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通过对边塞诗的学习,学生们感悟将士们的爱国热情,也在心中深植爱国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能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相关资料及注释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体会边塞诗中所蕴涵的爱国情感,并受到感染。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知人论世——解诗人
(一)对诗导入引诗人
师:同学们,我们到现在为止学习了许多唐诗,我们一起来对诗。【对诗】
师:通过学习诗歌,我们认识了富有浪漫气息的李白、胸怀天下苍生的杜甫、风格平易近人的白居易……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风格各异的诗歌。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唐代,学习一首与边塞征战题材相关的边塞诗歌——《从军行》。
(二)学生介绍解诗人
师: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而在盛唐边塞诗人中, 王昌龄是一个创作边塞诗的能手。谁能介绍一下他呢?【生介绍诗人】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王昌龄的诗句,奔赴唐朝的边塞,去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的作战情况吧。
板块二:字字落实——品诗意
(一)回顾方法品诗意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想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当然也要多读。
【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诗句】
师: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此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
【看注释、查背景资料、看插图、想象画面】
(二)借助意象品诗意
师:引导学生一一找出诗中的意象。逐字逐句感受诗人描绘的孤寂苍凉的画面,战士们生活的环境艰苦和生活孤寂。引导学生感受戍边战士报国的意志和爱国豪情。
板块三:津津有味——悟诗情
(一)再读品味悟诗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再读古诗】
(二)联系疫情悟诗情
师:同学们,其实将士们的豪情就在我们身边。【展示疫情新闻】
师:从古至今,战场变化了,敌人不同了,但是人们心中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未改变。
四、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正是有了这千里黄沙下的累累忠骨,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想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说些什么?
2.制作一张“爱国卡”,并在上面默写《从军行》这首古诗。
拓展性作业:
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主题为“责任”,以题目寻疑,结合作者陆游生平和南宋的历史背景,联系学生学过的南宋诗文,整合教学资源,知人论世、理解诗意,体悟陆游的爱国报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仞、岳”等四个生字、流利诵读古诗。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把握诗文大意;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3、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报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 破题设疑——诗之源
1.看题目,找线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能看出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吗?
2.读诗题,引疑问。陆游为什么天还没亮就起床?为什么在凉风习习的秋天不好好睡个觉呢?他究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板块二 聚焦解惑——国之殇
1.解词语,知其意。
(1)前两句,出现了一条河和一座山。这条河是什么河?山是什么山?
(2)黄河、华山,你能找出诗人分别怎么描述它们的吗?
(3)黄河真的是的“三万里”,华山真的有“五千仞”吗?引出“虚指”的含义。
(4)哪两个字最能体现黄河的奔涌,华山的高耸呢?
2.观地图,解疑惑。这有一张南北宋的对比地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预设:侵略者占据了北宋的半壁江山;陆游笔下的黄河和华山原来属于宋朝的,现在都被敌人占领了。)
3.看视频,晓历史。
(1)观看南宋历史视频,理解创作背景。
(2)齐读前两句诗。
板块三 拓展升华——翁之情
1.解词语,知诗意。
(1)说一说“遗民、胡、胡尘、王师”的意思。
(2)这些遗民如今在金统治下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预设:泪尽)
(3)遗民有着怎样的愿望呢?(预设:南望)
(4)这种愿望实现了吗?(预设:又一年)
2.重拓展,做对比。
(1)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众人期盼的王师却怎么也不来呢?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你看到怎样的南宋统治者?
(3)许多爱国人士,像陆游,他们时刻惦念着收复失地,繁荣祖国。补充陆游生平经历。朗诵诗句。
(4)你认为这里仅仅在写陆游的失望之情吗?朗诵诗句。
3.看插图,通情感
(1)结合课本的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陆游?
(2)齐读古诗。
四、作业设计
1.熟读并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查找南宋诗人的作品,结合时代背景说一说体会。
第三课时
一、设计理念
杜甫之诗歌,大多沉郁顿挫,本课通过学习“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感受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2.抓住诗眼“喜欲狂”,联系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听闻喜讯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3知人论世,深入体会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激趣,解读诗题
(一)引题
出示杜甫草堂图片,引入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解题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意思,师重点提示古今词义上的变化①“闻”。②“河南”、“河北”。
板块二:以读促悟,领会诗意
(一)一读,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找出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3.再读诗歌,读好地名。
(二)二读,着眼“地名”
4.寻找韵脚,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5.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三)三读,了解大意
1.关注注释,说说发现。
2.生分享“妻子”、“青春”意思的变化。
3.加注释:生找出其他古今异义的词语,补充:衣裳、涕泪。
4.再读诗歌。
板块三:知人论世,为国忧乐
(一)抓住诗眼,感受胜利之喜
1.在诗中找出最能代表诗人心情的字。
2.杜甫“喜”从何来呢?在诗中找出原因。
3.为什么收复了“冀北”能让诗人这么开心?
4.学生分享“安史之乱”背景。
5.师补充: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怎能不喜?
6.生代入诗人的处境,再读一读。
(二)抓住细节,感受还乡之喜
1.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杜甫的“欣喜欲狂”?
2.生交流汇报: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白日放歌、纵酒……
3.此时此刻,杜甫最想干什么?——还乡。
4.地图展示杜甫返乡的路线图,结合诗歌最后一句,体会诗人心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
5.感受诗人的“喜欲狂”,再读诗歌。
(三)拓展诗歌,体会家国情怀
1.出示评价:“生平第一快诗”——[清]蒲起龙
2.对比交流::安史之乱下,杜甫的其他诗歌是怎样的呢?
3.生分享《春望》,师补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句:诗风深沉、基调悲壮。
4.思考:杜甫为何而乐?为何而忧?
5.师总结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6.配乐读诗歌。
四、作业设计
(一)基础
1. 背诵诗歌。
2. 以杜甫的口吻,说说诗歌大意。
(二)拓展
1. 杜甫后来有没有回到家乡?经历是“喜”或“忧”?请你查找资料,找到答案。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