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 | 数据赋能 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财富   2024-12-12 16:20   北京  

作者 | 茅海燕 兴业银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来源 | 《中国外汇》2024年第22期 


要点

对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行金融服务已超越单纯的交易行为,通过培育互惠互利的关系,充分运用数据价值,为企业及金融生态圈内的各方向协同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变迈出重要一步。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加大科技建设投入,提速数字化转型。在经历市场持续检验后,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已从单纯高新技术开发转向从市场需求及痛点出发的金融场景及体系建设。高质量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是衡量金融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及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持续开发适应市场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是切实落实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政策的重要举措。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牵头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作为银行开放及数据对接的重要平台,对推进线上金融服务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监管科技创新 打造金融生态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银行在开展企业跨境收支结算或跨境融资时,常遇及企业跨境经营真实性审核难、信息流不完整或与资金流不匹配、单据核验过程繁冗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跨境收支结算时间长、融资难或融资额度难以扩大等问题。虽然各家银行持续数字化建设,通过对接外部监管多部门进行信息整合,但因数据非实时、数据量庞大、数据标准不一等原因,客户信息真实性、准确性难以准确核实或匹配。

2019年3月,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依托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数字签名和多方共识等技术特点,引入税务、海关、工商等外部监管数据和出口信用保险等行业数据,搭建了多部门数据共享开放大平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让银行可以高效核验业务单据真实性、融资额度、付汇额度、跨境贸易背景信息等。

各家银行通过开放银行等技术,将自身跨境业务平台直接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对接,打通跨境结算融资等业务中企业资金流、贸易流、货物流不完整或真实性校验等堵点卡点,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色,创新结算融资等金融产品或优化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跨境收支结算便利及自身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现阶段,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历经多轮迭代,共有13个应用场景,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银企融资对接”等9个融资类应用场景,“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核验”“海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等4个便利化类应用场景。各应用场景中相应的数据开放与验证遵循现有监管规定,企业、税务、银行、物流等各方数据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与交互,金融创新产品持续涌现,企业跨境信息及档案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跨境金融数字生态逐步形成。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产生是我国外汇监管科技的改革成果。对银行而言,对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不仅是监管及合规管理的科技创新与变革性的转变,还促使监管、信息方、银行与企业进行更深入更有意义的互动,将金融服务超越单纯的交易行为,培育互惠互利的关系,充分运用数据价值,为企业及金融生态圈内的各方向协同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变迈出重要一步。





数据高效驱动  构建合规融资新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这对金融机构全球布局与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结合、实现跨境支付结算与投融资便利化等提出了要求与指引。

近年来,银行根据各类融资业务场景的风控逻辑、融资主体要求、业务运行要点、外部信息等诸多因素,形成不同的融资产品模型,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线上融资产品,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不少线上跨境信用类授信产品,实现免抵押、全线上、自动审批功能,最快几分钟融资款就能到账。但银行囿于真实性核验成本高、部分融资信息难以获得、企业可能重复融资或虚假融资、不少融资产品模型风控要素不完善等困境导致线上融资不良率上升或部分风控要素繁冗,导致线上融资通过率低。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银行提供保单、仓单、提单等丰富的跨境贸易信息,有助于银行交叉验证数据真实性,并提供银行间融资信息互动和经企业授权的企业经营信息查证等功能,对已使用或超额融资,银行据此及时拒绝异常业务办理,有效遏制重复融资风险,并可高效便捷地核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资质、交易标的及单证的真实性,通过查看质押品实际状态及有无被反复利用帮助银行防范融资风险。大部分银行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对接后,优化其线上跨境融资产品审批及风控模型,有效控制线上跨境融资不良率,提高企业线上融资申请通过率。

在目前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有的应用场景中,融资类场景占近三分之二,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中欧班列齐鲁号融资”等为区域特色融资场景。此类场景中,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与融资数据上链,解决信息割裂,实现信用打通,提高数据可信度。通过扩大企业历史涉外交易数据及整体运营情况数据等,协同企业以跨境业务数据为底座,结合物流、交易对手情况等数据构建更加全面的线上授信模型,精准测算专项授信额度,真正破局“融资难、融资贵”。

银行融资审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对企业主体情况、还款来源、贷款用途、担保措施等多个关键要点。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性验证、企业信用实际情况查验做了有力支撑,也成为各家银行构建跨境融资模型的重要数据及信息来源。与此同时,“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作为已在全国推广并升级的应用场景之一,为企业直接搭建了融资申请渠道,企业可向多家银行发起融资授信申请并提供信用信息,这不仅考验银行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场景对接及金融产品组合与优化能力,更对银行的竞争力提升提出了挑战。

从现有试点银行可以看到,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对接,对接入行的科技基础、研发投入、业务系统开发建设等均有较高要求。银行的跨境金融业务线上化、便利化,不仅是银行科技或跨境线上平台能力的体现,更是对银行数据管理能力、合规审核能力、流程管理能力等综合实力的考验,也是我国金融整体实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精准服务赋能  增强跨境结算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走深走实,通过数字金融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成为趋势。跨境支付结算是银行最重要基础业务之一,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与服务供给下,银行简化了业务审核材料,优化了流程,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促进跨境资金快速流动。但在服务贸易、资本项目项下等跨境支付领域,展业内容多,银行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对业务开展真实性审核上仍耗时耗力。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外汇便利化类应用场景引入税务、备案、发票等信息。银行自身业务系统对接平台后,打通税务发票在线验证、有效提升业务展业能力,切实便利企业办理服务贸易项下小额、高频的跨境支付结算,如物流类企业需支付境内外币运费、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资本项下外债登记、外债资金境内支用等,现在银行已完全打破传统结算模式,企业仅需在线发起申请、上传单证,银行核对后即可办理付汇,大幅缩减付汇时间。这有效支撑了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的发展,为银行推动稳外贸、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手段提质增效。

2024年9月,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并展开试点,新场景通过引入结售汇、收付汇等数据,支持银行在企业授权下进行综合查询,新场景的衍生品签约、履约登记、统计测算等功能,助力银行进一步完善外汇衍生品类业务在线审核能力,提速对客衍生品业务完成效率。

在银行持续打造高水平在线展业能力的过程中,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对客户及业务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做到精准、持续扩大优质企业的惠及面,将可用场景引入更多跨境业务环节中,优化企业流程,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切实提升我国跨境支付结算的国际竞争力。

与融资类应用场景相比,便利类应用场景数较少,但从跨境支付结算或汇率避险业务的笔数和结算企业及个人数量来看,是融资类应用场景业务笔数和结算企业及个人数量的千万倍,渗透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环节中。便利类应用场景后续可拓展空间巨大,银行可将应用场景与自身跨境支付结算系统有效结合,持续推进跨境支付结算便利化。





深化场景应用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通过监管科技提升、多部门开展联动、银行参与并实施,来共同培育守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在跨境业务中,企业对于外汇管理政策、税收政策及银行信贷政策难以全面掌握。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以开放共享为基础,将企业在跨境业务领域的监管信息、税务信息、经营信息等有效糅合,形成了企业跨境信用档案体系,并为企业整合监管及银行金融信息,缩小了银企信息差。

银行将平台应用场景嵌入结算流程、授信流程,如依托“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完成报关单真实性核验,解决重复融资困局。企业授权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核实查证后,银行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增信,为资产少、实力弱的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支撑。

近年来,银行以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为支撑,根据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不断迭代自身跨境金融支付结算及融资服务系统及跨境展业系统,如兴业银行秉承“安心支付、阳光跨境”的服务理念,重建自身跨境业务生产及对客服务系统,并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对接,将平台中不同场景应用打通,依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从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易数据及市场动态中提取价值信息,对业务进行交叉验证,大幅简化业务流程。同时结合企业在跨境支付结算、投融资、财富管理、汇率避险等方面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业务旅程为脉络,打造富有特色的跨境金融场景,如“航运金融服务”“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科创企业跨境服务”等,为各层级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银行是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直接应用方、业务流程优化的受惠方,应积极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培训推广使用工作,通过银企政策及产品宣讲会、银行网上客服解答等方式,切实让企业感受到支付结算、跨境融资业务办理的高效便利,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银行应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并持续推广,对于平台用户的增长、优质企业的培养及新场景需求的探索与挖掘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新增应用场景,服务范畴扩大,试点场景接入银行数量不断增多,使用企业逐日增长。根据国家外汇局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总服务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其中融资类应用场景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7万家,外汇便利化类应用场景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5.4万家。

未来,银行应通过持续梳理企业和市场对跨境金融场景的新需求,协同国家外汇局持续创新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及企业跨境发展动力,破解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真实性审核困局,通过引入境外海关数据、境外航线信息、境外港口装卸及海外仓数据,扩宽贸易真实性信息来源,提升银行展业能力及效率,满足企业跨境业务个性化需求,适应境内外市场变化。


中国外汇
聚焦外汇管理改革实践,宣传解读外汇管理政策; 关注经济金融热点话题,分析研判未来形势走势; 提供政策法规培训服务,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