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育】“心归慈母”与“诚心报国”——何以纳西漫笔之⑹

文摘   2024-09-05 00:01   云南  
自觉增强“心归慈母”的国家认同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诚心报国”维护国家统一,是贯穿纳西族历史文化的一条红线,也是纳西族历史发展进步最大的动力源泉。


“心归慈母”:国家认同意识

《后汉书》《东观汉记》等史书记载的“白狼献歌”事件及《白狼王歌》三章,充分体现出纳西族先民自觉投入国家怀抱的民族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奠定了纳西族自汉代以来坚持走“心归慈母”国家认同之路的历史基调。

东汉时期,居住在川西南地区的白狼羌等部族不断发展壮大,《后汉书·西南夷传》称:当时的西南地区有“白狼、槃木、唐菆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根据汉代人口资料分析,600万人口显然有些夸张)。“和帝永元十二年,旄牛徼外白狼、楼簿蛮类王唐缯等,遂率种人十七万口,归义内属”。“白狼王唐菆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文献中提到的“白狼、槃木、唐缯、唐菆”等均与纳西族先民历史有关。其中,白狼王唐菆“作诗三章”,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6年)赴京都洛阳敬献给汉明帝,表达纳西先民“心归慈母”的国家认同感。同时,“传告种人,长愿臣仆”世世代代都要心归慈母,报效慈母。对此,“帝嘉悦,事下史官,录其歌焉”。

(丽江古城)
《东观汉记》《丽江府志略》等史书中记载的白狼王歌三章,分为《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三章,在汉语译文后附有“夷人本语”,即白狼语记音。汉文《远夷乐德歌》:“大汉是治,与天合意。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多赐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屈伸悉备。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远夷慕德歌》:“蛮夷所处,日入之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恩深,与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涉危历险,不远万里。去俗归德,心归慈母”。《远夷怀德歌》:“荒服之外,土地侥埆。食肉衣皮,不见盐谷。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狭。高山岐峻,缘崖磻石。木薄发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赐,怀抱匹帛。传告种人,长愿臣仆”。《白狼王歌》中指出的“大汉是治,与天合意”;“愿主长寿,子孙昌炽”;“圣德深恩,与人富厚”;“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去俗归德,心归慈母”;“传告种人,长愿臣仆”等思想理念,正是纳西先民自觉的国家认同,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地稳定的愿望与追求的真实写照,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关于“白狼王歌”与纳西族的关系问题。近人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白狼王歌》进行研究,认为其中的“夷人本语”与纳西族古语最近。《古今图书集成》称白狼王歌中的“夷人本语”为纳西族古语。方国瑜先生也认为“白狼语与纳西语最相近,或即白狼语为纳西之古代语”。中国民族学会原副会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原会长李绍明先生也指出:“白狼羌一部分后来沿金沙江、雅砻江进入今川滇边境一带,其后裔即晋代的‘摩沙’以及唐代的‘麽些’以及现今的纳西族”。当然,白狼王歌中的“夷人本语”与彝语、傈僳语、羌语、普米语、藏语、西夏语等语属同样有重要的渊源关系。都与留存在白狼王歌中的“夷人本言”有相同或相近之处。这表明这些民族都与古氏羌有着密切族源关系,虽是同源异流,但都有“心归慈母”的国家认同意识。

“诚心报国”:历史担当与实践

宋末元初,纳西先民阿琮阿良等前往迎接“革囊渡江”蒙古大军,并帮助元军南下征服了大理政权,结束了自唐以来云南与中原王朝割据分裂五百年的历史,促进了国家统一。同时,丽江大地从此有名有位,“丽江之名自此始”,并成为国家的一个府(路)级行政区。纳西族内部也结束了“互不统摄”的历史,实现了本民族内部前无古人的团结统一。明洪武征西时期,纳西族阿甲阿得审时度势“率众先归”,维护国家统一。朱元璋特下诏:“尔丽江官阿得率众先归,为夷风望,足见摅诚,且朕念前遣使奉表,智略可嘉,今命尔木性,从总兵官傅拟授职建功”。从此,其子孙均以木为姓,并世袭丽江土知府。明代纳西族先民始终以维护国家统一,“诚心报国”为己任,成为滇川藏交界区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其突出表现有四:
一是成为西南边地忠君为国“风望”之族(“带头大哥”)。元、明、清三代,纳西族先民均自觉“率众先归,为夷风望”而深受朝庭重视与表彰,其中有明一代,丽江纳西先民得到的皇帝奖誉多达四十多次,包括钦赐“诚心报国”“南国干城”“辑宁边境”“西北藩蓠”等金匾。木氏历代土司都自觉以忠君报国为己任。木泰的“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木公的“忧国不忘驽马志,赤心千古壮山河”;木增的“日下丝纶(指诏书、圣旨)眷命隆”都体现出木氏诚心报国的家国情怀。明代木氏土司堪称追求和倡导国家认同、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忠臣良将。

(丽江木府)
二是争当国家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双赢”之区。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矛盾和问题自古错综复杂。在丽江纳西族历史上,鲜有反叛朝廷、与政府为敌的人和事。自元代以来,云南各地土司组织反抗朝庭或官府的战事不绝于史。其中关于各地土司“叛乱”“复叛”“多事”“诸酋作乱”“叛者十数起”等史料记载比比皆是。对此,朝廷屡屡调动军队“征讨”。比如,明代由麓川土司叛乱引起的“三征麓川”,朝廷先后调动了80万大军进行征讨,史称“粮响半天下,死者十七八”。其结果是朝廷元气大伤,国力不断下降,民众更是饱受苦难,社会日益混乱。其结果往往都是“双输”,朝廷与地方都遭受巨大损失。那些发动叛乱的土司头人,当然也难逃被剿灭的宿命。明初云南设立的12个土知府中,有7个“俱以叛乱剿灭”,还有十多个土知州因叛乱“获罪被诛”。清代滇东北的乌蒙、镇雄诸土司因反对实行“改土归流”而发动叛乱,遭到云贵总督鄂尔泰以“极千古未有之残酷”手段剿杀,给当地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然而,元明清时期的滇西北纳西族地区却保持了相对的平静与稳定,如徐霞客所说的“世无大兵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也确保了丽江府境内相对的社会稳定与和平安宁。在获得既有利于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有利于当地民族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中,明代纳西族积极推动发展茶马古道,加快发展古道商业经济,同时,大力开发边地矿藏资源,成为西南“富冠诸土诸”的一个地方,丽江府除了实现财政自给,还有财力积极支援国家财政,一度成为周边地区文化等公益事业建设及朝廷急需之用时的一个“取款机”。清代全面加快“改土归流”历史时期,丽江纳西族区又成为极少数和平实现“改土归流”改革地区之一。纳西族历史上出现的中央与地方长期合作双赢的局面,首先得益于纳西族传统的“诚心报国”家国情怀。

(木府议事厅上悬挂的“诚心报国”牌匾)
三是坚决反对分裂国家行为的“忠义”之邦。顺治十年清军进入云南之后,手握重兵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破坏国家统一,发动了分裂国家的“三藩之乱”。当时,云南众多土司纷纷被迫接受了吴三授予的“伪职”而与之同流合污。面对事关国家统一之大是大非,纳西族木氏土司一改“率众先归”的传统,坚决不接受吴三桂前来拉拢安排的“伪帅”之职,自觉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上,对吴三桂武装割据分裂国家行为进行坚决反对。吴三桂因此把土司木懿视为眼中钉,继而设计“拿赴省城,囚禁七年”。但木懿始终“坚志不从”。交出了纳西族先民“怀忠抱义,为国效力”的历史新篇章。
四是成为滇川藏交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元明时期,丽江纳西族“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的实践,在不断推动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滇、康、藏交界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首先,保证了区域内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和通畅,推进茶马古道沿线各民族的交流交往和发展;其次,推进了域内的金、银、铜、铁、盐业资源的开发;其三,促进了滇川藏交界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其四,是兴教化,提高了滇川藏交界区域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曾指出纳西族为推进这一区域发展“三大动力”中的第一动力。

近代以来奋勇当先抵御外辱

近代以来一系列抵御外侮的抗争中,纳西族为国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敢于担当、奋勇当先,进一步提升了丽江纳西族人民“诚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鸦片战争之后各国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在英、俄支持下的中亚阿古柏也侵占了新疆大部,1876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时,和耀曾、和虎臣等众多纳西族将士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争,为维护国家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和虎臣后来又参加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战争。1885年中法战争中,和述廷等众多纳西族儿女奔赴前线参加了镇南关战役与凉山战役,其中,纳西族将领木占春、和演、奚长发、和际泰、赵德润、李玉太等壮烈殉国,和富谷所率广武军第三营中的丽江儿女几乎“阵亡殆尽”。
“七七”事变后,丽江纳西族儿女奋勇争先奔赴抗日前线,据有关资料,当时只十余万人口的丽江县,就有三千纳西族儿女奔赴抗日前线,其中有11位将军、数十位校官,在华北、华中、华南、滇西等战场与日寇进行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先后有一千多纳西族儿女为国捐躯。在后方的丽江民众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购买飞机,人背马驮运粮支前。纳西族文化人则拿起笔做刀枪,办报办刊,为抗日救国鼓与呼!捐资办学、教育救国、读书救国热情高涨,新办了国立丽江师范学校、县立中学。民众捐资新建、扩建了三仙姑小学、束河中心小学、文伯小学、“乐群”学校、黄山幼稚园等。纳西族东巴及佛教界人士同样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纳西族儿女积极创建滇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滇川藏交界区域及滇西解放做出新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从抗美援朝到自卫反击战,成百上千的丽江儿女奋勇当先,功勋卓著。其中,戴汝吉荣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和文亮荣获了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和自兴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英勇献身的模范指导员”称号。纳西族女儿和志虹,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时在海地壮烈牺牲,国务院、中央军委特授予共和国“维和英雄”称号,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领导人峰会上深情讲了和志虹的故事,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纳西族人民国家认同、诚心报国,维护统一,奋勇当先、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传统代代相传,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
                         
【作者简介】李群育,男,纳西族,1951年1月生于丽江古城。曾任丽江县委宣传部部长、《丽江日报》总编辑及社长、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州盟市报研究会会长,以及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全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

执行主编  树    垠  
责任编辑  和丽清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353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纳西话賨
努力建设一个融汇不同区域、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平台,提倡和合共荣,共创共享,唯有团结和合,广纳博取,方可成大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