心与形》、《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等一系列著述。其二是加藤周一的思想性立场。加藤周一的思想性立场是“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对于凡是阻碍自由与民主的,或有阻碍可能性的东西,他都坚决反对。从将天皇制视作日本的重大疑点,到参与维护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社会运动,再到从未进入大学教员的正规编制,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他对自由与民主的尊重。这一点从“二战”时期到其晚年都未曾发生改变,在日本战后知识分子中也属“例外”。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新左翼运动风暴席卷日本之际,加藤周一与丸山真男一同被批判为“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当时的人们认为,加藤周一“虽有知识,却不积极参加政治运动,是个保守的思想家”。然而,斗转星移,当世界变得保守之时,加藤周一又成了“左翼”,成了所谓的“赤色分子”,甚至成了“过激派”。他曾不无讽刺地感慨:“我好像又变成过激分子了。”在我看来,加藤周一在“二战”前后的思想性立场基本是贯穿一致的,本身并未发生变化。最后是第三点的“面向有知识的大众不断言说”。加藤周一并非学院派,而是在学院和媒体的夹缝中进行言说和创作活动,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认为言说或创作活动不属于“行为”的想法。因而,他在预设言说和创作活动的倾听者和读者时,不会将其局限在研究者或学者之中,而是扩展到“有知识的大众”。加藤周一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了长达二十四年之久的“夕阳妄言”系列专栏,就是团结日本社会非权威群体的信号。此外,他还参与市民团体“白沙会”和“凡人会”,出席古在由重主办的“咖啡时间的哲学教室”和许多其他市民圈层的学习会,并在其中发言。这些都表明,加藤周一愿意与少数人同行。本书以“例外”定位加藤周一,绝不意味着他是异端或者怪人。这种“例外”是一种“普遍的例外”———这才是本书观点最为精妙之处。当加藤周一的思想被辨识到存在一种普遍性之时,它将在21世纪的日本人与中国人之间获得新生。能从加藤周一的思想中获得怎样的启发,也是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当思考的课题。本书恰好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今天,我们为何谈论加藤周一

——加藤周一思想的射程

刘争



本书试图明确日本战后最具代表性的知识分子之一、加藤周一(1919—2008)的思想射程。为何要在今天谈论加藤周一思想的可能性?作为答案,笔者将给出以下三个关键词:“杂交种文化”“本土世界观”“例外”


“杂交种文化”是加藤周一用以比照西方“纯种文化” 的造词。在一般语境中,与“纯种” 相反的“杂交种” 通常带有贬义,而加藤周一则将这一日本式与西方式共存的状态视为日本的文化特征,对其加以肯定。“本土世界观”,指不同时代的日本本土价值观在应对外部思想挑战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例外”指的是接受这一外来思想的挑战并创造出杰出作品的人物。换言之,指历史舞台中登场的那些不同于时代主流,而作为时代非主流的“例外” 活动的人物。本书将对上述三个概念做出详细解释。

法国留学归来后,加藤周一随即发表文章《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 (1955),在其中批判了国粹主义式的日本文化论、对西欧文化的过度崇拜论,同时由此展开其对文化“杂交种性” 的肯定性论述。随着论述造成的广泛反响,加藤周一又在其极富原创性的代表作《日本文学史序说》(1975—1980) 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试图分析思想与文学是如何不作为独立之物存在,而总处于相互影响之中。加藤周一在其中着重分析了在日本思想和文学史中堪称“孤立(高) 的杰作系列” 的一系列“例外” 文本,并阐释了其富含的普遍意义和可能性。加藤周一对“本土世界观” 和“例外性个人” 之间饱含张力的复义性思考,正是他向当下的我们投来的巨大课题。尽管加藤周一通常仅被看作“评论家” 而非职业思想家,但笔者仍认为有必要将其先驱性的思考轨迹重新定位进日本战后思想史,并进一步质询其意义和可能性。


日本文学史序説(上、下)

加藤周一,ちくま学芸文庫,1999


我们所处的全球化大潮正不断催生某种未来的“新杂交种文化”。如果说加藤周一探索了一种积极的“杂交种文化” 与作为其思想基础的“本土世界观” 之间的关系,那么追寻这一探索活动的意义和射程,则无疑有助于当下的我们更好地观照自身。

正如托马斯·库恩(1922—1996)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提出的范式理论,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并非个体的独立现象,而往往是共享着一系列前提和步骤的特定科学家集团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然而,库恩补充道:
那些能够重组或颠覆现有范式的革命性发现,皆始于对非常规性的发现,意即打破自然从一般科学的共通范式中生出的预测;其次则是对这一非常规性存在的场所做出广泛的探索;最后,对现有的范式的理论做出修正,使其能够预测非常规性。到了这一步,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使这一理论能够包含新的事实,这其中的意义超过了对这一理论做出单纯的修改。

换言之,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意味着注意到一些非同寻常的、奇怪的东西,而且科学家对这一发现能够广泛开展调查,通过不断修正旧有理论,生产新理论。诚然,我们的主题是否能与自然科学对接,还需做出进一步论证。然而,相信读完本书后,读者也一定能感受到加藤周一对日本思想和文化中“例外” 意义的思考,是如何与重视“非常规性”的范式革命产生呼应的。

加藤周一出生于东京,曾是医生,也是评论家。自东京府立第一初中、第一高中毕业后,加藤周一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大学期间,他醉心法国文学,是法国文学研究室的常客。“二战”期间,加藤周一痛感战争的非理性,怀着对战争的强烈反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战后又在其第一本著述(合著)《1946:文学式考察》 中对战争猛烈批判。1951年,加藤周一赴法国进修医学,同时在对法国文学,欧洲美术、音乐、话剧及欧洲思想的深入学习中,意识到历史性在当下的意义,并察觉思想和文学之间的关联。在西方文化的触发下,加藤周一深切感到必须重新把握日本文化的本质。在1955年归国后,加藤周一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杂交种文化”的议论,又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出版的《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 中提出“本土世界观”的概念。加藤周一的写作活动遍及多个领域,因而通常被分门别类地考察分析,而笔者则强调要关注其背后的共性。加藤周一发表的文章和言论基本结集在《加藤周一著作集》(全二十四卷)、《加藤周一自选集》(全十卷) 之中,还有多种演讲集和采访集。从日本战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较之小林秀雄、吉本隆明、鹤见俊辅等人,加藤周一更多地投身于文学和艺术领域,而非思想领域的活动。晚年的加藤周一积极参与“九条会” 的活动,致力于对日本宪法第九条的守护。

加藤周一逝世于2008年。2011年,日本经历“三一一” 东日本大地震。2019年,日本年号改为令和,而中国则迎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正如成田龙一“跨栏” 概念所指出的,如果日本“战后” 的概念恰恰是在对“战前” 的回顾中被定义的,那么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日本,则同样需要一个“跨栏”的视角,对地震之前的“战后”日本社会进行重构化和历史化。下文将考察处于这一知识语境的研究者,对加藤周一的“杂交种文化”做出的评价。

鹫巢力认为,“加藤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创作的一系列‘杂交种文化论’属于‘文化多元主义’范畴”。重视战后思想概念的小熊英二则论述了加藤周一作为战后知识分子,其《杂交种文化论》与“克里奥尔文化论” 的相似性。
加藤周一的“杂交种文化论” 类似于“克里奥尔(Creole)文化论”,与国民历史学运动、生活记录运动思想的底层研究有相通之处,这并非不可思议。丸山真男的《忠诚与反叛》、鹤见俊辅的思想等,通过对“传统式范畴” 的重新解读产生的对新文化的创造,同现代文化理论相似的内容,可以说都与那样的背景有关。

无论是将加藤周一的思想与“多元文化主义” 还是与“克里奥尔文化论”进行比对,都不难发现“杂交种文化论” 在当今社会的普遍文化现象中呈现出的先驱性问题意识。在小熊英二看来,当下被广泛讨论的日本人的价值体系与民族认同问题,与加藤周一和丸山真男在20世纪50年代谈论的问题并无二致。小熊英二将“代际”和“主体性”看作日本战后思想的两大特征,并做出如下论述:
丸山等人的年龄问题常被人忽视,这群“战后民主主义”的代表性论者在刚战败时都很年轻。以三十一岁的丸山真男为首,加藤周一、日高六郎、鹤见俊辅等都才二十出头。丸山评论战败后自己参加的知识分子团体“青年文化会议”时,认为该“会议” 是“三十岁出头的,多多少少共有受害者意识与世代论想法的知识分子的团体”。这里出现的“世代”一词,与“主体性” 一词相同,成为战后思想的一大特征。

可以认为,文中“三十岁出头”的“世代”,是包括了大约于20世纪前二十年出生的知识分子的一代。小熊英二以共享“受害者意识” 和“代际论想法” 定义那一代知识分子。换言之,在他看来,战后思想的最大特征,即那样一群知识分子在意识到战后阶段的情况下,试图发挥自己这一代的主体性。向我们一代的主体性抛出问题的“战时”和“战后”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便是与威胁人类存续的变异病毒的战争,以及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我们在现在和将来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此意义上,要如何发挥我们的主体性,就成为由每一个人所构成的这一代的“代际论想法”。

加藤周一“杂交种文化论” 涉及的内容,在许多领域都与当下的课题有共通之处。小熊英二对这一共性的指摘基于如下的认识,即20世纪60年代以后,驳杂混沌的日本战后的思想被“战后思想” 这一总称所统摄。此时,“战后民主主义” 作为“近代主义”的同义词被发明出来。然而,这一“战后” 概念本身,恐怕不仅未经充分讨论,甚至充满错误。小熊英二批判了基于这一误用的“战后观”的“战后评价”,同时呼吁重新命名日本战后知识分子所共同面对的、可被称为“无名之物” 的那个对象。
要创造适应新时代的词语,必须在注意区分表面意思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理解战后思想通过“民主”与“爱国”这些“民族主义”词语所要表达的“无名之物”,并不断以适用于新时代的形式对其解读。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真正摆脱“战后”的束缚。

然而,应当如何命名“无名之物”?加藤周一至今已长眠十年有余。笔者认为,在他所留下的文章和语言正逐渐被大众淡忘的当下,加藤周一遭遇并深入思考的苦难,仍值得我们思考。现在,要更好地确认当下时代的历史位置,就应该回顾在20世纪50年代对“杂交种文化” 做出划时代分析的日本战后知识分子即加藤周一所处的时代,重新认识加藤周一与同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考原点。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在今天重提加藤周一之思想射程的原因。


原文选自《“例外”的个体:论加藤周一及其思想》。

感谢作者及知识产权出版社书吧公众号(ID:gh_588d02acd7e2)授权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


《“例外”的个体:论加藤周一及其思想

刘争 著,陈诗雨 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



目 录






绪 言 今天,我们为何谈论加藤周一

    一 加藤周一思想的射程

    二 位于日本思想史“外沿”的加藤周一

    三 加藤周一“例外”思想的架构

第一章 “现代”概念与日本战后知识分子

    一 传统与现代之间

    二 日本的现代

    三 三位生于20世纪前二十年的日本知识分子

第二章 生于“杂交种文化”与“本土世界观”之间的“例外”思想

    一 加藤周一的出发点

    二 《日本文学史序说》的世界观

    三 “孤高的系列”与“例外”

第三章 山上忆良:“例外”知识分子的原点

    一 《万叶集》的时代

    二 山上忆良的汉文

    三 山上忆良的世界观与“本土世界观”

    四 联结个别与普遍的“例外”

第四章 竹内好、丸山真男与加藤周一

    一 竹内好

    二 丸山真男

第五章 “例外”与“单独者”

    一 对竹内好与丸山真男的传承

    二 “单独者”与“单独的普遍”

    三 加藤周一与萨特


结 语 “普遍的例外者”:体现联动关系的历时性思想架构



作者简介




鹫巢力(1944~ ),东京人。编辑、评论家。立命馆大学衣笠综合研究机构加藤周一现代思想研究中心顾问。1969年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入职平凡社,编辑《加藤周一著作集》《林达夫著作集》等,长期担任月刊《太阳》总编辑。著有『自動販売機の文化史』『宅配便130年戦争』『加藤周一を読む 「理」の人にして「情」の人』『「加藤周一」という生き方』等多种。

作者简介




刘争,比较思想学者。神户大学博士,关西国际大学国际学部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战后日本思想和中国现代思想。在日本和中国分别出版了由中日比较思想角度撰写的加藤周一研究专著(『「例外」の思想―戦後知識人・加藤周一の射程―』現代図書、『例外的個体―論加藤周一及其思想』知識産権出版社)。



延伸阅读

『書く力:加藤周一の名文に学ぶ』




鷲巣力


丸山眞男と加藤周一:知識人の自己形成




 山辺春彦/鷲巣力  著


増補改訂 加藤周一を読む




鷲巣力


ひとりでいいんです ―加藤周一の遺した言葉




加藤周一


『加藤周一はいかにして「加藤周一」となったか 『羊の歌』を読みなおす』



鷲巣力

称えることば悼むことば: 加藤周一推薦文・追悼文集




加藤周一 著

鷲巣力 編


加藤周一自選集〈2〉1955-1959




鷲巣力 編

文学とは何か




加藤周一


雑種文化:日本の小さな希望




加藤周一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加藤周一 著
邱雅芬 译


夏生编辑

 春生审校



【会讯】刘争×谭仁岸丨加藤周一:战争的阴影和生活深处的光



时间



2024年8月31日(周六)14:00-17:00

地点



腾讯会议:800-140-535


主办



「谓无名」公众号

   

讲座题目




 加藤周一:战争的阴影和生活深处的光


讲座主旨



医学、文学、艺术、思想、音乐……看似迥然相异的领域,都是思想者加藤周一的思考素材,也是他乐于不断跨越的界限。他在战争笼罩的东京度过了青少年时代,随着母亲的去世和法国留学,他走出既定的人生轨道,获得新的视角。他在50年代发表的“杂交种文化论”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巨大关注。此后加藤周一弃医从文,并再次奔赴欧洲和美国执教了多年。70年代到80年代撰写的巨著《日本文学史序说》荣获大佛次郎奖,并被翻译成用中文、韩国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八国语言,在全世界被广泛阅读。加藤周一通过《日本文学史序说》阐释了独特的日本文学史观。与此同时,加藤周一比丸山真男等大多战后知识人更关心中国,曾多次到中国各地访问。晚年的他和大江健三郎、鹤见俊辅等人一起发起了“九条会”,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积极奔走。

加藤周一经过地理上的游历和思想上的沉淀成为了一名与众不同的旁观者,同时也成为了一名“例外”的参与者。本次讲座将解读日本战后思想家,重温战前战后日本社会巨大转向的时间车轮所裹挟的人生与思考,以及处在现实阴影与内心真实之间的迷惘与痛苦,回顾一代思想者在西方思想与日本传统之间的自我抵抗与思想求索。


海报设计丨KATSU

卡通头像设计丨王苗苗



东亚视角 全球视野
寻找东亚论述的“虫洞”与“黑洞”

点击下图关注“谓无名”

谓无名
推送东亚文史研究的成果与东亚知识人的走读经验,寻找东亚论述的“虫洞”和“黑洞”,提供洞见,保持谦卑,保持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