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梁小曼的诗:当代诗的词汇表与原文问题
南京讨论会首先由钱文亮教授对梁小曼诗集《红的因式分解》的评论开始。钱文亮教授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关乎当下与未来的语言风景》。
钱文亮:梁小曼诗歌已经形成了包含着自然科学概念、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诗歌语言“系统”
在文中,钱文亮主要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中国传统美学中讲究感应和比兴,这是一种器官上的生理反应,并没有发展出逻辑分析式、思辨式的语言。比如宋代以后,曾一度出现过“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这在当时一种诗学的新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出现之初就受到了极大的批评,比如严羽的《沧浪诗话》,不仅对这种变化进行批评,并进一步强调盛唐形成的诗歌美学,即诗歌应“不涉理路”,应当以抒情言志为主。所以这样新变化的苗头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是受压抑和遮蔽的。
2、穆旦的启示:现代词汇表
当代汉语诗歌应该重新认识穆旦的意义。
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可以视为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顶峰。那么,深一点思考,穆旦最耀眼的现代性品质是什么——与其说是“对于古代经典的彻底的无知”或“似乎非中国的”(王佐良语),毋宁说是非古典的、非抒情的,但却仍然是(现代)中国的。如果将中国诗学传统看作是“抒情性”的,则可以说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就是非中国传统的。
穆旦的诗为我们提供了迥异于古典农耕社会的现代生命心智结构、知识世界、审美意识和修辞习惯、语词谱系的直接产物。也就是新诗的现代词汇表。
3. 梁小曼的当代词汇表
也正是在这种视野中,我们可以发现梁小曼提供的当代诗词汇表的意义:梁小曼“拿来主义”式地使用“形状与体积”、“圆柱体”、“人机交互”、“序列号”、“代码”、“算法”、“异次元”、“多巴胺”这些非主观、非感性、非抒情的理性、抽象的知识化语词进行诗歌书写,具有值得高度重视的探索意义与启示:“将带着科学文化背景的这个词用于诗的标题,像是在提醒:这会是来自另一个系统或自成其系统的一首诗”(陈东东《自反之诗——读梁小曼〈系统故障〉》)。梁小曼的确已经有意识地通过构建包含着自然科学概念、特别是数学概念等在内的“词汇表”,渐渐形成了自己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诗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人性与科技之间的函数关系”,也有“薛定谔的猫”,更有诗人对于科技未来中人性情感是否仍然存在的疑虑和追问。
可以说小曼抓到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诗歌的表达的新的开关,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视野和新的视角。
臧棣:诗歌是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针对钱文亮的发言,诗人臧棣表达了自己对于梁小曼诗歌的感受。他认为梁小曼诗歌在科学化的词汇表的表象下面,隐藏了一个非常隐秘的生命体验的暗线:艺术经验。以下为部分发言内容:
“我想在词汇表的探讨之外,谈一谈小曼诗歌的写作动机问题。读了小曼的诗之后,我发现诗歌是基于一个独立的生命的身份对世界产生的一种感受。
诗歌的独立性审美很重要。关于诗的艺术经验,或者说以一种独立的审美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在新诗百年的实践里面比较欠缺。
小曼诗歌中有一个重要形式就是画面的呈现,包括语言氛围和风格展现,有一种艺术家与生俱来能将生命体验赋予意义的能力。这是小曼诗歌的特点。”
臧棣同时敏锐观察到小曼诗歌中艺术以外的另一个主题:对抗。臧棣认为,小曼诗歌里有一种对抗性。比如海子讲的存在的晦暗,或者讲的生存的重负——如何把它去掉,去塑造一个很纯粹的生命。这是诗人基于自己的生命经验进行的艺术化。我们的诗歌文化对这样的艺术化采取的是扼杀的态度。
臧棣还谈到小曼诗歌的句法问题。他认为小曼诗歌的句法也很有意思,像欧阳江河说到的,一个诗人的创作最重要的是为他的母语贡献新的句法,小曼的诗歌句法有陈东东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她转化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她的实践已经达到很前沿的境地。
欧阳江河:诗歌到底怎么写?小曼的写作是“另起一行”的原文写作
诗人欧阳江河则从宏观的关乎“诗歌到底怎么写“的问题,认为梁小曼的诗歌写作是“另起一行”:
“关于小曼的诗歌,我很同意敬文东的一个看法,梁小曼的诗有一种和我们现在形成的公共性的、流行性的写法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写法。不仅是在女性诗歌的意义上,而是在整个汉语诗歌的层面上,会出现一些新的转折性的东西,可以用钱文亮老师刚才提到词汇表形容,也包括臧棣说到新的语法,新的转化的方式都是小曼的新写法。可以说只有具有广阔的诗歌视野、诗歌理论,诗歌创作写到深处,才会出现这样的转折性变化。
小曼的写作可以用‘另起一行︐来概括。都说女性天然带有一种女性主义的东西,但是梁小曼的写作另起一行,没有在女性主义这个狭义的层面上构成的一种生命价值、自我保护和公然反抗,而是在更广的层面进行一个写作。而且梁小曼诗歌的未来性非常强烈,视觉性也非常强烈,这个非常厉害。
由“另起一行”欧阳江河引申到当代诗的“原文”问题,这也是欧阳江河近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当代诗学的重要问题:
“我还想谈谈小曼的诗歌‘原文︐问题。这个什么意思呢?比如有的人创作的‘原文︐追求抒情性,有的人追求现代性,有的追求古典性,也就是农耕文明残留下来的古典心境。大量的人在使用二手语言书写,用艾略特的话说,就是公共语言、行话,宣传语言和党派语言,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在政治领域,在诗歌里面也存在,所以这是一个语境。”
欧阳江河指出,在进入现代性之前,人类的语言是创世纪神话中“半神半人”的语言,但是在高度理性化的今天,我们进入到一个所谓的人机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用的是“半人半机”的语言。
“这里面包含时间向度。比如荷尔德林用德语写古希腊语,这个希腊语是神在半路上丢失了口信的,还未曾书写过的语言,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现在用德语来写它,这个德语又和三个世纪前的德语不一样,这表现在对待神的语言的态度,所以荷尔德林在这个意义上用的是还乡的语言,在时空上有一个倒置。这是一种已经逝去的未来,以及一种尚未到来的过去,它构成一个时间点,一个在时间上颠倒的‘点︐”。
回到 “原文”问题,欧阳江河谈到,在人机语言的意义上,我们已经可以预测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子,比如十年以后,你在AI中输入欧阳江河的风格,仿造的欧阳江河马上就出现,假的梁小曼,假的臧棣也会出现。所以“原文”问题,是针对二手语言、人机语言和过去的语言。这是重新配置过的与综合性的、碎片化的、混乱的,多语种的语言。这个多语种不仅指法语、德语这样民族层面上的语言,更是一种多技术、跨学科的语言。
欧阳江河指出,“我追问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诗歌的‘原文︐?我们还能在‘原文︐的意义上写作吗?‘原文︐到底是什么?梁小曼的‘原文︐和陈东东的‘原文︐和臧棣的‘原文︐一定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什么?”
在此追问之上,欧阳江河提出了更为尖锐的问题:“所以梁小曼带来了新的追问。诗歌到底怎么写?在一种语言本身完全失效的时代,我们诗人何为?我现在提这个问题,并不是耸人听闻。如果回到那种原始的状态,渴了我就喝水,夜晚累了,太阳睡了,我也睡了。这是一种根本的起源式的东西,我们现在还有吗?这是真正的‘原文︐。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写作是非常无奈的,是用失败的语言来写作。政治本身变成了战胜者的语言,比如英语现在是国际语言,是属于战胜者的语言。现代汉语好像在文学上失败了,现在我们是不是要用政治上的经济上的语言来取代文学上的失败?”
与会几位诗人和评论家的一个共同感受是,梁小曼诗歌呈现出女性非常独特的生命感受,这种生命感受呈现了绘画、摄影的某些艺术特质,蕴含在她的诗歌语言之内。而这种迷离的艺术气质和科学体系语言,尤其是与数学术语结合到一起,为当代诗提供了一种完全陌生化的女性诗歌特征,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诗歌文本。
(完)
梁小曼注:以上内容来自诗人王君2023年5月整理的“南京研讨会”会议实录(相对于刊物的删节版,此早期版本更详实)。
相关链接:
【香樟木诗学】钱文亮 | 关乎当下与未来的语言风景——关于梁小曼的诗