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厌学抑郁的本质

教育   2024-11-15 16:27   山西  

昨晚刷手机太晚,今早起得就迟了。我好几天没学习了,于是迫不及待去了图书馆。我到了图书馆之后,发现暖气更热了,女生可能觉得合适,我坐下没一会儿就眼睛充血犯迷糊,于是就到走廊的座椅上看书。
我在走廊一边忍着头疼,一边忍着大厅里大爷们聊天的聒噪翻看资料。看着看着头竟然不疼了,学习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好多。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学不进去的时候硬学跟学进去时候的效率简直天差地别,起码有五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差距。
我觉得这就是厌学抑郁的本质:让孩子在学进去的时候高效率学习,而不是学不进去的时候硬学。如果我们能把一切回归到这个本质上,围绕这个点来解决,那么道理就很简单明了。如果被人偷换了概念,变成精神疾病治疗或者童年创伤疗愈,就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解决起来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达到本来并不需要的效果。
我仔细想了一下自己这十一年心理咨询的经历,以及最近六年专门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实践过程,我觉得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比成人更容易解决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是青少年本身是向上生长的生命趋势,然后是周围有家长愿意全心全意地帮助孩子。我做的心理咨询不过是顺应这个趋势,把家庭力量整合起来,让大家的目标协调一致,然后就能更加容易地实现让孩子重新恢复高效学习的目标。
简单的说就是顺势而为,我从来没有居高临下地认为自己可以治疗谁或者教育谁。如果有一些疗愈的效果,也是大家一起努力自然产生的。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过程中,我首先意识到的是人大于病,而不是病大于人。然后意识到了孩子并不一定要完全康复才能复学。再然后认识到了学习,学校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并不是一回事,可以分开处理。通过家长经验的总结,又认识到了初高中的孩子可以一直请假,能不休学就不休学,实在不行退学之后也有的是出路。
精神疾病治疗,心理治疗/咨询是很复杂的,各地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是很复杂的,人们很容易被复杂的专业所迷惑,忘记自己解决问题的初衷。
我们是以孩子为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治疗,教育,或者什么别的形式的研究盈利为中心。在没想通之前,我也很自然地以为孩子不能上学就得先去医院诊断,结合心理咨询就能够有效地帮到孩子。可是在帮孩子的过程中,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一次又一次走偏的感觉,就跟学习时候走神的感觉一样。
比如我正在背什么是社会潜意识,马上联想到集体潜意识,个人潜意识,再联想到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原型,阴影,人格面具,自性……这是一瞬间的事情。这种是高效率学习的状态。当我走神的时候我可能会想这几个大爷真讨厌,为了蹭暖气跑到图书馆来聊天,工作人员也不管管。我跟他们说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有用,我该怎么说呢……啊,社会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弗洛姆提出的,还有个概念是啥,好像是和这个挺像,好像是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大爷真的太吵了,算了,估计他们也不是故意的,是因为听不见才这么大声说话的,我自己不怕热在自习室学习不就听不见了么……十几分钟过去了,我还在看社会潜意识。
一秒钟可以联想很多相关知识链接,跟十几分钟还在看同样的概念,这大概就是高效学习和学不进去的区别。同样也是能抓住重点,帮孩子恢复学习效率跟去搞精神疾病治疗,童年创伤和原生家庭之类的心理治疗/咨询,以及上家庭教育课的区别。
不知道我说没说清楚,我是根据今天上午学习时候的感觉才想写今天下午的这篇文章的,同时也是昨天直播内容的总结。
复杂问题简单化,顺势而为,我觉得帮助孩子应该这么做。如果搬出来一个更加复杂的东西套到孩子头上让你去解决,那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总感觉哪哪不对劲,像深陷泥潭或者跑偏了一样。
病再大也没有人大,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人的最核心的需求抓住了,我觉得才是抓住了病的关键,而不是光围绕着病来转。任何的理论都是一种假设,并不是真理。不管是精神病学也好还是心理学也罢,对我们好用就拿来用,如果让事情变得更复杂,我觉得还是得回到起点上来。
我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可能很幼稚很傻,不过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确实还挺好用。只要大家能抓住学习的核心,改变人的认知很难,应对复杂的人性和各地实际的学校情况也很困难,我觉得起码是抓住了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的脑海里闪过两个经历:一个是小时候在山西昔阳装玉米的时候,一个是长大了在西安小寨卖女装的时候。不管是装粮食还是装衣服,袋子都要提起来使劲墩一墩,一定要把口子多拽一点出来扎紧,捆得严实一点,后来的运输过程中才不会撒,才不会出纰漏。如果在后面出了问题,肯定是前面没捆结实,所以要回到原点,尽量把本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我讲不出什么华丽的理论。
如果您在帮助孩子处理厌学抑郁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体验过我说的种种问题,也和我一样有类似的感觉和思考的话,欢迎预约我的咨询。



大头小寨
为更多孩子和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心理健康服务。乔瑞峰,独立职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职心理咨询第十一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