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材料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材料三:诚者,天之道也 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摘   2024-11-24 22:26   山东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三: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选自《礼记·中庸》)

【注】①谦:通“慊”,满足。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小人A闲居B为不善C无所D不至E见君子F而后厌然G掩其不善H而著其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指彰显,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自贼者也”中“贼”的活用类型不同。

B.安,指性情安和,与《<论语>十二章》“居无求安”一句中“安”的意思相同。

C.家,指家族,与《墨子·兼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一句中“家”的意思不同。

D.中,指合乎,与《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一句中“中”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宗明义,把“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三纲”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由己及人、由小我到大我的体系。

B.材料一中的“八目”有本末之分。“正心”是从内圣到外王的过渡,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显于形,因此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C.材料二提出君子在独处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的“暮夜却金”的典故就体现了这一点。

D.材料三不仅提出“诚者”是天道属性由圣人来体现的观点,还强调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能够以勤补拙,进而获得成功的道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如何才能达到修身之“诚”。

参考答案

10.CEG 句意: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小人”为主语,“闲居”为状语,所以“小人闲居”和“为不善”之间不可断开;“不善”是指不好的事情,作“为”的宾语,意思完整,在C处断开;“无所不至”作省略的主语“小人”的谓语,意思完整,应在“无所不至”的后面E处断开;“见君子而后厌然”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小人见到君子时的两种表现,意思完整且独立,故应在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

1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能力。

A.正确。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显;/名词用作动词,伤害。句意:在于彰明美德。/是自我伤害的人。

B.错误。性情安和;/安适,舒适。句意: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居住不要求安适。

C.正确。家族;/卿大夫的封地。句意: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

D.正确。句意:不用勉强就能合乎要求。/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

故选B。

12.B  B.“正心”是从内圣到外王的过渡,……因此具有根本性的作用”错误,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知,应是“修身”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13.(1)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2)如果真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即使愚笨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会变得刚强。

14.①格物致知。②慎独不自欺。③设定目标,执著追求。

参考译文:

材料—: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 的品德。要想修养自身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内心才能端正,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品德,品德修养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材料二: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好美色一样出自真心,这样才算是满足自己的心意。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独处的时候一定十分小 心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

材料三: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合乎要求,不用思考就能拥有真诚,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 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有未学之事,学了没有学会,决不放下;有未问之事,必须 问明白,问而没有问明白,决不放下;有未思之理,思了不彻悟,决不放下;有未辨之义,辨了不明白,决不放下;有未行之事,行了却未笃定地完成,决不放下。别人一次就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百次也一定能做好;别人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如果真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即使愚笨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会变得刚强。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