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受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常常担心孩子交上“坏朋友”,会被“带坏”。家长真能帮助孩子择友吗?家长应当如何帮助孩子择友?
最近,我的孩子和一名同学每天都一起上下学。但我了解下来,这名同学比较爱玩,我越是阻止他们交往,他跟这名同学就走得越近。我担心这么下去,孩子会受到影响成绩。那么,我该不该干涉孩子的人际交往呢?
从短期来看,粗暴地阻止孩子交朋友,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阻止这段关系持续下去,孩子就越觉得这份友谊来得十分珍贵。从长远来看,家长真能帮助孩子择友吗?在孩子小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做到,但是他总要长大,总要离开家长,一辈子要遇到很多人,每一个遇到的人,家长都要审核一遍吗?这显然不可能。
那么,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第一,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家长可以和孩子先坐下来,把孩子心中重要的朋友的名字一一列出来;然后在每个名字后面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接着和孩子一起讨论其中他认同和不认同的特点,帮助孩子厘清思绪,让他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个过程,家长就能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从而引导他们持有正确的交友观念。
第二,引导孩子自主选择朋友。家长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朋友的优秀品质,并让这些品质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
小晨每晚睡觉前都会和母亲分享他在校内的点滴。小晨经常告诉母亲,自己和小军是最好的朋友,下课后他们俩经常到操场上踢球。有一次,他们踢到高兴时,居然没有听到上课铃响了,导致那节课他们都耽误了。晚上,小晨和母亲聊天时,他们为这件事讨论了很久。
小晨和母亲分享校内的点滴:
“你为什么喜欢和小军做朋友啊?”
“他踢球的时候可酷了!同学们都喜欢他。”
“那你觉得他酷在哪里呢?”
“他球技高超!上次比赛差点儿输了,但小军没有气馁,组织队友配合起来,最后居然反败为胜了!他真的很酷!”
“是的,像他这样拥有不气馁、不放弃的毅力,很多大人可能都做不到。那么,关于今天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呢?”
“我们踢球忘记了上课时间,是我们做错了。我下次一定不这样做了!”
“你和小军都是好孩子,可是好孩子也可能犯错,所以真正的好朋友要在犯错时相互提醒才行哟!我认为课间时间太短就不要去操场踢球了,你觉得呢?”
“好的。我明天就跟小军约定好以后课间就不踢球了,周末再一起踢。”
上述案例中,小晨的母亲并没有因为小晨的一次犯错就否定他的交友行为,而是在充分了解小晨对小军的看法后,充分肯定了小军不气馁、不放弃的优秀品质,引导小晨向小军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小晨的母亲让小晨在错误中反思,“在犯错时相互提醒”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小晨自然心服口服,也非常愿意配合母亲解决问题了。试想一下,如果这段对话是以母亲对小晨的一顿痛斥开始的,还会有这样好的结果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渴望得到朋友的认同,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帮助他们择友。与不同的孩子交朋友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堂必修课。家长与其关注孩子交了什么样的朋友,不如更多地引导孩子关注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借此来不断完善自我,选择合适的朋友。
世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只有在这个情境中合适的行为或者错误的行为。孩子交朋友,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种交往都在拓宽孩子的视野,都在帮助孩子通过他人这面镜子看到自己。从狭义上来说,优秀的朋友也许能够带领孩子增长见识,但同时也可能让孩子感觉自惭形秽,忽略自己的价值;反之,糟糕的朋友也许会让孩子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习惯,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但也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良品质,建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在孩子交友上有过度的担心往往是因为家长不愿意相信孩子也能够像自己一样拥有良好的判断力。可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机会练习,那么良好的判断力也无从建立。家长只要把握好底线,和孩子明确交友的基本原则,放开手让孩子去结交朋友,并常常和孩子讨论他身边的朋友,用欣赏的眼光去接纳孩子对一个人多元的评价,就能引导孩子获得真正的友谊。其实,我们想明白了就会发现,一个自己亲身验证过的信条,远比别人塞给我们的观点更加能够影响和指导我们的行为,哪怕这二者就是同一句话。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稿整理:刘 湘
编辑:杨洁瑜
一审一校:徐怡萍
二审二校:陈佳佳
三审三校:倪 敏
联系电话:0512-65953558
E_mail:sipdshxx202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