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发布公告,将一项“调节式骨盆骨折固定钢板”发明专利以独占许可的方式,拟以200万元交易价格转让给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专利主要发明人刘国辉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以通讯作者(含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360余篇,研究方向包括创面/骨折相关机制研究、生物材料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交易另一方瑞鹤医疗是一家致力于多系列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小巨人”企业,聚焦医疗行业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材料等前沿方向,致力于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
结构可折叠,实现骨盆骨折手术微创化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常伴有内脏、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年轻人多由高能量的外力行为引发,老年人则多见于低能量骨折,如骨质疏松。其治疗方式取决于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稳定性骨折,通常采用物理治疗、疼痛管理等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重建骨盆稳定性、修复受损的器官和神经。
骨盆骨折后的手术治疗主要实施方案为通过内固定钢板/钛板进行不同形态的骨盆骨折内固定。
其中,有的钢板需要进行折弯,有的钢板体型较大,部分固定钢板/钛板在折弯后会在两段钢板之间固定一段支撑钢板,该段支撑钢板的位置与髋臼背面的骨面相配合,对其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增强折弯后的钢板/钛板的结构强度。
此类钢板在使用时不能进行小创口手术,而是需要进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传统切开手术能明显地暴露骨折部位,但是其手术范围大、软组织破坏重、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会损伤重大血管神经。
本发明专利能够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节式骨盆骨折固定钢板,在进入体内前折叠形成较小的结构,经身体小切口进入体内后展开使用。展开角度可视不同的骨骼形态需求进行调整,确认后进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减少骨折部位暴露程度,保护软组织,避免损伤重大血管神经,缩小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创伤类骨科植入物向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创伤类骨科植入物市场是骨科植入物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主要涵盖了用于治疗由外伤、事故等导致的骨骼损伤的各种医疗器械和材料。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运动损伤增多,叠加交通意外或高处坠落导致的高能量损伤,创伤类骨折患者数量大幅增多,创伤类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保政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骨科治疗,也推动了创伤类骨科植入物市场的增长。
创伤类骨科植入物产品种类繁多,可分为内锁定钢板系统、普通钢板系统、髓内钉系统等固定系统,以及钢板、螺钉等外固定支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升,创伤植入物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都在不断创新。伴随着3D打印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创伤类骨科植入物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可降解材料是骨植入物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2023年3月,FDA批准RemeOs创伤螺钉成为美国第一个生物可降解金属植入物。该螺钉采用新一代坚固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克服了传统金属材料和有机聚合物材料的缺点,如强度不足、个体差异产生排斥反应导致手术失败率高等缺点,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其中锌合金和镁合金作为新兴材料备受关注。在2024年9月,英诺科自主研发的可吸收镁合金完成临床试验入组。这也是国内首个完成临床入组的可控降解镁合金创伤骨科产品,能够解决传统骨科植入产品在患者体内无法降解,易引起异物反应需二次取出的难题,同时减少应力遮蔽效应。10月,清华大学机械系温鹏副教授团队研发的3D打印定制化可降解锌合金骨科植入物,也为骨组织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3D打印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植入物的发展,有效减少二次手术需求并提升康复质量。2024年10月,全国首例使用3D打印定制化钢板进行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在北京成功实施。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引入的多孔材料能减少骨骼与植入物合金之间弹性模量不匹配的情况,为组织向内生长提供生物材料锚固效应,也为一些严重骨科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智能化特是创伤类骨科植入物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引入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比如在2024年7月,纳通医疗推出的脊柱&创伤导航系统,可实现患者骨结构与手术工具的虚拟可视化,通过实时显示手术工具与患者骨结构的真实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以较小切口、较少出血量、较低的术中X线辐射量来完成脊柱和创伤手术。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创伤类产品占据着我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的最大份额,国产化率最高。国内代表企业有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等。也正是国内创伤类骨科植入物企业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渐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封面来源:123rf
更多精彩
声明:动脉橙果局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橙果局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