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万!上海交大关联转让6项治疗型电子胶囊专利

健康   2024-10-22 17:27   重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公告,拟以31.74万元的价格将“振动电子胶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等6项科技成果,以关联转让的方式进行转化。目前,该交易已通过公示期。


上海交大6项成果一览


该系列专利主要发明人颜国正教授专注于微型机器人、医用精密仪器工程与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多为面向胃肠道疾病的微型仿生机器人。


#01

全球仅一款振动电子胶囊获批上市,源自中国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一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但缺乏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便秘等均属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范畴。


据《柳叶刀》杂志发表的功能性胃肠病专辑,近年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病率和就诊率呈现升高趋势,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0%-20%,占消化科专科门诊患者的40%-50%。而罗马基金会全球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全球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已达到40%以上。功能性胃肠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医疗服务和整个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然而,这类疾病并不能通过化验、腹部超声、胃镜或结肠镜等常规检查,发现其确切的病因。因此,在临床只能通过针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治疗,或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等方式进行。


为解决这类疾病,有科研人员开始提出研发治疗型电子胶囊,颜正国团队研发的振动型电子胶囊也属于此类产品。


振动胶囊主要是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研制。其原理是通过振动实现对胃肠道内壁的刺激。为防止胶囊振动频次与正常的胃肠道蠕动规律不一致,会对胃肠道的节律性运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团队设计的振动胶囊可与外置主机无线链接,并设置不同档位,可根据需要进行振动刺激。另外,胶囊还搭载检测装置,以评估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对患者方案进行实时个性化调整。


这类振动电子胶囊目前已有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在2022年2月,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消化道振动胶囊系统“蔚通Vibrabot胶囊”,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用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适应症为“药物使用效果不佳”的便秘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为同类首个,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02

临床常用电子胶囊:视频电子胶囊和参数性电子胶囊


在临床上,电子胶囊更常被应用于胃肠道无创无痛检查。此类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小型化、无创,并可长时间在体检测。


依据电子胶囊的用途可将其分为视频电子胶囊参数性电子胶囊两类。


视频电子胶囊也就是常说的胶囊内镜。患者通过吞咽一个小型摄像机胶囊,来实现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视频电子胶囊能够拍摄并传送成千上万张肠道内壁的图片,特别适用于寻找消化道隐匿性出血和小肠内表面的问题。


然而,传统视频电子的移动依赖于胃肠道自身的蠕动,对于胃这样的大空间器官而言,检查结果或并不全面。基于此视频电子胶囊又衍生出了磁控胶囊胃镜,这类胶囊胃镜通过磁场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实现几乎全方位无盲区的检测。


参数性电子胶囊除不仅具备视频功能,还能进行其他生理参数的测量,如温度、pH、压力和气体传感等。参数性电子胶囊可以用于监测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如通过测量压力变化来评估胃肠动力。一些参数性电子胶囊还能够进行特定的治疗操作,如靶向给药、止血、促排便等。


▲ 临床常见电子胶囊分类


#03

已有23款国产电子胶囊获批,多为胶囊内镜


随着大众对医疗舒适化需求日益增长,国内电子胶囊市场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刺激着国产企业产品开发速度的提升。截至2024年10月,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3款国产电子胶囊获批上市。


▲ 国产电子胶囊获批产品盘点(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从数据来看,共有12家国产厂商在电子胶囊领域有产品获批,其中金山科技、安翰医疗(包含安翰科技武汉)、资福医疗、华冲科技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生产厂家。


获批产品大多为视频电子胶囊,其中传统胶囊胃镜居多。这类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较大,且技术较为成熟。而近几年,也有多款磁控胶囊胃镜获批,胶囊胃镜正在朝着更加准确、安全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参数性电子胶囊和治疗型电子胶囊的获批产品数量较少,但其产品具有多样性,可解决临床现有痛点问题。如金山科技研发的pH胶囊无线检测系统,能够连续96小时监测食道内酸碱度的变化,为医生开具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这款产品可完全替代目前临床上传统的pH阻抗导管监测,于患者而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于医生而言,其长时间的监控能力,可以提供更加完整和精确的诊疗报告,优化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电子胶囊技术已经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而国产厂商在这一领域也较为活跃,其产品也正在朝着多功能和治疗应用方向发展。

*封面来源:神笔PRO


更多精彩















声明:动脉橙果局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橙果局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橙果局
医疗创新的“深度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