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我以为疼痛才是骨转移信号,没想到这些异常已经是乳腺癌骨转移前兆……

健康   2024-11-14 19:02   福建  

点个关注吧了解更多抗癌信息


最近实在有太多觅友问觅健互助君骨转移相关问题了,也有很多姐妹分享了骨转移相关经验,感谢大家的暖心互助,那么今天就来统一解答一下!


老规矩,喜欢夏雯教授直播的姐妹可以提前预约!


  01  

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


骨骼(尤其是中轴骨) 是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1]。约5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约70%的乳腺癌死亡患者被证实存在骨转移病灶[2]


这提示我们乳腺癌患者一定要提早保护骨头,并且密切关注自己的骨头异常!比如是不是缺钙了,骨质疏松了,甚至可能骨转移了。


  02  

乳腺癌骨转移有哪些危害?能活多久?


首先乳腺癌骨转移≠没救了。但是我们的确要重视骨转移的防治。原因:


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截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 (SREs) 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 (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的统计数据,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1%,10年生存率为84%[3],然而具有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仅存在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50.5%,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 (95% CI: 34. 74~37. 27 个月)[4]


虽然骨转移是晚期的、不可治愈的,但它不能和即将死亡划等号!因为骨骼相对于肺、肝、脑而言,对全身的影响不是很大,并不是身体的要害,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骨转移的患者有着不错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完全可以实现带瘤生存。

  03  

哪些症状可能是骨转移?


胸椎、腰椎、肋骨是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可出现局部肿块,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一般而言骨转移疼痛通常是来自深层的一种钝痛,疼痛程度较剧烈。骨转移疼痛通常持续的时间较长,表现为经常性夜间疼痛,而且疼痛会逐渐加重。


但也有的患者是没出现症状在检查中就发现骨转移了。



觅友经验,仅供参考


觅友1

之前从来没做过骨扫描,吃内分泌药+打肚皮针本来好好的,一次发烧后右腿神经痛,后面又咳嗽,咳嗽时右边屁股像针扎疼。拍片显示腰椎没事,但是骶骨发现占位性病变,骨扫描+CT三位重建,后面又穿刺,确诊骨转移。我感觉我不是骨头疼,而是骨转移地方附近的神经疼。

觅友2

CA153每个月逐步上升,虽然都在正常范围内,但还是比较担心。半年后复查就发现骨转移了。我是没有骨痛症状的。


觅友3

术前骨扫描没检查出来,术后复查PET-CT显示骨转移瘤了。

觅友4

确诊就是晚期骨转移了。一开始是腰疼,以为是腰肌劳损,检查才发现是压缩骨折,腰部做了手术,没化疗,现在是靶向药+内分泌治疗+护骨针。

觅友5

全身骨转移,当时是持续性而且是串着疼的,疼到无法忍受要吃好几次止痛药,串着疼就是这边不疼了,另一个地方又开始疼。每个地方要疼半个月,走路或者坐着都不疼,就是躺着翻身疼的受不了,平躺倒是不疼。疼的部位经历过肋骨、胸骨、胯骨、脊柱。

觅友6

我是2019年确诊就骨转移了。那个时候已经骨头疼,打喷嚏都扯着疼。做了化疗+内分泌治疗,现在是内分泌治疗+护骨针(地舒单抗120mg)。



觅友7

疼痛到不能走路,去做了PET-CT确诊骨转移。

觅友8

今年6月突然胸部刺痛,后面就确诊乳腺癌而且骨转移了。

觅友9

没有骨痛!但是莫名其妙骨折了,然后查出多发骨转移。

  04  

如何降低骨相关事件?


确诊乳腺癌骨转移后一般建议尽快打“护骨针”。原因:


研究表明,患者从诊断为骨转移至首次出现SREs的中位时间可短至1.8个月,SREs的发生率在诊断骨转移后的12个月内逐步升高[5]


静脉注射双磷酸盐地舒单抗(120mg)都能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过唑来膦酸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可能增加患者的肾脏负担,这类患者觅健互助君觉得可以选地舒单抗(120mg)[6-8]


  05  

有患者治疗案例吗?


确诊就是晚期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她是这样治疗的!很有效,如今抗癌3年多了》。


抗癌12年,骨转移10年,这位乳腺癌患者的最新复查显示她活得非常好!》。


(图源:摄图网


觅友暖心互助

欢迎评论区觅友分享自己骨转移抗癌多久了!或者相关治疗经验!一起互相“骨”劲!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吧

更多
相关文章
■ 11月1日起,医保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乳腺癌患者退休之前还有一笔补贴,千万别错过……
■ 建议延长!这个体重的乳腺癌患者,只吃5年内分泌药可能不够
■ 徐若瑄被曝得癌症!这种癌症正在中国悄悄上升,乳腺癌患者更要警惕……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美美

参考来源:

[1] Ording AG, Heide⁃Jorgensen U, Christiansen CF, et al. Site of metastasis and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a Danish nationwide registry⁃based cohort study [J]. Clin Exp Metas⁃ tasis, 2017, 34: 93⁃101.[2] Awolaran O, Brooks SA, Lavender V. Breast cancer osteo⁃ mimicry and its role in bone specific metastasis; an integra⁃ t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clinical evidence [J]. Breast, 2016, 30: 156⁃ 171.[3] DeSantis CE, Ma J, Gaudet MM, et al. Breast cancer statis⁃ tics, 2019 [ J] . CA Cancer J Clin, 2019, 69: 438⁃ 451.[4] Wang R, Zhu Y, Liu X, et al.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 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meta⁃ static sites in stage IV breast cancer [ J ] . BMC Cancer, 2019, 19: 1091.[5] Cleeland C, von Moos R, Walker MS, et al. Burden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 J ] . Support Care Cancer, 2016, 24: 3557⁃ 3565.[6]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肿瘤临床. 2022;49(13):660-669.[7]Barrett-Lee P, Casbard A, Abraham J, et al. Oral ibandronic acid versus intravenous zoledronic acid in treatment of bone meta- 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a randomised, open label, non-inferior- ity phase 3 trial[J]. Lancet Oncol, 2014, 15(1):114-122.[8] Alison T Stopeck, et al.Denosumab compared with zoledron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J Clin Oncol. 2010 Dec 10;28(35):5132-9.

乳腺癌互助圈
规范、专业、温暖的乳腺关爱服务平台,带您掌握乳腺癌预防治疗、术后康复、科研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