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成果转化—镜像疗法、可视化胃管装置等项目寻找投资方推动落地【供需资源对接专场】

健康   2024-10-19 18:03   重庆  


-动脉网“供需对接”产业链接平台,高效对接行业资源,助力业绩增长

-截止目前,动脉网已上线链接近千条,每条链接的曝光量1W+,实现企业成功对接次数超2千次

-持续精选链接整理合集发布,并精准推送到动脉网相关领域社群(总覆盖人数超3W+)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冠名医院。1992年,医院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是国内最著名、最具国际化特色的医教研中心之一。医院共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4个。

在完成大量医疗任务的同时,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学科建设百花齐放。2016年,医院获批成为全国最高级别的科研平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复旦大学第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五年来,科研硕果累累,2014年、2015年、2017年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余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被SCI收录2300余篇。

本期链接专场为大家带来5个华山医院成果转化项目,寻求投资方或合作企业推动产品落地,详情如下:

新型载药纳米纤维覆膜支架


一、需求描述
寻找投资方,支持后续产品开发上市及新型产品的继续研发。

二、项目亮点
1、全球首款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药物纳米颗粒的自膨式镍钛覆膜支架,具有更加优良的顺应性;
2、国内年市场总额1亿元以上;
3、知名专家朱巍带队;
4、已有样品在进行型检、生物学检测,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三、项目概况
新型载药纳米纤维覆膜支架在颅内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所属领域:临床医学-外科学,治疗用医疗器械
1、简介
通过改良支架工艺、选用更加优质的覆膜材料、更加合理的制备覆膜方法,以及进一步采用药物搭载的方式,拓宽覆膜支架的应用价值及使用场景:
使支架具有更加优良的顺应性,通过迂曲的血管到达更远端的目标血管;
● 将高分子材料在电场作用下抗表面张力成丝,使覆膜与支架紧密贴合,减少内漏发生率;
 选取TPU材料,适应自膨支架的扩张。
2、竞争优势
本团队将研发适应颅内血管促进内皮化的载药覆膜支架,为国内外第一款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药物纳米颗粒的自膨式镍钛覆膜支架,具有以下特点:
自膨式覆膜支架较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可以通过颅内迂曲血管,达到更优的输送及贴壁效果;
关注局部药物控释技术,通过药物促进血管内皮化,在支架置入后具有抗血栓形成及促进早期内皮化减少远期血管狭窄作用;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高分子聚合物喷涂于支架上,达到紧密贴合作用,有效减少近端内漏问题,并通过改进覆膜材料,制备利于抗血栓形成又具有良好贴合效果的覆膜支架。
3、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全中国每年新发的颅内动脉瘤患病人数约80-100万人,tccf约3500万名患者;
willis覆膜支架是全球唯一一款应用于颅内的覆膜支架,根据中国颅内动脉瘤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估算,其年销量约为1000根左右,国内年市场总额1.1亿元;
本团队希望通过研发新型覆膜支架改善现有覆膜支架的困境,提高颅内覆膜支架的市场规模,丰富其应用场景。
4、发展规划
2022年:已做出样品在进行型检、生物学检测,
预计:
● 2025年7月:进行临床试验
● 2028年7月:取证
● 2028年9月:上市
5、知识产权情况
目前获得专利授权1项。

四、团队介绍
1、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每年开展脑血管病开颅及介入手术将近10000台,具有强大的科研及临床实力,具有完成临床前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的能力;
主持主持完成前期研究工作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团队其余人员共6人,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主任医师、高年主治医师。
2、团队负责人朱巍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脑血管外科专业组组长
●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
● 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 一等奖
●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
●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血清中泌乳素单体的检测方法


一、需求描述
寻找投资方,支持后续产品上市供销,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二、项目亮点
2021年项目开展至今,可为每位患者节约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测费用约360元,累计节约116万余元。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费用,可为每位患者节省约600元,共计194万,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三、项目概况
一种血清中泌乳素单体的检测方法
所属领域:临床检验诊断
1、简介
通过聚乙二醇沉淀法,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基础上,首先创新构建泌乳素单体检测方法,随后建立本地区两性人群泌乳素单体的参考区间,通过临床样本验证其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最后实现巨泌乳素血症的鉴别。
2、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通过全自动泌乳素单体定量检测试剂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可以增加产品的国内竞争力,有望实现现有产品替代。目标客户为三级及二甲医院,预计试剂上市后5年内可进入200家三级及二甲医院,并占有10%的检测量,参考上海市90元/次的收费标准(试剂成本价格40元左右),第5年试剂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000万元。
3、发展规划
预计:
● 2025年年底:开始进行仪器注册工作
● 2026年一季度:启动试剂注册工作
 2027年年底:完成试剂的开发工作
4、知识产权情况
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四、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正式成立于1950年。历经几代人的奋斗,坚持传承与创新,已成为集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检验等众多亚学科为一体和一院多区的临床实验诊断学“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科室。同时,整合了医院内的检验设备资源,发挥了检验平台的整体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上海市乃至全国最早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医院检验科之一。

可视化胃管装置


一、需求描述
寻找投资方,支持后续产品开发上市,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二、项目亮点
1、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肥胖疝外科团队自行设计研发;
2、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开展。胃管装置由普通胃管与摄像头两部分组装而成,制作流程简单,无需复杂设备。相较于目前使用的术中胃镜,使用成本较低并节约人力,适合在胃部手术中大规模开展,有助于器械的普及和推广;
3、功能实用多样,兼顾支撑、吸引和观察的作用,有助于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

三、项目概况
可视化胃管装置
所属领域:外科手术器械
1、简介
基于多年胃部手术的经验,团队对原有的胃管进行改进,从而使可视化胃管装置达到既可以作常规支撑作用、又可以在术中直接实时观察胃腔及切缘情况的效果。
2、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市场尚无类似的胃管产品,国内部分减重代谢外科中心急需使用简便、质量可靠、功能多样且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胃管器械。同时,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每年在中国进行的胃癌手术数量大致在20万例左右。预计器械上市后5年内可进入20家外科中心,年使用量接近4000,参考预定的销售定价500元/根,第5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万元。
3、发展规划
项目计划于2024年年底开始资产评估及转化工作,2025年一季度启动相关临床研究,并于2026年底完成相关临床评估工作,准备上市。
4、知识产权情况
目前申请专利5项,已授权4项。

四、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姚琪远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肥胖疝外科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 姚琪远教授团队立足肥胖症及代谢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目前是上海市学组组长单位,减重手术年手术量超过600台,居上海首位,全国前列。

全自动智能微生物药敏分析及报告系统


一、需求描述
寻找投资方,支持后续产品开发上市,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二、项目亮点
1、知名专家胡付品教授带队;
2、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3、高度自动化,实现标本进,结果出的功能,集成加样、孵育、检测、拍照、结果判读及报告等一体化模块。加样模块采用自主开发的一次性定量装置,该装置核心采用特殊高分子材料及特殊工艺,在保证运动机构顺畅的同时又能实现优越的密封性能和加样准确性,并杜绝交叉污染。孵育模块采用立体式加热技术,使用PID算法及补偿算法,结合中心空气流动方式,保证孵育温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检测模块中采用高分辨率相机结合远心镜头技术,使用自主开发的视觉智能成像关键技术,保证每孔成像的完整还原且不发生畸变;
4、系统整合国内唯一开源的百万级别耐药监测大数据系统“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www.chinets.com)数据和临床抗感染治疗权威指南,配套智能判读、分析及报告软件,构建集数据收集、分析、自动判读、数据管理和用药推荐于一体的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

三、项目概况
全自动智能微生物药敏分析及报告系统
所属领域:临床检验诊断
1、简介
基于30多年的耐药监测大数据,联合国内顶级专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加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全自动智能微生物药敏分析及报告系统,并配套功能强大的药敏试验高级专家系统和药敏板。
2、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通过全自动智能微生物药物敏感性分析及报告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可以增加产品的国内竞争力,有望实现进口产品替代。产品上市后收入来源主要包括:
1)全自动药敏仪器设备销售;
2)配套药敏板销售;
3)高级专家系统授权;
目标客户为三级及二甲医院,省级疾控单位,以及存量市场中的其他国产药敏系统厂家(高级专家系统授权)。
3、发展规划
预计:
2024年年底:开始进行仪器注册工作
 2025年一季度:启动药敏板注册工作
2025年年底:完成药敏试验高级专家系统的开发工作

四、团队介绍
负责人胡付品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
● 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耐药菌感染病原诊断与创新药物研发院企联合实验室PI
 长期从事细菌耐药监测、药敏试验方法学规范、抗菌新药体外药效学评价研究
● 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课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自然等基金十余项

智能多模态镜像评估与训练系统


一、需求描述
依托以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证,完成医工转化,推进产品产业化。

二、项目亮点
1、国内无类似产品;
2、知名专家贾杰教授带队;
3、将传统康复训练程序化,使得治疗步骤细致化、治疗内容规范化,且节省人力资源。

三、项目概况
智能多模态镜像评估与训练系统
所属领域:康复医学
1、简介
团队研制结合了计算机成像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的镜像疗法设备,可以提供患者必要的听觉提示和反馈,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团队研制一套能提供规范化临床治疗方案的镜像治疗设备,且在治疗过程中将提供精确的动作指引视频,为患者演示标准动作以确保精准治疗。在设备的训练程序中基本涵盖了不同时期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所需要进行训练的手功能动作,且对于训练动作进行分类,难易分层。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对应的治疗参数,保证治疗的有效性;镜像设备的使用减少治疗时对于脊柱造成的压力。在治疗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设备的高度以达到舒适的位置。在治疗中,患者可以直接平视治疗的显示屏,避免了由于长期传统镜像治疗时的不良体位姿势造成的脊柱的损伤。
2、市场应用前景
该设备以镜像视觉反馈为主导,结合外周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形成多模态反馈,提升患者特定脑区兴奋性、训练动作感知程度等。软件系统依据评估结果、计算机程序等实现康复训练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将传统康复训练程序化,使得治疗步骤更具体细致,治疗内容更加规范;标准化的康复手段,对于康复训练进行、患者训练都有积极促进作用,且设备的应用能节约人力资源。
3、发展规划
在当前初代系统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临床验证及推广其应用成果,资源下沉社区;
2、扩大并细化训练动作库,满足康复训练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改良软件及成像技术,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沉浸式、交互式、双重反馈效果。
4、知识产权情况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四、团队介绍
负责人贾杰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福建)副院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
●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PI
●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对以上项目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与华山医院专家团队对接。


-动脉网供需对接平台覆盖:出海、供应链、市场/渠道、成果转化、招商入驻等板块

-通过平台上传供应或需求资源内容,可精准触达目标意向合作伙伴

-高效对接MNC、初创企业、政府园区、投资机构等实体


下载动脉网APP,自主发布,高效对接


*封面来源:pexels

更多精彩














声明:动脉橙果局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橙果局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橙果局
医疗创新的“深度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