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情的每一次反复都是进步

教育   2024-10-10 07:45   广东  

现在我越来越发现,孩子的每一次病情反复根本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很多家长的情绪和要求一直反复造成的。
孩子久病不愈的家长最需要希望,有的人身处深渊不敢希望,有的人相信孩子平常对待,中间的差距都是千万次的反复煎熬所换来的。
那你早点变孩子好得不就更快吗?
家长也希望自己快速学习和成长,但是很多人习惯于不懂装懂,流于形式。就像课堂上老师问会了没,下面抢先回答会了的同学一样,实际往往是没有会的。我们以为按照标准答案回答问题就是对的,于是大干快上,钱花了老多,其实是在装装样子。
这种心态多少和家长习惯把孩子推出去有点像,看似认真实则敷衍。我们在生活中也习惯了这样。很多中年人的心里都是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但是为了维持基本的体面,我们从来不习惯于把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说与别人听。在我们过往的经历中,这是一种懦弱且无聊的行为。可能还会招来别人的耻笑,因此我们都习惯于把自己的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哪怕是对最亲近的人也这样。
现在虽然孩子生病了,脑子里理智上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过去的压抑包裹情感的习惯还是会继续。我们还是想让别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不用牵扯出自己内心的伤,害怕自己也和孩子一样情绪崩溃。
成年人其实有比孩子更多恐惧的东西,恐惧失业,恐惧生病,恐惧死亡,恐惧失去亲情,恐惧孩子脱离社会,教育失败,恐惧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否则的话自己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孩子只是恐惧上学这件不得不继续的痛苦会一直痛苦下去,大人顶着个面具伪装坚强地活着,怎么能指望孩子勇敢地活下去。我们都知道解决恐惧的最好办法是直面恐惧,我们都做不到,凭什么来要求孩子?
有些道理都不好说透,看似逃避躺平的孩子,实际比戴着面具生活的家长和整个社会都更有勇气。以前我们习惯的道理是不管有什么问题你给我忍着,你越能忍就越对。现在孩子们不忍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指望我们这些习惯被支配的大人根本不可能彻底反省,只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们才敢两手一摊,我不玩了!
孩子能不玩也是家长给的勇气,辛辛苦苦赚钱给孩子创造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如果再加上真的爱孩子就更好了,可惜这就是很多家长美中不足的地方。
我们习惯于粗糙地对待自己,因此也会习惯性粗糙地对待孩子。借着孩子生病这件事,不断反复地磨练自己外面的盔甲,直到磨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才能与孩子有更深地链接。
要不为啥孩子会说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呢,我们就是被坚硬的盔甲包裹住了。想要拥抱孩子就得卸下盔甲,虽然麻烦,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此,当你身处孩子病情反复的深渊的时候,不敢有希望却又最需要希望,这个希望不是心理咨询师给的。而是打心底里摘掉面具,卸下盔甲,主动去做就更快一点,被动去做就要用孩子的血肉来摩擦,这样当然慢了。
好歹爸妈都还是爱孩子的,看到孩子血肉模糊的样子还是会心疼孩子,盔甲才终有软化的一天。孩子本身即便面临相同的困境,他也在不断地长大,有经验了,变皮实了。病还是原来的病,孩子已经不是原来的他。
有麻木的家长就有敏感的家长,察觉不对马上改变,而且是诚心实意彻头彻尾的改变。这点有时候被人用来开玩笑,说心理学总是说你这个人有问题,算命说你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别的什么东西。我觉得其中的关键就是对心里有问题的看法。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心里有问题的都是神经病,是弱者,只有这样的人才需要向外寻求帮助。我们是正常人,所以不需要寻求帮助。最多是被逼无奈才替孩子咨询怎么能变得更好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是心里有问题的,就跟太极中的阴阳一样。一个特别健康的人,他的心里也会有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缺点,可能是他能成长为一个更好的,更强大的人的契机。就好像整个社会不是光有好人一样,坏人也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孩子生病这件事一样,表面上看孩子躺平不能学习,实际反而推动我们反思自己,反思教育,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而不是只挣钱,给孩子寻找更加适合的教育方式……
承认自己心里有问题,主动向外寻求帮助,不是健康人与病人,正常人与不正常人的区别,而是勇敢与懦弱的区别。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困境,就不是给孩子说加油,而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的榜样。
你转不过这个弯来,孩子就得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发作。当你绝望的时候,也许才刚刚体会到孩子在学校越努力越失败的心情。这个时候还要不要改?还是彻底放弃,答案不在外面,一直都在自己的心里。



大头小寨
为更多孩子和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心理健康服务。乔瑞峰,独立职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职心理咨询第十一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