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家乡的味道

文摘   2024-09-04 08:38   浙江  

本文首发公众号 | 梦回乡关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家乡的美食一直是我生活中最温暖、最治愈人心的一部分。每当回味美食的瞬间,整个人都是精神焕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欢乐和满足。

我的家乡坐落在武安市贺进镇忽雷山脚下。村子不大,但是风景如画。村里有水塘,村外有青山,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村外大路的两旁,是一望无垠的庄稼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一年四季变换着颜色,茁壮地成长。它们是村里人的衣食之所,承载着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

我刚记事那会儿,生产队还没有解散,家里吃的红薯、萝卜都是去队里领的。每户按照人口的多少分成一堆,等通知了便可以去领。那时候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蒸馏红薯了。

等红薯刚一领进门,我就央求母亲给我和弟弟弄红薯吃。母亲把红薯洗干净,放进烧水用的茶壶里。茶壶应该是铝的,很厚实的那种,除了烧水用,就专门为我们蒸馏红薯。我帮母亲在茶壶里灌上水,没过红薯就好。等水开一段时间后,整个屋子里就会弥漫着红薯的香甜的气味。

我赶紧拿筷子挨个儿去插一插,能插透的红薯就是熟了,我连皮也不剥,放在嘴边连连吹上几口气,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烫得嘴巴直呼气,红薯块儿在嘴里来回翻转几下,然后慢慢咀嚼,吞咽。

那种香甜和软糯,直击心灵深处的那份安宁,满口的馨香和温暖,好满足啊!

母亲把我们吃剩下的红薯放在煤火台下边的壁龛洞里,烘干了给我们当零食吃。每当午饭做得不及时我和弟弟饿了的时候,只要把手伸进火洞里,总有零食做垫补。那样的红薯吃起来更甜,咀嚼起来更筋道。把红薯一掰为二,诱人的金黄色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每一半都散发出淡淡的甜香,咬一口,满满的纯天然美味。

 

大概是我上了小学以后吧,生产队就散了,各家各户有了自己的田地,种地自由了,我也有机会跟着大人去田里体验生活了。他们刨坑我点种子。为了保证粮食的收成,又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聪明的父老采用玉米和豆角套种相互协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省去了搭豆角架子的麻烦。省力省时,成本低,效益高。

到了七八月份的时候吧,天气炎热,雨水又多,地里庄稼长得非常喜人。豆角结得一串一串的,绿中泛白,白中透绿,水灵灵的越看越惹人爱。父母在地里除草,我就负责摘豆角,不一会儿就满满一篮子了。中午回家以后,母亲给我们做了家乡的特色饭——卤扒面。

先把豆角撕了筋膜,然后洗干净切段。锅里放油,葱香爆炒出味,豆角翻炒均匀,酱油、生抽、盐等调味品一应俱全。然后放上小半碗水先熬着,母亲开始和面擀面条。看着母亲的做法,我默记在心里。

面条擀好以后一定记得用油搓一搓,防止粘连,然后一层一层铺在豆角菜的上边,担心锅里水太少的话,可以用勺子沿着锅边再加一些水进去,最后盖上锅盖开小火焖个十来分钟就好了。

这当间儿,我们不妨在碗里捣几头大蒜成泥,倒上几勺子醋,调制一个蒜泥汁,浇在拌好的豆角面上,既能提味又能开胃。

卤扒面很干,一点汤都没有,吃起来干香干香的,不烫嘴,一口气能吃上好几碗。最后再来上一碗豆花汤。真是又好吃又解馋。

 

记忆中小时候家家都有吃不完的豆角,到了豆角收获的季节,几乎天天要吃,但是一点也没有吃腻的感觉。豆角白胖,口感软嫩,肉质肥厚,吃过之后还有一丝丝的甜味。中午炒菜吃,早晚熬粥也可以和南瓜一起煮着吃。熬粥时间越长,粥就越好喝,黏黏的、甜甜的米香味加上豆角、南瓜淡淡的清香,轻轻地啜一口,能感受到香甜的润滑在舌尖缠绕,暖暖地涌入心底。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

现如今,为了工作,我和父母都搬到市里生活好多年了,家里的田地都让亲戚代种着,再也没有吃过那些带有乡村泥土气息的瓜果和蔬菜了。虽然也经常买来红薯和玉米煮着吃,但是却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说实话,真的很想念很想念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虽然人离开了家乡,但心永远停留在那个有温情有欢笑的小村庄。

家乡的美食还有很多很多,香葱油饼、打卤面、拽面、炒面……都是家乡的特色面食。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做的每一样面食都很特别,都很入味。

受母亲的影响,现在的我也是厨房的主力军,我每天都在用心地给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特别是这些家乡的美食,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我要把家乡的味道一代一代传下去。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美食永远是我心中最牵挂的味道,因为我知道,那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END——


作者简介

张翠红,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本文编辑

他乡读书人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乡村怪事:打死屋脊蛇后,他家祸事连连

☛ 真实故事:农村老光棍的风流韵事

☛ 真实故事:爷爷亲历的两件怪事,至今难以解释

 真实故事:那一夜,我遇见了一个性变态

梦回乡关
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带给你温柔而真实的内心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