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丧失,茫然,没有目标,是抑郁症孩子的普遍状态。徐凯文把这种情况描述为空心病,我们没必要在抑郁症之外再发明一个别的名称。因为没有目标和兴趣丧失是紧密相连的,叫抑郁症也好,或者叫别的也罢,并不能揭示治愈的逻辑关系。
一句话概论:孩子的目标是从兴趣里自然生发出来的。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就没有学习目标;破坏了孩子的生活兴趣,孩子就没有生活目标。而我们乐此不疲,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
2024年喜剧之王脱口秀冠军付航的父亲对他说句话,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第一句是咱们可以立刻进入快乐家庭,秘诀就是父母发现孩子不是那块料。第二句是孩子你永远不要听我的,听我的只能成为我,你要去做一些爸爸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成为你自己。
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只知道给孩子花钱上好学校,却不知道这实际上是在给孩子挖坑。就付航父亲这两句话,有多少家长能理解并且做到?
我参加过十次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亲子营活动,全面负责过一期长期营地活动,带领孩子们巴士旅行也五六次了,昨天还刚去巽寮湾和孩子家长们待了一天半。我越发觉得,孩子的兴趣是在生活中自然生发出来的,然后才想到学习。
比如一个孩子出来玩,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不想做什么就让他待着。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设计什么项目破冰,锻炼孩子或者教育引导孩子,而是感觉孩子的状态,交给孩子决定,然后支持孩子的想法。
比如这边你弄个亲子对话,那边孩子想钓鱼发呆,你觉得出来花钱花时间就该有所收获,孩子自己待着就达不到锻炼社交的目的,这样想着很正确实际却错了。因为你没有给孩子自由生发的空间,等不及孩子的兴趣发芽生长,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塞进花盆里当路边的背景色了。
我们总是着急,愿意为了获得什么现成的东西而花钱,但是不愿意为了等待这个东西自然生长出来而花时间。总是着急吃现成,为了现成的东西而买单,哪怕这个现成的东西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焦虑,是假的,我们也不愿意为了真的东西而什么也不做的等待。
城市人好像普遍缺失了播种以后等待种子发芽的体验。现在的教育制度又迎合这种迫不及待的态度,只想拔尖儿而不想培养人,只想把人分等而不愿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于是长得有快有慢的孩子们就遭殃了。
你看长在田野的花儿参差不齐也很漂亮,人工繁育的花总是整整齐齐地摆个什么图案,口号之类的,把不整齐的就扔了或者修剪掉。对花花草草能这样做,对人也能这样吗?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昨天吃饭的时候,我们聊起小时候养猫的话题,几位农村长大的深圳家长就说,小时候几乎没有所谓喂猫的概念。猫都是长大了自己出去打猎的,老鼠,鸟,鱼,猫都能抓来吃。现在的猫还得喂罐罐喂猫条,动不动还消化不良得喂东西让猫吐毛球。
我记得有个视频是一只金毛,天天在城里吃狗粮食欲不振。拉回乡下跟着家人一起吃剩饭,咔咔狂炫。还有中华田园犬生病了会自己找草药吃,根本不用你喂什么这那的。有的博主专门拍一个主题的视频,就是狗狗吃啥我吃啥。
我在说啥呢,孩子学习就相当于猫猫打猎,狗狗觅食,完全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本能。教得不好肯定是学校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现在学校的问题就是只想捡现成,只知道多花时间重复刷题,把孩子天然本能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
当孩子为此而感到痛苦的时候,很多家长不仅理解不了孩子的痛苦,还信了老师的鬼话,认为是自己孩子不努力,要不为啥别的孩子没事就自己孩子有事。
天菩萨,嘴里喊着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手上却是父母给孩子在起跑线挖坑。现在不是比谁的孩子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是比谁家给孩子挖的坑大,看自己家孩子多久才能从坑里爬出来。
意识不到学校有问题的家长也就算了,意识到学校有问题的家长干嘛还做学校的帮凶?帮着把自己孩子的兴趣磨灭,让他变成一个没有目标,茫然的抑郁症患者。
你看不起的那个什么都不做,耐心等待的过程,就是孩子兴趣培养或者兴趣丧失的关键。就算妈妈没见过种子发芽,总经历过十月怀胎吧。有谁是因为自己着急就每天使劲想把孩子拉出来的,或者没足月就开刀把孩子掏出来的。
你再着急不也得等孩子足月以后自然分娩吗?实在不行才再考虑剖腹产。想想自己十月怀胎的那段经历,这就是耐心培养孩子兴趣的宝贵体验。把当初的体验用到现在的孩子身上,你还会着急地给孩子报辅导班,灌输什么正能量吗?那跟孩子四五个月就想把他掏出来就什么区别。
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活兴趣,耐心地看着它发芽生长,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体验而不是结果。当你体验到了也就不着急了,孩子康复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